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洪澤湖污染調查丨近4萬畝魚蟹死亡,誰讓養殖戶面臨絕收困境?

  蘇皖雙方已經達成共識,此次魚蟹死亡事件,初步判斷原因是由於上游泄洪夾帶污水造成。

▲8月27日,漁民在湖裏打撈死魚蟹。湖水呈黑色。▲8月27日,漁民在湖裏打撈死魚蟹。湖水呈黑色。

  洪澤湖西岸,被譽爲“螃蟹之鄉”,每年的9-10月份,正是螃蟹大量上市的時節。然而,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臨淮鎮的養殖戶們今年將面臨絕收的困境。

  從8月25日開始,又黑又刺鼻的污水經新汴河、新濉河流入洪澤湖,導致當地大量魚蟹死亡。據泗洪縣水產局統計,截至9月1日,受損養殖面積已經達到近4萬畝。

  對於污水的來源,江蘇省環保廳在其官方微博“江蘇環保”通報,近日,受颱風影響,安徽地區因強降雨開閘放水,有大量洪水經泗洪縣溧河窪匯入洪澤湖,從8月25日夜間起,水質嚴重惡化,對泗洪縣水產養殖產生巨大影響。當地環保部門對蘇皖交界四條河流水質開展監測,監測結果均爲劣Ⅴ類。蘇皖雙方已經達成共識,此次魚蟹死亡事件,初步判斷原因是由於上游泄洪夾帶污水造成。

▲圖/“江蘇環保”官方微博截圖▲圖/“江蘇環保”官方微博截圖

  蘇皖環保部門正在對沿河污染源進行進一步排查,分析事故原因,釐清責任。“安徽環保部門負責排查其境內污染源,目前初步預計主要是面源污染。”江蘇省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副主任唐徵告訴新京報記者。此外,泗洪縣公安部門也正在河南開封境內排查是否存在工業廢水排放。

  新京報記者從泗洪縣環保局瞭解到,目前湖區受污染的區域還在擴大。

  受損養殖面積近4萬畝

  8月25日凌晨4點左右,勝利村村民段廣玉走出家門準備幹活時,聞到一股刺鼻氣味。天亮後,他看見,湖水呈黑色,並泛起白色泡沫,湖面上漂浮着大量死魚,密密麻麻。

  “當時水流比較急,湖裏面還有浪頭,肯定是上游流下來的污水把魚給毒死了。”段廣玉告訴新京報記者。

  段廣玉在勝利村東西兩側有7口池塘,總面積330畝,主要養殖大閘蟹,同時還混養鱖魚、南美對蝦。最先浮出水面的是死掉的鱖魚。8月25日當天,段廣玉用長6.5米、寬1米多、深1米的漁船打撈了整整兩船死魚,“不會低於四五噸。”

  第二天,段廣玉發現,大閘蟹也開始大量死亡,並浮出水面。“大閘蟹死了之後,先沉下去,再浮上來,所以晚了一天。”從26日到28日,不斷有死螃蟹浮出水面,段廣玉總共撈了五六船大閘蟹。“全都死光了,沒浮上來的也爛在湖裏了,數量無法計算。”

▲8月27日,死掉的螃蟹浮在湖面上。▲8月27日,死掉的螃蟹浮在湖面上。

  勝利村位於洪澤湖入湖口,村民住在湖中一個狹長小島上,四面環水,需要坐船才能抵達。據勝利村黨支部書記劉兵介紹,全村共有260戶村民,全都以養殖、捕撈作爲主要經濟來源。其中,有120戶村民在外承包魚塘養殖,此次受損情況不嚴重;在村子附近養殖的有130戶,其餘以捕撈爲業。全村養殖面積達1.3萬畝。

  勝利村是此次受災最嚴重的地方。“可以說是魚蟹都死絕了。”劉兵告訴新京報記者,每年正月,村民就開始在湖裏放魚苗、蟹苗,一直養到農曆八月十五左右就可以上市。今年,當地風調雨順,大閘蟹長得比往年要肥大。

  段廣玉告訴新京報記者,前年和去年,他的養殖純利潤分別達到三十多萬、四五十萬,“行情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加大投入,“投資了70多萬,保守估計,利潤能達到七八十萬。”其中,40多萬元是銀行貸款。“現在都打了水漂了。”

  受到污水影響的不僅勝利村。江蘇省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副主任唐徵告訴新京報記者,隨着污水往下游擴散,臨淮鎮的二河村、臨淮居委會、洪勝居委會、溧河村、小街居委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據泗洪縣水產局副局長王永介紹,截至9月1日,受災養殖面積已經接近4萬畝,但具體經濟損失尚在統計當中。

  二河村的養殖區緊鄰勝利村,受損也較重。該村村民李俊(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們村是8月26日才受到影響。“當時有螃蟹開始爬上網呼吸,水裏沒有氧氣了,只要掉下去就死了。”李俊有1100畝魚塘,主要養殖花鰱和白鰱,混養少量大閘蟹,“也是全死了。”

  據王永介紹,災情發生後,泗洪縣水產局和泗洪縣城管聯合將漁民打撈的死魚、死蟹進行轉運、深埋、覆蓋生石灰,做無害化處理,防止二次污染。到8月31日,基本全部打撈、轉運完畢。

  9月1日,新京報記者在勝利村看到,湖面上幾乎已經看不到漂浮的死魚、死蟹,但湖岸邊仍然可以聞到明顯的腐臭味。由於污水漫過部分房屋,每家每戶自己打的水井也不能飲用了。泗洪縣民政局需要每天往勝利村運送桶裝的純淨水,村民用湖水洗衣服也得先加上消毒水。

  污水或含工業廢水

  地圖顯示,洪澤湖的上游是位於泗洪境內的溧河,再往上分爲新濉河和新汴河,這兩條河一直延伸到安徽省宿州市泗縣、靈璧縣等地。

  污染事件發生後,8月26日下午,勝利村村民自行開車向上遊溯源,他們追溯到了80多公里外的新濉河草廟閘,那裏與安徽交界,“那邊的水也是又黑又臭,味道跟我們這邊一樣。”劉兵告訴新京報記者,當時村民就確定了,污水是從安徽流下來的。

  之後,8月28日,村民又和泗洪縣環保局工作人員一起追溯到上游100多公里處、位於安徽省境內的新汴河的方河閘,發現同樣的污染情況。

  泗洪縣環保局副局長王樹龍告訴新京報記者,8月26日,該局對勝利村湖面和位於蘇皖省界的新汴河順河閘、新濉河團結閘進行取水檢測,結果水質均爲劣Ⅴ類。其中,主要的不合格指標爲溶解氧和高錳酸鹽指數。高錳酸鹽指數是衡量水中耗氧物質的數量,高錳酸鹽越多,耗氧物質就越多,水中溶解氧就越少,最終導致水中的魚蟹無法生存。

  不過,王永告訴新京報記者,根據江蘇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病害測報室專家初步斷定,造成此次魚蟹大量死亡,可能還因爲污水包含工業廢水。

  王永介紹,8月27日,病害測報室專家取樣了螃蟹,檢測發現螃蟹並沒有患病,因此排除了病害致死。此外,耐低氧的鯉魚也死亡,說明致死原因不僅是水中溶解氧低,“專家是通過排除法和經驗進行判斷的。具體的檢測結果尚未出來。”

  江蘇省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副主任唐徵也向新京報記者表示,不排除污水中包含企業偷排的工業廢水,但可能由於水量較大,在勝利村取水監測並未發現相關特徵指標。“我們28日對勝利村水質進行109項指標全指標檢測,發現主要還是溶解氧低的問題,並未檢測出重金屬等指標。”

  據江蘇省環保廳官方微博“江蘇環保”8月30日通報,目前蘇皖兩地環保部門正在對沿河污染源進行進一步排查,深入分析事故原因,釐清責任。

  “由於沒有檢測出工業廢水特徵指標,我們估計此次污水主要是上游各個岔河閘口堆積的有機污染物在這次泄洪中被衝下來了,這樣就更難找到污染主體了。”唐徵告訴新京報記者,新京報記者瞭解到,蘇皖兩省正在進行污染溯源,泗洪縣公安機關也已經在河南省開封市排查工業污染。

▲8月28日,勝利村村民在蘇皖交界的方河閘口看到,水體同樣黑臭,水面泛白色泡沫。▲8月28日,勝利村村民在蘇皖交界的方河閘口看到,水體同樣黑臭,水面泛白色泡沫。

  泄洪沒有提前告知

  唐徵向新京報記者表示,此次安徽方面泄洪,並沒有提前告知下游,“如果按照淮海經濟區核心區的《關於環境保護合作協議》,上游開閘放水要提前20小時通報。汛期應急提閘也要提前6小時通報。”

  新京報記者從江蘇省環保廳獲取的上述協議顯示,上游提閘放水通報內容應包括水質、水量、水文等情況;上游還應提前採取污染防治措施,“對下游水質影響進行評估,同時,充分考慮下游意見。”

  “往年安徽開閘泄洪也會告知江蘇省水利廳,再向市縣傳達,但這次沒有通知我們。”泗洪縣水利局防汛辦主任張毅告訴新京報記者,上游從8月18日就開始泄洪,但一開始沒有夾帶污水,“聽村民說,應該是24日污水才入境。”

  據王樹龍介紹,8月29日,江蘇省環保廳、宿遷市環保局、泗洪縣環保局、安徽省環保廳、宿州市環保局、泗縣環保局,兩省在泗洪縣召開會議,達成共識,此次事件初步判斷原因是由於上游泄洪夾帶污水造成。

  目前,污水未對泗洪水源地產生影響。“最近兩天來看,整體水質有所改善,但不明顯,還是Ⅴ類水,而且湖區受污染的區域還在擴大。”

  據唐徵介紹,洪澤湖上游有新汴河、新濉河、老濉河、懷洪新河匯入,其中前三者此次受污染嚴重。這些河流進入勝利村時,由於水面變寬,水流速減緩,在勝利村附近積壓形成污水團,導致附近受污染嚴重。“目前,污水團已經向下遊二河村轉移。”

  由於污染主體尚未找到,唐徵告訴新京報記者:“取證非常困難,無法確認污染主體,要通過司法索賠存在很大難度。”新京報記者走訪了勝利村、二河村、徐圩村發現,當地漁民養殖魚蟹多數都有貸款。泗洪縣金融辦正在統計各家各戶貸款金額,泗洪縣宣傳部副部長許昌亮告訴新京報記者,之後將與銀行商討解決方案,目前數據還在統計當中。

  漁民們說,如果沒有這次污水入境,此時大閘蟹馬上要最後一次退殼,他們本該天天忙碌着去湖裏喂螃蟹,迎接一個豐收年。

  新京報記者 陳景收

責任編輯:張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