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膿血


問題: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點擊右上角“關注”即可。

大使膿血白如膠凍或紅瓜瓤

[概念]

大使膿血,指大便白如膠凍,或紅如瓜瓤,或紅白相雜如魚腦。且伴有腹痛、便頻、裏急後重等症狀。是痢疾的主要臨牀表現。

痢疾一病,歷代醫籍論述繁多,名稱不一。《素問.至真要大論》有"腸僻下膿血"的記載。《傷寒論》中有.熱利下重"、"下利便膿血"等條文。《諸病源候論》有.赤白痢"、.膿血痢〞等四十種病候。《濟生方》曰:.今之所謂痢者,古所謂滯下也。

本症與腹瀉之區別是,雖均有腹痛、便次增多,但腹瀉無裏急後重,便非膿血狀。

痢疾雖有時可見純血便,但與腸風、髒毒大便下血在病因、病機和症狀上均有不同。腸風下血清而色鮮,肛門射血如線,或點滴不已,但無腹痛、裏急後重等症狀。

[鑑別]

常見證候

大腸溼熱大便膿血:起病較急,發熱惡寒,腹痛腹瀉,便次頻繁,初呈水樣便,繼則膿血相雜,量少粘稒,滯下不爽,裏急後重,肛門灼熱,小便短赤。或伴有噁心、嘔吐,或兼有胸脘痞悶,舌苔黃膩,脈多滑數。

寒溼大便膿血:下痢白多赤少,清稀而腥,或如豆汁。腹痛綿綿,喜熱喜按,裏急後重,不思飲食,胸痞悶而不渴,小便清白,舌苔白滑或白膩,脈多沉細。

感受疫毒大便膿血:發病急驟,病勢險惡,壯熱煩渴,腹痛劇烈,便下紫色膿血,或血水樣便,穢臭異常,甚則神志不清,痙厥。少數患者可見厥逆喘促,口脣青紫,面色蒼白等內閉外脫的危象。舌質紅絳,苔多黃燥,脈洪數或滑數。

暑入厥陰大便膿血:發熱煩渴,下痢血水,或赤白相兼,裏急後重,甚則四肢痙攣,身發斑疹。舌質紫絳,苔白如霜,小便短赤。

下焦虛寒大便膿血:下痢稀薄,帶有粘液白凍,或混有微薄血衣。肛門窒塞,努掙不己,僅迸出粘積數滴。腹中隱隱作痛,喜熱喜按,食少腹脹,倦怠乏力,形體消瘦,四肢不溫,甚則滑脫不禁。舌質淡白,脈象沉細。

陰虛內熱大便膿血:下痢赤白粘凍,虛坐努責,腹痛綿綿,午後潮熱,或發熱夜甚,形瘦乏力,煩渴不寧,胸中似飢,得食則脹。舌乾紅少苔,或見剝苔,脈細數。

時發時止大便膿血:起病緩慢,病程較久,時發時止。發作時痢下粘垢,赤多白少,狀如果醬,或純下污濁紫血,臭穢異常。腹痛隱隱,輕度裏急後重。休止期常覺腹脹不適或隱痛,食慾不振,大便祕結,或便祕腹瀉交替出現,日久面色萎黃,神疲體倦,形體消瘦,舌淡苔膩,脈多細弱。

飲食不進大便膿血:下痢膿血,飲食不進,噁心嘔吐,胸脘痞悶,形瘦神疲,苔黃膩,脈濡數。

鑑別分析

大腸溼熱大便膿血:臨牀有溼偏重、熱偏重、溼熱並重三種情況。夏秋之交,熱鬱溼蒸,溼熱盤踞腸道,壅滯胃腑,蒸腐脂膜,損傷血絡而下痢膿血。氣機鬱滯,大腸傳導失常,則腹痛墜脹,清濁交混,致便次頻繁,下痢不爽,裏急後重,肛門灼熱。

大腸溼熱大便膿血多由溼、熱、滯三者交阻陽明而成,有熱所以便下窘迫而裏急;有溼故見大便粘膩而腥臭;氣滯所以欲便不得而後重。臨證如熱重於溼,大便赤多白少或純下血痢者,爲熱盛而傷及血分,治療重在清熱解毒,白頭翁湯加味;白多赤少爲溼重於熱,乃溼盛而傷及氣分,胃苓湯加減;溼熱並重,下痢赤白相雜者,治療當以清熱化溼,行血理氣爲法,即所謂"調氣則後重自除,行血則便膿自愈"。治當清熱化溼,調氣行血,方用芍藥湯。

痢疾初起兼有表證,見發熱惡寒,頭痛骨楚,表裏俱病者,先散其表邪,方用荊防敗毒散,喻嘉言倡"逆流挽舟"法即屬此意。

感受疫毒和暑入厥陰大便膿血:二者的共同點是病因均系疫毒爲患,起病急驟,下痢膿血,臨牀表現頗爲相似。但疫毒大便膿血是感疫毒之邪,侵犯腸胃,搏結氣血而致病。疫毒之邪,其性暴戾,傷人最速,故起病急驟,病情險惡。疫毒內盛,極易化火,充斥表裏內外,所以一病即見壯熱煩渴,噁心嘔吐;毒熱內陷心營,熱盛動風而出現神昏痙厥,舌質紅絳。本證特點是發病急驟,氣營兩燔症狀顯著。少數病人在下痢膿血之先即見壯熱口渴,神昏痙厥而腸道症狀可以缺如,與其它溫熱病頗難區別。暑入厥陰大便膿血,是暑熱疫毒瀰漫三焦,內陷厥陰,移毒大腸而下痢赤白相兼,裏急後重,雖有腹痛,但不似疫毒之劇烈絞痛。雖有裏急後重,赤白相兼,亦不似疫毒之便次頻繁。如餘師愚《疫證條辨》所說:"疫毒移熱於大腸,裏急後重,赤白相兼,或下惡垢,或下紫血,雖似痢實非痢也"。而且暑入厥陰,多有煩渴多汗,頭痛如劈,疫毒斑疹等暑熱症狀。疫毒大便膿血治療以清熱解毒爲主,黃連解毒湯合白頭翁湯化裁。若竅閉神昏者,加用安宮牛黃丸。暑入厥陰大便膿血以清暑泄熱解毒爲主,清瘟敗毒飲加減。

下焦虛寒與陰虛內熱大便膿血:二者均屬久痢致虛,然而久痢傷正者,有傷陰傷陽兩途。傷陰者精血津液悉從痢去,多見煩躁熱渴;傷陽者脾腎之陽皆由痢損,易有滑脫厥逆。其鑑別要點虛寒大便膿血是久痢傷陽,以脾陽不振或脾腎陽虛爲主症。中焦虛寒,消運無權,水榖不能正常布化,致大便稀薄而帶粘凍血衣,腹部隱痛而喜熱喜按;脾虛下陷,固攝無權則滑脫不禁。治當溫中健脾,澀腸止瀉,真人養髒湯主之。陰虛內熱大便膿血乃久痢傷陰,以陰虛內熱爲主要見症,雖有腹痛綿綿,下痢赤白粘凍,虛坐努責等類似虛寒症狀,但下痢日久,陰液受損,營血虧耗,每見午後潮熱,或發熱夜甚,心煩口乾,時有乾嘔,舌乾紅少苔,或見剝苔,脈細數,與虛寒症不同。雖爲虛證,不宜溫補,當以養陰、清熱、化濁爲法,駐車丸加味。

時發時止大便膿血:其特點是病症反覆發作,遷延不愈,《赤水玄珠》:"休息痢疾者,愈而又發,時作時止,積中累月,不能斷根"。發作時,大便粘溏,或挾紫血而色如果醬,腐臭難聞,有輕度腹痛和裏急後重。其病機變化一般不外正虛邪戀,虛實夾雜,正氣因病邪久戀而日漸耗損,邪氣因正氣虛憊而留戀不散,日久致成氣血兩虧。治療,發怍期以清熱化溼爲主,白頭翁湯加味。單味鴨蛋子對本症有一定療效。休息期以健脾益氣爲主,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飲食不進大便膿血:下痢噤口是痢疾病程中的一個症狀,下痢不食,或嘔而不能食。餘與其它證型無大區別。下痢而不食,說明脾胃敗傷,氣血生化無源,正氣日衰,後果嚴重,所以許多醫家另立病名。考其噤口之因並非一端,正如《時病論》所說:"緣於脾家溼熱,壅塞胃口而然;又有誤服利藥,犯其胃氣者;或止澀太早,留邪於中者;脾胃虛寒,溼邪干犯者,氣機閉塞,熱邪阻隔者;穢積在下,惡氣燻蒸者;肝木所勝,乘其脾胃者;又有宿食不消者,水飲停蓄者,皆能使人噤口也"。治當辨證求因,通常達變,不能徒執一法。一般初痢噤口,熱瘀胃口,治宜清熱、和胃、降濁爲法。開噤散加減。久痢噤口胃氣饋乏,治當養陰益氣,六君子湯加味。

大便膿血,臨證變化多端,除前述幾種證型外,尚有傷寒少陰下利膿血和傷寒厥陰下利膿血等,少陰、厥陰同屬三陰範疇,少陰病的本質是心腎陽虛,雖有口渴,小便不利,但仍系陰寒在裏,溼滯下焦而下利膿血,所以常有滑脫不禁,而裏急後重、腹痛墜脹不甚明顯。治用桃花湯以溫中澀腸止痢。厥陰病的特點是厥熱往復,陰陽交爭,鬱熱奔迫大腸,損傷血絡而下利膿血。厥陰主肝,肝病多氣滯,所以多見脅肋脹滿,腹痛墜脹,治用白頭翁湯以清熱解毒。

[文獻別錄]

《張氏醫通.大小腑門》:"一種陰虛痢疾,切戒攻擊之藥,凡見利下五色,膿血稠粘,滑泄無度,發熱煩渴,臍下急痛,至夜轉劇而惡食或下鮮血者,便屬陰虛,急宜救熱存陰爲主,如駐車丸。……痢後大便祕澀,裏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或少有白膿,此爲氣虛下陷,慎無利之,但舉其陽,則陰自降矣,補中益氣湯加防風……當知內經所言血溫身熱,乃陰虛之本證,此則兼併客邪耳。及觀先輩論痢,並以白沬隸之虛寒,膿血隸之溼熱。至守真乃有赤白相兼者,豈寒熱俱甚於腸胃,而同爲痢之說,丹溪從而和之,遂有赤痢從小腸來,白痢從大腸來,皆溼熱爲患。此論一出,後世鹹爲痢皆屬熱,恣用苦寒攻之,蒙害至今未已,……曷知血色鮮紫濃厚者,信乎屬熱,若瘀晦稀淡,或如瑪瑙色者,爲陽虛不能制陰而下,非溫理其氣,則血不清,理氣如爐冶分金,最爲捷法"。


如果你想聯繫馬氏中醫。聯繫方式如下:

第一步:點擊〖關注〗

第二步:點擊〖頭像〗

第三步:點擊〖私信〗

第四步:填寫〖你好〗

第五步:點擊〖發送〗

系統會自己回覆你的問題。


每晚八點:歡迎準時收聽馬氏中醫直播的健康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