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谈章草法帖《急就章》(一):精选佳本、探寻依据

编者按:

章草是书坛热门话题之一。为满足广大书友需要,本号推出【细谈章草】专题。

【细谈章草】将连续刊发许思豪先生关于章草方面的系列内容,其中有对章草《急就章》、《出师颂》、《月仪帖》、《草诀歌》等经典的解读,对章草笔法、结构、章法的阐述,对章草运笔、运墨及其笔墨神韵和意境的诠释。

本专题旨在讨论章草学习方法和学书理念,希望各位书友喜欢!

谈章草法帖《急就章》(一):精选佳本、探寻依据

《急就章》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古老而且权威的章草法帖,史传为西汉史游所作。约300多年后,经东汉吴国书家皇象临摹(临摹时间约在公元265年),有传本流于后世。约在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31年),颜师古就传本做了训诂注释。至宋朝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叶梦得在传本上加注了楷书释文(见图一)。这个“注释本”在皇家的书楼里又沉睡了300多年,历经虫蛀缺损了670余字(约占全篇三分之一)。至明朝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杨政将《急就章》刻石于松江学府,又请当时书法家宋克用章草补上了所缺之字。此后,《急就章》石碑在松江静静竖立了约五百年(见图二)。此碑的拓本经清朝后期(约公元1915年)罗振玉将其拓本编入《吉石庵丛书》,大力宣传之后,才得以广为流传。

图一 《急就章 》叶梦得加楷传本(局部)

图二 《急就章 》松江石碑

据历史记载,宋朝叶梦得刻本,包括以后《三衢本》和《澄清堂帖》十一卷皆已亡佚。我们有幸能看到的佳本,应是明朝杨政所刻的松江本,它是目前流传的种种刻本的源头。清朝《玉烟堂》《泰和馆》诸本均不如松江的初拓本好。启功先生说过,他所获得明拓松江本只损第二十三章的真书“礜”字(见图三、图四打圈处)。由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集珍楼摹刻本”(后有王蘧常三跋、启功一跋的《急就章》本),其第二十三章的真书“礜”字未损,点画无恙,可推定为明松江晚本之上游本,实在是我们临摹取法的上品。

图三 《急就章明拓松江本》局部

图四 《急就章明拓松江本》局部

比较《急就章》诸本,其质量上下相距甚远。要体会出古代章草的笔意,并且取得较好的临习效果,就要找到较好的版本。《急就章》之所以成为我们今天学习章草的范本,因为它传递着两千多年前章草的规范和遗韵。虽然几经翻刻,但是结字尤在,笔势尚存,字数颇多(2100多字),为历代书写章草的基本依据。

这张作品是在熟临《急就章》的基础上写的,是有了心得之后的创作。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条幅

释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备注:草未凋:另作“草木凋”,作者采用的是“草木凋”。段玉裁说:“作草木凋尚何意味哉?”谢枋得则以为“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情虽切而辞不露”,故作“木”亦是。谢说未必合乎杜诗原意,但唐人选唐诗的后蜀韦谷《才调集》正作“木”,缪钺先生在他的《杜牧诗选》中也引影宋本及明影本《樊川文集》均作“木”为证。

作者:许思豪| 上海人、著名书法家。自1965年拜著名书法家李天马为师,于1982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1994年为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会员。现为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 、上海书法家协会篆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海上兰亭书法院副院长、上海海派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笔墨博物馆馆长、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名誉副会长。曾主编出版《李天马书法集》,出版专著《金文拾贝》、《草书纵横》、《章草传薪》、《章草概论》。作品被人民画报书画院、中国大风堂艺术研究院收藏。曾担任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上海工艺美术总公司总经理、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创会会长、中国宝玉石协会副会长。

关于水石书法:正统书法、美的感动。在这里,我们分享正统书法理念、书法临帖与创作实践,一起享受书法的美。欢迎关注!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描下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水石书法”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