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很多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入城里务工,使很多田地荒芜,大多数的地里长满了杂草,没有一点生机。为了增强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国家出台了土地确权,土地流转等政策,对于农民来说,一来可以打工,二来可以收租金,同时也提高农村土地的价值。

有报道称,在河南一个村庄,当地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把土地以入股的方式流转给了一葡萄园,农民平时作为员工在葡萄园工作,每月能按时领到工资,到年底时还可以根据股份分红!很多农民收入已达10万余元!当然在很多农村农民也只能按几百元每亩收租金!为什么会差这么多呢?平常在农村有哪几种土地流转模式可选呢?

第一,转包。转包是承包方在剩余承包期内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给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转出方与集体的关系不变,受转方与转出方的权利义务通过转包合同另行约定。这种一般是亲戚,熟人之间,由于没精力务农,让其代耕种,一般不会收什么费用。

第二,出租。出租是承包方在剩余承包期内将部分或全部承包地让渡给非本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者,农民按时收取租金,转出方与集体的承包关系不变,与承租方另行签订土地出租合同。这种方式在农村很多,比较适合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租金几百到上千元每亩,我们这里是400元/亩。

第三,互换。互换是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种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交换。这种一般主要是为了方便,不会产生什么费用,在农村也常见。

第四,转让。转让是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收入来源,经发包方同意将承包地让渡给其他农户经营,由受让方与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转出方与发包方在该土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这种模式一般是进城稳定的农民选择的,但我们必须想清楚,因为一旦转让,你就失去土地了。

第五,反租倒包。即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面把农户的承包地反租过来,集中连成一片,给予农户适当的经济补偿,再把土地承包进行转租或发包给农户、个人或企业单位。这种情况租金不高,一般比较散,又不大的地会选择这样。

第六,土地托管。即承包方承包地委托农业服务组织或农户代为经营管理,托管双方签订协议,委托方向受托方支付一定的费用。

第七,土地入股。即在承包期内,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份,以股份入股形式与他人共同生产,按股分红。这种模式有一定风险,但如果经营的好,收入会比单纯收租金高很多。我们村有个药材合作社,他们每亩可收8000元!如果有心在家务农的农民,可大胆些选择这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