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大鱷京基系全面入主 酷派未來走向成謎

■本報記者 賈 麗 

前一天,蔣超還在美國參加CES,與酷派重要股東和美國投資人士探討產業重組,後一天就接到通知,自己被酷派董事會罷免了包括CEO在內的一切職務。

酷派隨即宣佈,自2019年1月17日起,陳家俊被委任爲執行董事、公司行政總裁及公司提名委員會成員。這位90後的酷派高管,還有另一層身份:地產大鱷京基集團創始人陳華的“二公子”。

蔣超實際上是酷派的一員“老將”,此前其在酷派擔任包括財務總監在內的多個職務。對於酷派的復甦,蔣超曾提出種種設想。如今看來,蔣超的這些設想和應對措施已無法實現。而目前,遭遇生存困境的酷派依舊沒有度過危機,步履維艱。

不過手握大量土地資源的酷派,或將在地產業開始新的動作。自去年起,酷派就開始頻繁與地產商接觸,而京基系的介入,更是給外界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

一場突如其來的罷免

京基時代開啓?

酷派集團的原執行董事、副主席、行政總裁蔣超被意外“罷免”,與“京基系”的正式入主,幾乎同步發生。被罷免之前,蔣超在酷派身兼多職,包括副董事長、CEO及財務總監。不過,其在酷派持有的股權比例僅爲0.47%。

樂視風波之後,酷派遭遇危機。2018年2月份,蔣超出任CEO,開始大規模改革,其將酷派的重心放在美國市場,中國業務只保留研發團隊和供應鏈。

幾天前,在美國的CES上,蔣超還對媒體表示,美國銷售額已經佔到酷派的90%。其一心希望酷派紮根美國,認爲這是酷派的一條出路。

“酷派蔣超被罷免,更大的原因應該還是股東之間、原管理層和新股東之間的矛盾所致。”產業經濟觀察人士丁少將認爲。

實際上,在走入困境的這兩年裏,酷派已經歷了多次高層動盪。2015年至2018年間,酷派集團多次更換集團主席及執行董事。

從種種跡象來看,此次酷派蔣超被罷免,或與京基系的進入息息相關。酷派集團在去年12月份發佈的公告顯示,該公司最大股東Power Sun Limited全數已發行股本由Chen Jiajun(陳家俊)100%持有。資料顯示,京基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陳華的“二公子”、陳家榮的胞弟、京基商業公司副總裁的名字也爲陳家俊,這讓京基系浮出水面。

與此同時,酷派董事會重選梁兆基爲執行董事,而其原來也是京基集團旗下舊部。

“頻繁的人事更迭,會使公司的發展處於不穩定的狀態。2019年,酷派的整體發展還是非常不樂觀的,手機業務基本停滯,地產資源的盤活也需要放到整個公司的業務重組過程中,且大股東和其他股東的利益和發展方向的一致,也需要時間來協調。”業內人士認爲。

手握巨大土地資源

地產或是下一個夢的開始?

從2018年到2019年,酷派的危機還在持續。

作爲中華酷聯一員的酷派曾經風光無限,在2011年後的4年裏,其持續盈利,2015年淨利潤甚至高達22.77億港元。然而2016年酷派突然出現鉅虧,此後其與360的合作、經歷了賈躍亭的進出,一蹶不振,風雨飄搖。2017年酷派依舊全年持續虧損。與金立有着相似經歷的是,酷派在經營上的危機全面擴散也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根據酷派發布的2017年年報,其銷售移動電話及配件(營收佔比高達96.62%)、無線應用服務和融資服務的三大板塊營收在2017年均現斷崖式下跌。對於走入這一困局的原因,酷派將其歸結爲業務重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劇烈以及中國區域市場銷量減少。

不過,據瞭解,目前酷派仍手握大量土地資源。

而酷派也多次靠裁員、甩賣資產等手段續命。據報道,酷派創始人郭德英早年曾低價購入深圳科技園北區地塊,加上酷派信息港及東莞松山湖等地塊,酷派所持有的土地價值近百億元。酷派高管曾表示,酷派這麼多年積累了很多市值不菲的地產資源,會盤活這部分資源。

爲了獲取資金流,2017年,酷派靠出售地塊獲得人民幣4000萬元;2018年7月份酷派連續賣掉兩個地塊,以1.18億港元的價格出售位於深圳的投資物業,並以1.2億港元的價格出售旗下一家全資附屬公司80%的股權。

丁少將認爲:“酷派智能產品與地產資源的業務基礎都還在國內。隨着京基系的入主和高層大患血,酷派可能會從地產業着手尋求新的生機。但酷派需要有新的發展戰略,賣地不應成爲解決財務壓力的主要手段。”

也有業內人士猜測,京基看中酷派,除了看上其土地資源的價值之外,或也有意借殼上市,畢竟上市一直都在京基的計劃之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