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宣佈退休,並回應內地撤資質疑稱 " 除非賣股票纔是撤資 "。他展望 2018:一帶一路、大灣區將創造大量機遇;回應樓市是否見頂:自住絕對沒問題,未來利率可能上升,但不會瘋漲。

這一天終於到來。

全球華人商界領袖李嘉誠週五(3 月 16 日)宣佈退休。

長和當日盤後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年屆 90 的主席李嘉誠即日起卸任董事會主席一職,長子李澤鉅接棒。同時李嘉誠將繼續擔任李嘉誠基金會主席,並擔任長江集團高級顧問。

李嘉誠 1928 年 7 月 29 日出生,今年 7 月份將滿 90 歲。

46年賺5000 倍!李嘉誠退休真言:談房價是否見頂、2018 機會在哪

(圖片來自證券時報)

展望 2018 機遇

當天,發佈會上,李嘉誠在報告中展望:

2017 年主要經濟體穩健而同步之增長步伐加快。倘若此趨勢持續及通脹保持溫和,2018 年之經濟環境應仍然對全球貿易及集團業務有利。貨幣及金融市場波動仍然爲此觀點之主要變數。環球貿易競爭在所不免,最終仍然維持樂觀。

中 央重申,深化經濟及金融改革爲首要任務,並推出 " 一帶一路 " 及 " 大灣區 " 藍圖。此等政策應可爲香港及集團衆多地區業務創造大量機遇。

回應內地撤資質疑

李嘉誠回應從內地撤資稱,至於從內地撤資,有些連基本的經濟知識都沒有用,我們在中國南海還有一個高達 400 億的項目,出產天然氣,這個項目還會繼續加大,這個規模是很大的,去北京看看東方廣場,我們是最大的股東。

李嘉誠表示:

這裏這麼多懂經濟的人。我買什麼賣什麼也好,都屬於公司,小股東或者是我自己並不會拿到這個錢,如果對公司沒興趣,就會賣出股票,過去二十年來,我只有買股票,我買的遠遠多過我賣出的。

因此,撤資是一個不能夠自圓其說的講法,我賣了什麼,錢是回到香港,再去投資,這些錢永遠是屬於公司的。難道賣點什麼就是撤資?有同行把很多資產全都賣了,卻沒有人說他們撤資。有些資產我們賣掉,也有些我們買回來,比如我們這兩年在香港有新建超過 1000 房間的酒店,還有荃灣的商場,都是買來收租的。

有些人就是專門打擊知名度高的人,說我撤資,其實除非我賣出股票,那纔是撤資。

據不完全統計,從 2013 年開始,李嘉誠家族賣掉的大陸、香港資產將近 2000 億港元。

2013 年 11 月,他在接受媒體時表示:我一生的原則是不會去賺最後一個銅板,最後那分錢,要很小心。

回應樓市見頂:自住絕對沒問題

此外,李嘉誠在發佈會上表示,香港房地產市場仍面臨全球風險,不過不擔心內地開發商對香港發展商構成競爭;未來利率可能上升,但不會瘋漲。目前看不會加到離譜,加 2% 至 3% 已經不得了。

而對於香港樓價是否已經見頂的疑問,李嘉誠表示 " 不敢講 ",他同時指出,過去一兩年香港樓價高了一倍,香港的樓價與一般居民收入脫了節,需要多點公屋、居屋。

他還強調,假如一個人有足夠的錢,買房自住絕對沒有問題,即便樓價跌,自己住仍然沒有問題,你只要選擇分期付款能夠負擔得了。

股東 46 年最多賺 5000 倍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現場有嘉賓表示,投資者如果 1972 年長江實業上市以 3 元 / 股買入,有拆股、新派、派息,有 18.7 股的長和和 18.7 股的長實,以今天的收市價和收到的股息總值是今年 3 元投資 1500 倍,如果投資者將每一次收到的現金股息買入股票,當初 1 股就會變成 90 股的長和和 90 股長實,到今天收市已經超過 5000 倍。 。

李嘉誠最後補充說,"當時買 3 元的股票,收到股息,再買長江,今天的價值超過 5000 倍,如果你的股息沒有動用,一般收到錢會投資,最簡單就是投資長江,這是有眼光的,5000 倍,就是今天的價值。"

財產如何分配

李嘉誠對於兩個兒子的財產分配,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已跟隨他在長和系工作逾 30 年的長子李澤巨將擔任主席,接掌長和繫上市王國,旗下上市公司包括長和、長實地產、長江基建以及電能實業及系內的產業信託等,市值逾萬億港元。

而一直獨立創業的電信盈科主席李澤楷則將獲得李嘉誠現金支持,收購其他產業以發展自己的業務。這筆現金顯然也將相當龐大,李嘉誠表示現金支持的金額," 比你們知道的生意資產會數以倍計!" 而在電信盈科加上旗下商業信託,市值也近千億港幣。

李澤鉅:地產仍是主要業務

對於 " 李澤楷先生會不會加入長和? " 的提問,李嘉誠表示不會,他有大把生意做。李嘉誠表示給李澤楷的錢,足夠他生意很多倍的資本,所以他一直不在公司做事。

值得注意的是,李澤鉅當日表示,即將接替集團主席,明天回來工作不會有差別,在這裏工作已經 30 多年了,接班後方向不會有大的變動,地產仍然會是主要業務,如果有其他機會也會試下。

四大公司同一天發佈業績

而與往年不同的是,李嘉誠旗下的四大公司長和、長實集團、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公佈業績也首次在同一天發佈業績。

長和系帝國

46年賺5000 倍!李嘉誠退休真言:談房價是否見頂、2018 機會在哪

其中:

長江實業集團 2017 年基礎盈利 203 億港元,市場預估 203 億港元。全年營收 638 億港元,市場預估 692.7 億港元。全年淨利爲 301.25 億港元,每股末期股息 1.28 港元。

長和 2017 年營收 4,148 億港元,市場預估 2,548.8 億港元。全年淨利潤 351 億港元,市場預估 341.7 億港元。每股末期股息 2.070 港元。

週五收盤,電能實業漲 3.26%,長和漲 0.3%,長實集團漲 0.14%,長江基建漲 0.53%。

李嘉誠的商業帝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