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連!廣東這個地方13天內新生三頭小白鯨,再創繁育奇蹟

新年伊始,珠海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報喜:作爲全亞洲最大的白鯨展示種羣,成功繁育新成員!2018年12月的13天內,三頭白鯨相繼接棒,成功升級爲新手媽媽!一雄兩雌的三頭新生小白鯨相繼到來,創造了三喜臨門的奇蹟!

日前,來自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以及國際鯨豚研究專家等齊聚珠海長隆參加“中國鯨豚繁育國際研討會”,特地探望了三位“鯨”喜寶寶,並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提高鯨豚以及珍稀水生動物的繁育和保護。

13天內誕生三頭小白鯨,將迎第四頭

白鯨,額頭向外隆起突出且圓滑,嘴喙很短,脣線寬闊,類似壽星公,是公認的“微笑天使”,也因多變的叫聲被稱爲“海上金絲雀”。白鯨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2008年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危物種,近年來受生態環境遭到不可逆轉破壞以及非法捕殺等原因,成爲動物保護專家重點關注對象。

喜事連!廣東這個地方13天內新生三頭小白鯨,再創繁育奇蹟喜事連!廣東這個地方13天內新生三頭小白鯨,再創繁育奇蹟

珠海長隆海洋王國自開園至今,共擁有31頭白鯨,成爲全亞洲最大的白鯨展示種羣。據介紹,珠海長隆的白鯨年齡爲8-14歲,大多已經達到了性成熟。極地海洋動物白鯨對生存環境要求很嚴苛,繁育更一直是業界難題,可以借鑑的成功經驗很少,據不完全統計,之前全球僅有幾例白鯨受孕分娩成功。

2017年12月,珠海長隆鯨豚保育團隊通過B超和檢測孕酮值發現:Lina、Yulia和Sophia三頭白鯨都懷孕了!立即成立白鯨繁育專家小組,將她們轉移至繁育基地,密切和國內外鯨豚繁育專家進行技術性交流,由於缺乏白鯨繁育經驗,更派出專家特地前往日本名古屋水族館學習白鯨繁育技術。

2018年12月,三位白鯨媽媽集體發力同創奇蹟,12月17日第一位大哥(Lina幼仔)出生;12月22日二姐(Yulia幼仔)出生;12月30日小妹妹(Sophia幼仔)也順利誕生。在短短時間內先後誕生三頭小白鯨,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珠海長隆鯨豚繁育基地還有一頭白鯨媽媽已進入待產期,預計將迎來一位新年寶寶。

喜事連!廣東這個地方13天內新生三頭小白鯨,再創繁育奇蹟喜事連!廣東這個地方13天內新生三頭小白鯨,再創繁育奇蹟

專項專屬人工育幼醫療平臺護航

白鯨媽媽妊娠期長達14個月以上。三位白鯨媽媽還擁有一位“專屬產科護理醫生”——經驗超過30年的水生動物專業博士後、美國鯨豚保育專家Thomas Reidarson。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副總經理張德錄介紹,白鯨繁育專家小組把每天的工作重點放在維護穩固的醫療行爲上,安排保育員花大量時間與白鯨媽媽建立良好的關係,產前3個月,保育員每天都需要在水中維持動物的脫敏練習,讓它們儘量放鬆。

喜事連!廣東這個地方13天內新生三頭小白鯨,再創繁育奇蹟

據介紹,新生小白鯨全身灰色,剛出生時缺乏方向感,在水裏橫衝直撞,爲了防止它們撞上池壁,保育員們一刻都不敢放鬆,多人蹲守在池壁、轉角處,時刻準備跳下水充當“人肉沙包”守護小白鯨。

喜事連!廣東這個地方13天內新生三頭小白鯨,再創繁育奇蹟喜事連!廣東這個地方13天內新生三頭小白鯨,再創繁育奇蹟

小白鯨出生後,保育團隊開始詳細記錄白鯨母子的哺乳和呼吸,收集乳汁、排便和排尿、呼吸孔採樣等數據來確保媽媽產後恢復。此外,珠海長隆繁育基地仿照白鯨野外育幼環境,將水溫控制在18-18.5攝氏度,這對小白鯨很重要,因爲它們沒有成年鯨那樣多的禦寒鯨脂。最特別的是,爲了防止白鯨棄仔、幼仔不會吸奶等情況,繁育基地更特地設置了人工育幼的醫療平臺。每天進行人工餵奶成爲保育團隊最“頭疼”的大事,需要超10人耗時近10分鐘才能成功餵奶,原因一是小白鯨遊動速度快,需要4-5人才能抱定;二是要克服小白鯨暫時離開媽媽的恐懼。

院士建議海洋館和科學研究所強強合作

日前,中國鯨豚繁育國際研討會在珠海長隆舉行,吸引了多位國內外鯨豚類保育研究專家特地來探望三位“鯨”喜寶寶。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國際鯨豚專家Brad Andrews等實地探訪了珠海長隆鯨豚人工保育的最新成果,並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突破鯨豚繁育和保護。

喜事連!廣東這個地方13天內新生三頭小白鯨,再創繁育奇蹟

我國魚類生物學權威曹文宣院士對珠海長隆成功繁育三頭小白鯨給予了高度評價,並指出了在目前形勢下人工繁育白鯨等珍稀海洋動物的重要科學意義和生態價值。另外,他強烈建議海洋館和科學研究所能強強合作。“海洋館人流量大,通過海洋館開展白鯨科普宣傳、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尤其利於從娃娃開始抓物種保護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教育。”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處長郭睿表示,珠海長隆的鯨豚人工繁育水平已經到達了國際的一流水平,野外物種減少嚴重,人工繁育的突破,既能滿足廣大羣衆的需求,也能減少對野外種羣的破壞。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處長衣豔榮、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先鋒等還就珍稀瀕危物種人工馴養羣體遺傳譜系管理、充分發揮水族館在科研平臺和宣傳教育等方面作用提出了進一步的建議和要求。

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會長李彥亮表示,珠海長隆白鯨人工繁育是系統性、長期性、綜合性的建設工程,各個環節處於較強的水準,才能保證在三頭白鯨孕期和生產“狀況百出”的情況下見招拆招,創造三喜臨門的奇蹟。他還提出,這給利用水族館開展長江江豚遷地保護及人工繁育的規劃有重大啓發。利用長隆爲代表的國內大型水族館的硬件設施條件,搭建長江江豚人工繁育研究平臺,與科研單位合作攻關,建立水族館人工繁育羣體,還可以充分利用其公益平臺和人流量資源,加強長江江豚科普展示和保護宣傳。

記者 蔡華鋒

攝影 吳偉洪

【作者】 蔡華鋒;吳偉洪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