原标题:说(shuì)客都变shuō客了!这些被误解了百年的成语算什么!

上学背课文的苦,是谁也逃不过的忧伤。我们一边学习新课文,一边祈祷课文后面千万不要出现“背诵全文”四个字;或者一边抱着文言文“啃读”,一边祈祷少出现几个“通假字”。然后每次考试都错在“通假字”上之后,只能愤恨的怨恨古人:“什么通假字!不就是古人写的错别字吗!”

书读二十年,忍忍总算过去了,可前不久微博博主@马伯庸的一条关于汉语言的博文,让已经迈入社会的众多网友再一次陷入无端的愤恨与幽怨之中!

就因为念错的人太多,念久了就可以当对的来传播了吗?那我们这群辛辛苦苦啃书本的人,付出的努力、挨过的板子、受过的责骂都不算数了吗?

忧愤之余,细数中国汉语言的发展历程,你也不能不臣服于这种“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少数要服从多数”的无奈现状里。

因为在你抱怨“胡乱改之”的汉语言时,其实你用了几十年的很多语句词汇也早已不是最初的意思了。

你知道“无奸不商”原本是个褒义词吗?

你知道“愚不可及”是用来赞美智慧的吗?

戳视频,看鉴君带你追本溯源,

看看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

看罢视频,你是否也很难去判定汉语言中那些改动的合理性了呢?像视频中这样的误解有没有一种让你回到高中课堂,面对手中的语文卷子,其中有一题是:“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哪一项?”

你是否还记得:

“差强人意”不是指不够让人满意,而是指尚能使人满意;

“惨淡经营”不是指生意不好,而是指煞费苦心的创作或做事;

“七月流火”不是指天气炎热,而是指天气转凉;

“执子之手”不是指男女爱情,而是指战友之情;

......

说到这里,小编想问:

你曾经用错过哪些成语或词汇?有没有因为用错成语或词汇而出糗?有没有你一直坚信不疑的成语或词汇,在某一刻突然发现原来用错了这么多年?

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在评论区分享出你的故事

有缘千里来相会

如果你们之中有相似的经历

不妨加个好友吧~

最后提前对关注看鉴君的学子们道一声:

戳图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看鉴要招新媒体实习生啦

如果你新闻专业出身

或微博、微信有“一技之长”

并且工作目标直指“北京”

那么简历请投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