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Anderson IA, et al. JNeurosurg. 2018 Mar 9:1-9. doi:10.3171/2017.8.JNS17399. [Epub ahead of print]】

腦室-腹腔分流術(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的臨牀應用歷史悠久,但仍是失敗率較高的手術。英國利茲市利茲總醫院神經外科的Ian A. Anderson等對成年人和兒童腦室-腹腔分流術失敗的相關因素作單中心研究,結果發表在2018年3月的《J Neurosurg》在線。

作者通過數據庫檢索利茲總醫院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行VP分流術的患者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腦積水病因和分流術次數以及主刀醫生年資、參與手術醫生數量、分流管類型和再次手術所用材料。術後影像學評估分流管放置的質量等級,1級:分流管腦室端位於腦室腔中間,未與脈絡膜接觸;2級:分流管腦室端接觸腦室壁或脈絡膜;3級:分流管腦室端部分插入腦實質或未完全插入腦室。評估術後30天的早期分流術失敗的相關因素。

結果顯示,683例行VP分流術的患者中,321例小兒患者,362例成年患者。排除隨訪期間死亡者,分流術成功病例在術後隨訪525-2226天,平均1263天。小兒組術後30天的分流術失敗率爲17.7%;其中,初次手術患兒術後30天分流術失敗率爲8.8%,再次手術患兒分流術失敗率爲23.4%。成年組術後30天的分流術失敗率爲21.5%;其中,初次手術患者分流術失敗率爲17.7%,再次手術患者分流術失敗率爲25.8%。分析導致分流術失敗的相關因素髮現,小兒組分流術失敗與參加手術的醫生數量相關,而成年組分流術失敗與腦積水病因相關。25例因感染而行再次手術,其中小兒組5例,成年組20例;兩次分流術間隔0-942天,平均26天。在術後30天內,小兒組與成年組的感染率分別爲2.5%與1.4%;兩組術後1年的感染率分別提高到6.4%與3.2%。剔除年齡因素,初次手術的有效期限長於再次手術的有效期限(圖1、2)。

圖1. 小兒組初次手術與再次手術患兒的K-M生存曲線分析。

圖2. 成年組初次手術與再次手術患者的K-M生存曲線分析。

該研究結果提示,參加小兒患者手術的醫生數量和成年患者腦積水病因是VP分流術失敗的影響因素。分流裝置的選擇並不影響手術成敗,而再次分流手術的失敗率更高。

(Tim編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王知秋教授審校,《神外資訊》主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陳銜城教授終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