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1 09:04 | 钱江晚报

你的好奇和疑问《破冰行动》导演都做了解答

霸屏23天,5月30日晚,电视剧《破冰行动》收官。

这部由傅东育、刘璋牧执导,陈育新编剧,黄景瑜、吴刚、王劲松、任达华等联袂主演的剧,在爱奇艺和央视八套黄金档上线后,收视势如破竹。更神奇的是,作为一部禁毒题材的正剧,它意外带火了一大批“反派”角色——有些对网友来说完全陌生脸的演员,哪怕在48集里加起来只有十几分钟的戏份,都凭精湛演技上了微博热搜,“火线留名”。

接下去,北京卫视、广东卫视、山东卫视等平台都安排了二轮播出,“破冰”的热度还将持续下去。

在大结局开播前一小时,导演傅东育在微博公开就几处bug做了说明,火速登上了热搜榜。关于拍摄的更多幕后故事,日前,钱江晚报记者专访了傅东育,好好聊了聊。

从10岁到18岁,他在杭州度过少年时代,就读过十五中、长征中学、西湖中学,然后考进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

最后24集 改了不下三次

“这个命题远不是好人抓坏人这么简单,它是关于一个人命运的走向。”

钱江晚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能谈谈刚看到剧本时的感受吗?

傅东育(以下简称傅):我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

居然有这样一个村子,长时间地制毒,而且是成吨成吨地生产、制造,让人完全想象不到。

剧本真实地表现了这个过程,把人物关系编造得非常漂亮,人物之间的关联,都非常缜密,很细致,也很独到,它兼顾了情与法、情与理。

记:据说剧本先后改了数十次,你主要参与哪部分的改动?

傅:我主要参与的是在拍摄时和最终的拍摄台本的修改。因为在拍摄过程中,我觉得人物还是不够鲜明。

前20集对事件的交代是非常有趣的,但后面,我确实觉得流于一般。

第一,事件的逻辑性变得有点混乱,警匪戏的内在、时间、人物动作、内心的逻辑都非常讲究,后半部分显得有些粗糙。

第二,是人物的归宿,相对来讲简单而苍白。我认为主题有它的深刻,不仅仅局限于好人抓坏人,而是关于一个人命运的走向。

比如说马云波这个角色,他应该有一个逐步被收买、沉沦的过程,不是一上来就是一个坏人。

而林耀东,他有自己的执念,他为什么要制毒?为什么这个村子大规模制毒,没有人有道德上的耻辱感?这些都是我想努力去挖掘的。

这些都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非常大的调整,最后24集,改了不下三次。甚至第二天要拍哪一场戏,前一天晚上还在编写。

一开始 我对黄景瑜是有些忐忑的

“自此以后,他应该是一个演员了”

记:一堆戏骨中,黄景瑜算是最年轻的演员之一了,你对他的完成度怎么看?

傅:说老实话,一开始,我对黄景瑜是有些忐忑的。在想他是不是能够承载起这么重要的角色和这么复杂的任务。

但事实上,真的还不错,所以我才会说:自此以后,他应该是一个演员了。

表演是有天赋感的。你的接受力、领悟力、表现力、个人魅力等综合起来,才可能称之为“演员”,这与读多少书,受过多少表演课的训练无关。

黄景瑜确实是有这种天赋的。

记:吴刚饰演的李维民,在剧中有很多小细节的处理,这是他自己的发挥,还是有过沟通?

傅:李维民是全剧最难演的角色,因为他基本上都在开会、分析案件、布置任务。这样的角色,我觉得没得演,因为它不承载戏剧性。

但吴刚老师是这个戏的轴。他是一个布局者,案件的所有过程都是从他开始、设计到完成的。

这就要求李维民每场戏出现时,分寸拿捏要非常的精准到位。

他对角色吃得很透。每场戏的精准度、完成度都很高。

很多戏,吴刚老师在拍摄现场都是云淡风轻的,但剪接出来产生的力量感,极其强大。

记:马云波妻子满背的伤疤、宋杨办公桌积灰的电脑、李飞用工资给李维民买的外套……剧中有很多细节,我们确实看到了制作团队的用心。

傅:对一部现实主义原创作品来讲,细节是决定是否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破冰行动》上,我们对细节的追求也是极其严苛的。

服化道就不用多说了,每个公安干警的肩章、衔、领章,头发的长短,包括每个敬礼手势,都是经过再三斟酌的。

甚至每个毒品的颜色、家族祠堂的口号、家训等,也都是非常缜密的,绝不能有一点马虎的地方。

后期剧情拖沓?我并不觉得

“我并不认为《破冰行动》仅仅是一个强情节、强动作、热闹的商业作品,我更想表现的,是人物的情感和命运的无常。”

记:《破冰行动》收获了很多好评,但也有观众反映后期剧情有些拖沓,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傅:对于拖沓,我不是十分同意。我并不认为《破冰行动》仅仅是一个强情节、强动作、热闹的商业作品,我更想表现的,是人物的情感和命运的无常。

故事进入后半段,也就是24集之后,我将大量的时空留给了角色的内心以及生存的状态。不是事件、情节所能够表达的,我将所有的手段用于展示人物的内心及情感。

今天的成像,是符合我对整个作品的预设的。

记:前10集里颇有港剧找卧底和找叛徒的即视感,但没多久就完全站明立场了,为什么不把悬疑制造到最后?

傅:故事进入到中段以后,剧作结构从公安内部的视角,转为进入塔寨,由此产生出了观众从情绪到认知上有了另一种断裂感,以及重新进入故事的另一个视角。

我一直在强调的是,这个片子还是一个说人的故事,而不是纯粹的悬疑剧。如果在创作上不能落到人物本身,将会缺失它的力量感。

用句通俗的话说:“跟人走,而不跟事儿走。”

记:有专业人士将《破冰行动》称为刑侦类型剧的新标杆,你怎么看?

傅: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缉毒剧在剧情上是比较悬浮的,情节上的胡编乱造太多,对逻辑和人物的分析不够。

我们做得更扎实,在极致的状态下,表达出人物情感之间的撕裂和“虐”以及亲情与背叛等。我总认为还是应该写人,只有把人抓住了,所有的故事才会扎实,才会有力量。

总之,在《破冰行动》的创作过程当中,我一直强调是写人,写人,写人,而不是写这事,因为光看纪录片已经足够震撼了。把它创作成影视剧,主题应该更大一些。

在这个故事的背景下,作为导演,想说的主题是什么,这是更加关键的。

记:这部电视剧的成功,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傅:《破冰行动》是我人生经历半百以后给予的生活态度的总结,是我走到这个年纪交出的一份人生答卷。

人情世故的练达,对于人物情感的把握,乃至于对人性的理解和参悟,没有以往的所有经历,不可能有今天的《破冰行动》。但我希望,它在我人生中是一个逗号,而不是一个感叹号,或者,省略号。

(原标题《你的好奇和疑问,导演都做了解答》。编辑 洪慧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