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第二季正在央視熱播

從臨沂出土的銀雀山漢墓竹簡

也將登臺

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

節目有一個固定環節,

每位國寶守護人在最後都會對着鏡頭鄭重宣誓,

我是XXX,我志願守護XXX國寶

守護國寶,歷史歷史。

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

每當看到這個片段

心中都會升起一股強烈的責任感。

《國家寶藏》用自己獨特的方式,

喚起大家對國寶的重視和守護之心。

可近日,有一件事

引發兩岸衆多網民的強烈憤慨。

東京國立博物館網站截圖

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東京博物館舉辦“書聖之後—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展出的文物中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而把顏真卿《祭侄文稿》借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的正是臺北故宮博物館。消息一出,舉國震驚。

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

微博人文藝術大V@蘇耷水 質疑道,“《祭侄文稿》已經不只是一件書法作品了,它不僅記錄了一代宗師的一生,也記錄了盛唐的毀滅。顏家滿門忠烈,被叛軍碎屍萬段,留下這麼個遺蹟。這種東西是可以借到海外展出的嗎?”

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

華東師範大學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青年研究員樊波成向記者總結道,顏真卿《祭侄文稿》差不多可以說是唐代書法的最高代表,而且是富有感情的真跡、無法複製,屬於即便顏真卿“復活”,也寫不出的那種,因爲書中帶着真情、悲憤,和他平時的字大不相同。北宋書法家米芾等都是顏魯公的“粉絲”、“迷弟”,而顏真卿的東西除了文物價值、藝術價值、鑑定價值,還有精氣神價值。

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

除了文物所蘊含的“氣節”與歷史轉折意義,此次出借之所以令衆多網民氣憤不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文物保護。粗略算來,《祭侄文稿》面世已近1400年,可謂展一次傷一次。

一般而言,每個國家或地區都有制定一些不得出境展覽或是具體展覽規格的文物。例如,根據中國大陸規定,元代以前的書畫、絲作品都被禁止出國(境)展覽。

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

《祭侄文稿》,

到底有何非凡之處?

當之無愧的國寶

“天下三大行書”排名第二。

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

王羲之——蘭亭序

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

顏真卿——祭侄文稿

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

蘇軾——黃州寒食詩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乃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在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已不存於世的情況下,這幅真跡作品可稱天下行書之最。

1949年初,《祭侄文稿》和北京故宮衆多的珍貴文物一起,被帶到了中國臺灣,至今一直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祭侄文稿》行草墨跡,顏真卿書。縱28.2釐米,橫72.3釐米,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顏真卿爲自己的侄子寫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爲叛軍安祿山所殘殺。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出任常山郡太守,堅守在戰火第一線。賊兵進逼,太原節度使擁兵不救,導致城破,顏杲卿父子寧死不降,先是兒子顏季明被殺,後來,顏杲卿也被處死,顏氏一門30多人被殺。顏真卿派人尋親人屍首,最後找到侄兒頭顱,悲痛寫下“祭侄文稿”。

這件作品原不是作爲書法作品來寫的,由於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桀之處增多,時有塗抹,但正因爲如此,此幅字寫得凝重峻澀而又神采飛,筆勢圓潤雄奇,姿態橫生,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

元代張敬晏題跋雲:“以爲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爲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元代鮮于樞評此帖爲“天下第二行書”。在此帖真跡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之妙,對於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

“字字泣血,鐵骨錚錚”

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

顏真卿《祭侄文稿》

縱28.2釐米,橫72.3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從父塗去)叔。銀青光祿(脫大字)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曰。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方憑積善塗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圖逆賊間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制塗去改被脅再塗去)。常山作郡。餘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恐塗去)。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兇威大蹙。(賊臣擁眾不救塗去)。賊臣不(擁塗去)救。孤城圍逼。父(擒塗去)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乎哀哉。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河東近塗去)。泉明(爾之塗去)比者。再陷常山。(提塗去)。攜爾首櫬。及茲同還。(亦自常山塗去)。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塗去二字不辨)。卜(再塗去一字不可辨)爾幽宅。(撫塗去)。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

《祭侄文稿》局部

時間回到大唐天寶年間,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大唐盛世在此戛然而止。戍守在今天北京一代的安祿山起兵叛亂,一路南下,迅速佔領唐東都洛陽。鎮守常山也就是今天石家莊正定縣的顏杲卿與鎮守平原也就是今天德州平原縣的顏真卿兄弟,率先起兵抵抗,打通了通往太原的要道,太原守將王承業竊取顏杲卿的軍功向皇帝請賞,卻又拒不出兵,坐看常山城破。顏季明被叛軍斬殺,顏杲卿被安祿山割去舌頭後依然吼聲不絕,最終被肢解而死。顏杲卿的一家三十餘口以及其他守將全部被虐殺。

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

安史之亂

兩年後,顏真卿派人尋找兄長一家的遺骸,只找到了顏季明的頭骨。家仇國難齊上心頭,五十幾歲的顏真卿痛哭失聲,爲侄子季明寫下祭文,這就是《祭侄文稿》,又稱《祭侄季明文》。

又過了26年,李希烈叛亂,顏真卿前往敵營宣詔,最終被叛軍縊殺。諡號“文忠”。

真卿故里——臨沂

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

顏真卿是少有的與王羲之並駕齊驅的曠代大師。臨沂,不僅是書聖王羲之的故里,也是顏真卿的故里。王羲之出身名門琅琊王氏,顏真卿則出身家學淵源的琅琊顏氏,這一家族在歷史上也是名流輩出,如與謝靈運齊名的南朝詩人顏延之,著有傳世經典《顏氏家訓》的文學家顏之推。

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

顏真卿在《顏氏家廟碑》中記述顏盛“始自魯,居於琅琊臨沂孝悌裏”。顏真卿姑母之孫殷亮在《顏魯公行狀》中記述顏盛“葬臨沂縣西七里”。

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

琅琊顏氏祖塋——顏林

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

乾隆皇帝臨摹顏真卿多寶塔碑帖

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

《顏氏家廟碑》原石(局部)

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

《多寶塔碑》 局部

費縣作爲顏真卿故里,爲紀念顏真卿,弘揚顏真卿的忠烈愛國精神,展示其獨特的書法藝術,費縣人民政府主持修建了顏真卿公園。公園包含文化主題區、文化紀念區和休閒娛樂區三個功能分區,主要建築有科技館、城市展覽館、魯公閣、顏真卿紀念館、文化會館、書法廣場、船坊等。

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臨沂人不答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竟被如此對待

人如其字,字如其人!

看到這裏,

你或許會明白,

顏真卿不僅是偉大的書法家,

正如屈原、岳飛、文天祥等人一樣,

他的忠烈精神和愛國情懷已在

國人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

他的《祭侄文稿》更代表了一種精神氣節,

是象徵中國人骨氣的遺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