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位銀行系統工作30年的老人看來,最近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越來越像1995年了!那一年發生了什麼?爲何會讓他記憶如此深刻?

格隆匯APP原創首發

作者:張峻愷

“現在真的越來越像1995年了!”

五一回家的時候,剛看完資管新規的父親突然和我來了這麼一句。父親是老銀行出身,親身經歷過1995年的銀根緊縮導致的資產暴跌。

“前一段時間已經有人喊出了‘地產無週期’,現在媒體又開始粉飾資管新規延時執行是利好股票房地產,在我看起來,這份文件只能證明國家對錶外歸表要到期嚴格執行的決心,喊‘無週期’和‘利好’的人真的是太年輕,完全沒有經歷過1995年銀行整治表外資產帶來的房地產暴跌和國企人員下崗的疼,純粹的短視和自大!”

的確,經歷過1992年到1998年那一波週期的人,假設1992年大學剛畢業,到現在也已經快到了退休的年齡。由於爺爺是老革命,新中國成立後曾經參與過某銀行市級支行的組建工作,所以家裏一直對經濟對銀行的衝擊比較敏感,根據溫鐵軍教授的總結,新中國成立後出現過“八次危機”,平均八年一次,中國經濟明顯存在着週期。在這八次危機中,部分危機是輸入型危機,也有部分是外向型危機,每一次危機,最直接的衝擊就是我國的銀行體系。

“我們來數數最近發生的國內外事件,真的都能和1995年對應得上”父親把這兩年發生的事情和1995年前後的事情一一對應了一下。

“近30年來,我們是第一次又進入表外整治的週期階段,這幾年,特別是2008年之後,銀行搞的表外創新,影子銀行,本質上就是我們當年爲了躲避監管、追求利潤打的各種擦邊球,到最後都是要進行違規清理的,否則到最後都是銀行風險。現在國家公佈出來的100萬億資管中,銀行表外資產大概有20-30萬億,但是也有國外的統計估計銀行表外資產有60萬億,還有最離譜的統計超過了100萬億,不管國外的統計口徑,即使是20-30萬億,相對於銀行80萬億的資產,這個比例也是和1995年比例相當的。”

父親把所有八次危機列出後,這樣總結1995年和現在的相似性。

“當然,我國現在的國家實力要比過去都要強大多了,當年外匯儲備只有700多億,現在我國已經有3萬多億了,當年由於沒有經驗,油門和剎車都用力太過猛了,我也相信我們這屆政府有能力在3年內完成表外資產的整治工作,至少我們現在的手段也多了很多,可以用半腳離合加油和剎車。”

由於我的好奇,後來跟父親進行了一次長談,並把當年的情況整理成了以下文章,由於年代久遠,有些事情時間上可能有出入,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實實在在發生的歷史。

小平南巡講話,抓“票子、車子、房子”引發廣東各大銀行金融表外創新

1992年8月某天,剛升任信貸科科長的張主任接到建設銀行廣東省F市分行的會議通知,要求研究如何通過金融創新落實鄧小平南巡講話精神。

在那一年的春天,小平同志剛發表完南巡講話,特別要求廣東要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抓住滿足人民的“票子、車子、房子”。

小平南巡講話之後,廣東一下子就掀起了下海熱,經商熱,F市在廣東當年算得上是個工業大城市,但是在這波經濟改革高潮開始幾個月,銀行就已經遇到了信貸瓶頸。本次會議就是要研究如何通過金融創新,突破銀行準備金限制,突破監管,釋放更多的信貸規模。

“我知道珠三角地區已經很多銀行開始開公司了”,分行李行長在會上說道,“這些公司通過賬外經營表外吸納存款或者從銀行獲得貸款再放貸,通過這種金融創新可以釋放大量的信貸規模,其實我行也可以學習一下嘛!”

張主任回答到:“我們的一些縣支行已經開始這樣做了,但是這樣是屬於違規操作的,我們一直在打擊這些帳外經營業務,如果鼓勵下面的支行開展業務,真的不會有問題嗎?”

“小平同志都說要解放思想,敢闖敢幹,我們就這麼辦吧!”李行長在會上就這麼定下了鼓勵帳外經營創新業務的基調。

在F市支行決定放開表外業務後,各支行紛紛以支行或者行長個人的名義辦起了自己的公司,這些公司,打着銀行的旗號,一方面從銀行獲得正常貸款,另一方面向他們認爲的優質客戶發放高息貸款,當年銀行基準利率在9%左右,而通過表外的資金成本基本都在20%以上,根據張主任後來的回憶,這些資金大部分都流向了房地產開發,國企和民企一起炒樓炒地皮,還有部分資金流向一些外貿公司,這些公司大部分從事的都是些走私汽車、家電的業務。

1992年,在經歷了1988年來價格衝關失控和經濟滯漲的陰霾後,廣東人民總算感覺到了經濟在逐步繁榮,街上的餐館每天都人滿爲患,家電等高檔商品開始變得搶手,廣東各地到處可以見到正在開工的建設工地。

漸漸的,張主任信貸科長的位置也成了香馥馥,從此下館子再也沒有自己埋單,因爲經常會有各種“老闆”找多樣藉口出入各大飯館爲的是和建委、海關、銀行等各種政府關鍵部門人裏混個臉熟。張主任也隱隱擔憂,在F市的帳外規模越來越失控,江門開平銀行也爆出某銀行行長拿了一個億出逃國外的新聞。

到了今天,這類帳外經營業務有了個新的名字“影子銀行”。

朱鎔基收緊銀根,海南房地產崩盤,廣東繼續高歌猛進

在小平南巡講話僅僅一年後,中央就已經感覺到經濟過熱甚至有些失控的風險,爲了防範風險,剛升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在1993年8月火速兼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上任後首要任務就是要控制銀行資金流入房地產,特別針對海南省發佈了“十六條”,禁止全國資金流入海南省,當年全國銀行業每年有超過400億元資金流入海南,這個小島上最多曾容納1600多家金融機構,2萬家的房地產公司,1993年海南省的平均房價已經到了7500元一平方。

在朱鎔基收緊銀根後,潘石屹、馮侖等人迅速撤離,一路高歌猛進的海南房地產熱頓時被釜底抽薪,海南省在不到一年間,“爛尾樓”高達600多棟、1600多萬平方米,閒置土地18834公頃,積壓資金800億元。

相比於海南的一片狼藉,廣東省的房地產業務卻還一路高歌猛進,海南的房地產崩盤影響只流傳在一些街頭巷議中,朱總理雖然控制住了銀行的銀根,但是卻控制不住廣東銀行的創新精神,銀行帳外資產到底有多少估計哪一級的銀行領導都說不清楚。

1994年9月某天,張主任的朋友朱老闆來到了建行信貸科辦公室內,朱老闆是張主任三下鄉時候的“場友”,回城後在F市委幫市領導開車,下海後開始做房地產生意,在這兩年賺了不少的錢,朋友們一直開玩笑說,朱老闆是我國最成功的三大司機之一,其他兩人是許老闆、馬老闆。這天朱老闆過來的主要任務,是想讓張主任想辦法搞掂500萬的貸款。

“我準備在L市搞塊地”,朱老闆意氣風發的說道,“L市這個地方未來房地產大有可爲,中海殼牌石化項目很快就上了,熊貓汽車城也已經開工了,還聽說李嘉誠真準備過來開發港口,估計到明年,L市房價又可以翻一倍。”

張主任:“你通過抵押貸款等方式在F市開工的項目已經超過1千萬了,現在國家正在收緊銀根,我這邊可能很難搞掂這筆貸款了,但是你真的不害怕風險的嗎?”

朱老闆:“怕個球,廣東是什麼地方,市場經濟發達,能和外省那些窮鬼比嗎?1988年國家搞價格衝關,全國人人搶物資,在廣東,屁都沒響一個,人們該喫喫,該喝喝,廣東人錢多,不要拿別的地方說事。”

像朱老闆一樣依然激進的廣東房地產商不在少數,他們的邏輯無非兩個,一個是商品房改革釋放的剛性需求,第二個就是強調廣東經濟的特殊性。在朱鎔基收緊銀根的第二年,國務院三令五申強化金融監管,但是仍然無法熄滅廣東的帳外經營,一方面帳外的規模已經大到無法停止,另一方面帳外業務讓銀行某些人獲得鉅額的個人利益。

那一年,朱老闆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旁邊買了一套新房子,9000元/平方,而張主任當年的工資只有600塊/月。 

王行長火速上任建行,廣東建行各級領導被一擼到底,帳外經營業務得到控制

1995年2月,剛過完春節不多久,張主任就接到省行通知,新任的建行行長視察廣東,召集各地市信貸線條骨幹到廣州參加會議。

由於工農中建四大銀行的分工定位中,建設銀行主要是爲基建和房地產發放貸款,表外問題比較嚴重,爲配合朱鎔基的信貸整治,剛上任人民銀行的他又被火速調回建設銀行當一把手。

當年在朱鎔基的緊縮下,銀行基準利率從9%漲到10%,但是依然無法控制住廣東省的經濟過熱。

印象中,當年的高層領導演講都要對稿件念,但是張主任回憶,王行長的風格很不一樣,大會講話基本脫稿,演講有激情又邏輯嚴密,在省行的會議上,王行長首先肯定了廣東員工的成績,但更重要的是再三強調未來要規範經營,並傳遞了接下來要重點整治建行的表外業務。會後,王行長很親切的和各人握手,並和張主任等人合照留念。

會上親和的王行長,會後卻是雷厲風行,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他對廣東省各級支行痛下殺手,從省行到地市支行再到縣一級的支行,王都親自過問處理和裁撤違規行長

當年建行全省的存款規模大概在70億左右,從1993年底到王行長查表外前,各市縣支行開始只是把一些無法回收的表外業務上報給省行,一些支行認爲能回收的表外業務儘量隱瞞在本行內,甚至繼續通過創新開展各種表外業務逃避監管。在王的狠逼之下,全省的表外業務逐步被控制,並最終清查出的表外規模大概在30億左右,已經大大超過了建行30%的準備金規模,但在王的強壓下,依然堅持讓表外業務併入表內,希望在控制表外新增的基礎上,用未來建行增長的規模逐步消化掉存量的表外業務。 

L市建行出現擠兌,留下一大片爛尾地

1995年11月某天夜裏12點,正準備休息的張主任突然接到了單位的電話,說實話,這些天張主任已經被單位的各種大會小會清理檢查搞得很煩,幾個縣支行行長已經被裁撤,張主任還聽說同事潘行長因爲無法按期支付湖南省的拆借資金突然在前天下班途中被跨省扣押了,李行長在本次表外清理中也受到了牽連被留任調查,但這次半夜的來電好像和檢查無關,只聽見電話那頭說得簡短和急促:

“趕緊回來支行,我們已經調集了一大筆現金,你們幾個一起押運到L市!”

張主任深夜趕到銀行倉庫的時候,只見到一排排的百元現金佔滿了幾面的倉庫牆面,這時正在緊張安排現金裝車的李行長走過來說:

“聽說L市建行那邊多個房地產開發商出現了資金斷裂,但不知哪裏傳出的小道消息說L市各銀行都快沒錢了,今天白天各大銀行門口老百姓都在排隊取出存款,下午接到省行通知,要各地馬上調集存款運往L市,不然明天L市建行一開門就要關門了!”

根據張主任後來回憶,這次L市的銀行擠兌可能是我們有生以來看到過的唯一一次四大銀行被擠兌。在解決了L市建行的資金問題後,F市建行在L市的多塊房地產投資也變成了壞賬,張主任到L市鎮清理壞賬的時候,滿眼看到的只是L市到處的爛尾樓盤,有些地,在還沒有任何動工前,就已經被轉手了四五次,有些地被重複抵押,還有些開發樓盤,拿來給銀行抵押的地都不知道在什麼地方。

當然,L市只是整個銀行系統問題的一小部分。

L市在1995年爛尾樓遍地

1995年之後…

1995年後,中央本想讓各銀行逐步自行通過新增存款和利潤來消化掉表外資產,各銀行之後進入了存款大戰階段,各銀行到處求爺爺告奶奶的找新增存款,這一點和現在各大銀行都在上浮利率搶存款很像。

今年各大銀行開始存款大戰,上浮利率

但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銀行業務剛有些好轉,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又接踵而來,出口直接萎縮60%,大約有3000萬產業工人失業回鄉。銀行和房地產的日子在那幾年就一直沒有啥好日子過,銀行在那幾年大量的要求員工下崗內退,或者買斷工齡。

各大房地產老闆開始破產和跑路,整個廣東爛尾樓遍地,銀行實在是無法自行解決自身問題,最終中央在1998年爲銀行直接撥款2700億元來解決銀行的缺口。在接下來的5年內,中央陸續給銀行輸血超過了3萬億,並對銀行進行了改制,把原來的專業性銀行改製爲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並做好資本市場上市的改制工作。

1995年到2004年間,各大銀行成立了各種資產管理公司,對於銀行表外和壞賬資產進行了大量的剝離和打折處理,有銀行關係的人在這一輪資產處理中發了大財,李行長就在這輪資產處理中下海成立資產管理公司發了大財。

這一點,也和現在很像,各大銀行已經開始逐步成立資產管理公司,這一輪資產剝離,估計又是一輪新的財富機會。

和1995年一樣各大銀行逐步成立自己的資產管理公司

朱老闆在廣州天河的房子價格經歷腰斬再腰斬,直到2007年下一次金融危機前纔回到1994年的價格。之後的事情,估計大家都已經有了記憶。

廣州最出名的爛尾樓,現中石化大廈,曾經兩度爛尾,直到2009年才完工

銀行和房地產的好日子,直到2004年我國加入WTO後,才真正重新的好轉,並迎來了銀行和地產的“黃金10年”,張主任後來總結到,真正的社會財富,其實來自於生產力的提升,而不是資產的泡沫,中國加入WTO的十多年,國外帶來的技術和市場纔是我國財富的來源。

朱老闆在1995年後消失了多年,張主任再見到朱老闆是在2010年,朱老闆兒子大學畢業的時候,朱老闆給了他兒子500萬,但是建議兒子不要買房。 

總結

今年3月達里奧來中國演講的時候曾經提到過,他財富的祕密就是來自於“週期”,政府就像一輛汽車,每次加油一段時間後,就需要剎車。但是週期有長週期和短週期之分,短週期大概3-5年,長週期大概60年,大部分人感覺不到週期的原因是因爲,你活的不夠長,無法感知到長週期的存在。

談到我國的債務風險,達里奧對我國應對風險的能力可以說是讚不絕口,和資管新政的要求一樣,達里奧也認爲我國可以在三年內解決風險。

接下來的事,也許我們應該有信心的小心謹慎觀察。

達里奧信貸長週期和短週期及生產率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