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機槍,那麼不得不提機槍界的鼻祖——馬克沁重機槍和翹楚——加特林機槍,值得一提的是這兩架機槍的命名都是以它們製作者的名字命名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辛和理查·喬登·加特林。

馬克辛機槍亦稱馬克沁機槍。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燃氣爲能源的自動武器。其口徑爲 11.43毫米,槍重 27.2千克,採用槍管短後坐 (19毫米)式自動方式,水冷槍管;採用容彈量爲333發6.4米長的帆布彈帶供彈,彈帶可以接續,理論射速 600發/分,可以單、連發射擊;也可以通過射速調節器調整爲慢射速 100發/分。馬克沁機槍結構複雜,採用水冷槍管較爲笨重,帆布彈帶受潮後可靠性變差,但在近代戰爭中曾被普遍使用。

爲得火力竟路走偏鋒?誕生出機槍界的鼻祖與翹楚!

在馬克沁機槍出現以前,人們使用的槍都是非自動槍,子彈需要裝一顆發一顆。戰爭勝利的決定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裝彈速度的快慢,很多人還沒有來得及填上第二發子彈就莫名其妙地被擊斃了。而馬克沁的機槍,在發射瞬間,機槍和槍管扣合在一起,利用火藥氣體能量作爲動力,通過一套機關打開彈膛,槍機繼續後坐將空彈殼退出並拋至槍外,然後帶動供彈機構壓縮復進簧,在彈簧力的作用下,槍機推彈到位,再次擊發。這樣一旦開始射擊,機關槍就可以一直射擊下去,直到子彈帶上的子彈打完爲止,能夠省下很多裝彈時間。

爲得火力竟路走偏鋒?誕生出機槍界的鼻祖與翹楚!

首次實戰應用是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羅得西亞英國軍隊與當地麥塔比利──蘇魯士人的戰爭中,在一次戰鬥中,一支50餘人的英國部隊僅憑4挺馬克沁重機槍打退了5000多麥塔比利人的幾十次衝鋒,打死了3000多人。

加特林機槍是一種手動型多管旋轉機關槍。加特林機槍是由美國人理查·喬登·加特林在1860年設計而成的,是在世界範圍內大規模第一支實用化的機槍。1874年前後,加特林機槍輸入中國,當時稱其爲"格林炮"或"格林快炮"。50年代以後加特林原理首先被美國經重新改良後應用在槍械及小口徑航炮和防空炮上,使用該續射速普遍可以達到每分鐘每管1000發以上。

爲得火力竟路走偏鋒?誕生出機槍界的鼻祖與翹楚!

1865年以後,加特林機槍由4管改爲6管,到1867年~1868年增加又增加到了10管,但在影視作品中我們大多數看到的是6管。現代的加特林機槍,已經不是古老的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每分鐘6000發到10000發。在戰爭電影中加特林的身影多次出現,《第一滴血》《速度與激情》等等,在各種遊戲中他的身影同樣不會缺席,機槍翹楚名副其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