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洼镇八旗小学韩殿阳同学的事迹(身残志坚的好少年)

网络配图

韩殿阳,今年13岁,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先天性的脑瘫铸成了他的终身残疾,自此不幸与艰难伴随着这位聪颖智慧的少年,开始了艰辛的人生历程。

三岁时才会翻身,六岁时才会坐立、爬行。一个一生下来就注定的残疾孩子,从懂事起他就要承受别人投来的异样的目光,承受背后的指指点点。但这丝毫不足以让他对人生失去希望,相反的,这一切的歧视更激起了他的斗志,他时刻告诉自己:不要轻易向命运低头!

就在他到了上学时,自己还不能站立行走。就是爸爸用他那粗糙的双手为他做了一把粗糙、笨重的轮椅,妈妈眼含泪花将他推进了他向往已久的教室。自此是学校红领巾助残小分队天天接送他上学和回家,从2003年的一年级到2006年的三年级,整整三年的时光都是韩庆超、贾宏远两位小朋友接送他。2007年春病情再度复发,他不得不中途休学到赤峰市医院做抻筋手术。这期间旗残联叔叔给他送来的一把轻巧秀丽的轮椅取代了爸爸为他做的那把粗糙、笨重的轮椅。袁中磊和韩庆虎两位红领巾助残小分队成员接过轮椅继续接送他,开始了四年级的读书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他从电视里知道了张海迪姑姑身残志坚的事迹。相似的残疾、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他,他把海迪姑姑当做自己心中的偶像。他深深地明白,因为他的身体的特殊更要努力学习,他不要别人的同情,他要与正常人一样,将来靠自己在社会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努力学习,认真听讲,认真作业,尽自己最大所能去完成老师交给的每一个任务。话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却好比登天。别人写一个字用几秒钟,他得用几分钟,别人做一次作业用十几分钟,他得用上一二个小时。因此,在学习上他要付出常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艰辛。他闲暇之余喜欢看书,各类书籍都爱看,无论是童话类的,还是中外著作,并且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从一年级到现在,所记的读书笔记已有厚厚一叠。每一门功课,每一次考试,都认真对待,都能获得好成绩。如今在学校里,他已经丢掉轮椅,开始用拐杖练习行走,尽管每天都要摔倒十几次甚至几十次,浑身上下青一块紫一块的,但他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着。

“只看自己拥有的,不想自己没有的”。他深知自己的残疾,也深知人要知足常乐。他经常说,我拥有很多东西,不但拥有亲人、老师、同学对自己的爱,还拥有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磨难和毅力。爸爸常告诉他:“无论发生什么,都始终要保持乐观的心情。”年幼的他一直按爸爸的话努力着。先天的条件是改变不了的,但后天却是可以努力创造的。他在读小说《小草》时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瓦烁中生长的种子为了透到地面上来,为了达成自己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缝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折地,顽强不屈地往上冒,最后连石块也被它掀翻了,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不达目的不止的力。有生命的种子绝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生命的一开始就带着斗志而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他就是那颗幸运草,那颗令人肃然起敬的小草。他相信,只要不断地努力,将来自己面对这个世界定会傲然而笑。2007——2008年他曾先后两次被下洼镇团委、妇联、下洼中心学校评为“身残志坚的好儿童”、“身残志坚的好少年”。

这就是韩殿阳,一个身残志坚、坚强不息的好少年!他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座右铭,在逆境和挫折中,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刻苦学习,力争做一个社会上有用的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