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晨報訊(文/圖 記者 郭玲)90後小夥唐建宇和王震大學畢業後,在外打拼兩年,最終決定回新疆吐魯番種草莓,經過幾番挫折,他們種植的草莓採摘期從去年12月底持續到現在,獲得收入6萬元。

“我前期跑了些市場發現,很多草莓都是外地運來的,我們有個比較大的想法,就是讓本地草莓佔據更大的市場。”唐建宇笑着說。

在吐魯番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草莓種植大棚內,他們這批種植的草莓採摘期已經接近尾聲,兩人計劃着繼續種。

回顧第一次種植草莓的經歷,唐建宇說,也算是困難重重。“我畢業後經歷過兩次創業,心裏明白在沒有資金支持的情況下去幹一件事有多難。所以剛開始爲了省錢,只要是體力活,技術要求不高的都自己幹。”唐建宇說,他們在2017年3月進行調研,7月份決定在吐魯番現代科技示範園種植。

兩人承包了四座大棚,還從外地引進了草莓苗,可是第一步平整土地就喫足了苦頭,“我們的大棚小,平地的拖拉機進不來,只能用手扶旋耕機,人推着它都架不住,又晃又顛,來回亂拐。”唐建宇說,當時兩人手都磨爛了,全是泡。

辛苦了幾天,兩人總算把土地平整了一遍,可沒想到隔壁種植戶上門一看,否定了他們的勞動成果。“平整地要深入20釐米,我們的完全不達標,坑坑窪窪、深淺不一,只能返工。”唐建宇說,他們也顧不得內心的挫敗感,憑着不服輸的勁頭,又和夥伴忙乎了近十天才達到標準。

“看完平地的成果,我才覺得原來這個地能收拾得這麼整齊,當時心裏很高興,瞬間覺得手起泡、腳磨爛都不算什麼了。”唐建宇說,有了這次教訓,之後的耕種中兩人學習了種植知識,並虛心向技術人員請教,爲了節省費用,他們自己完成了打地壟。

“一鐵鍁一鐵鍁全部自己刨出來的,一個棚將近62-63個地壟,想着省的就是賺的。”唐建宇說。

就在萬事俱備,準備種植的時候,卻發生了意外情況,他們購買的草莓苗根部病菌傳染,開始成片死亡。爲了降低損失,需要及時補種。唐建宇趕緊開車前往和靜縣購買草莓苗,“開了6個多小時的車,到了後就趕緊挖苗子、扎捆、裝車,再趕回來。”唐建宇說。

費盡周折苗子運回來後,兩人一起種苗澆水,沒想到又出現新的情況,之前爲了省錢自己打的地壟這次惹了禍,“一澆水,地壟塌了。而如果不趕緊種苗子,吐魯番天氣特別熱,會對苗子有影響。只能趕緊連夜加固地壟。”唐建宇說,當時有他和夥伴,還請來了夥伴的父母,忙了20個小時。

終於趕在第二天成功補苗,看着大棚內的苗子齊刷刷地栽進去,兩人覺得幸福得無法用言語形容,覺得之前再辛苦都值得了。

2017年12月,大棚內紅了第一顆草莓,“當時覺得特別稀罕,我們倆都想喫,後來就把一顆草莓切成兩半,分着喫了,覺得特別甜。”唐建宇說,他們種植的不多,並不擔心沒有市場,大多都是遊客前去遊玩時採摘,按公斤收費,採摘期從去年12月一直持續到現在,共獲收入6萬元。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