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诗 彭程 来源:劳动午报

手术过程中,马燕利时刻留意患者身体的各项体征数据。

“您以前做过手术吗?手术前吃饭、喝水了吗?”5月8日下午2点,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疗楼4层手术室第7手术间内,麻醉科护士长马燕利正在询问即将进行声带息肉手术的患者,边说边进行心电、血压等方面的监测。

马燕利告诉记者,为患者进行麻醉的过程就好比驾驶飞机从起飞到降落的过程,“麻醉的诱导、维持、苏醒三个阶段中,要一直监护患者生命体征,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利多卡因4毫升、咪达唑仑2毫升……在麻醉医师的指挥下,马燕利依次把手术前准备好的麻醉用药通过一次性三通阀注射到患者体内,并安慰患者“不要紧张,困了就睡会儿”。

马燕利依次把手术前准备好的麻醉用药通过一次性三通阀注射到患者体内。

每次为位患者注入的麻醉药剂,都要严格按照医嘱。

“给肌肉松弛剂。”麻醉医师说。“多少?”马燕利问。“8毫升。”“8毫升。”马燕利重复后,立即为患者加上。“麻醉护士需根据医嘱,配合麻醉医师来实施麻醉,必须要确认准确再执行。”马燕利介绍,手术中需要使用的麻醉药和常备麻醉药,都需要在手术前准备好,并分门别类地贴上标签。在麻醉医师进行气管插管过程中,马燕利熟练把喉镜、润滑过的气管导管送到医生手中,并完成导管深度确认和固定。

患者进入手术室约20分钟的时间里,麻醉完成但并未结束,在近1个小时的手术中,马燕利全程待命。在手术医师为患者置入支撑喉镜后,马燕利随即查看气管是否被压到;通过监护仪,马燕利观察到患者心率增快,在请示麻醉医师后,把微量注射泵上的瑞芬太尼流速从22ml/h调整到25ml/h……

手术结束,马燕利给患者注射了2种麻醉药,防止出现恶心呕吐。随后,再将患者的头部扶稳,和其他医护人员们一起将其移到推车上,迅速推到麻醉恢复室。下午3点20分,马燕利与恢复室的麻醉护士交接好患者情况,又开始准备下一台手术的麻醉工作。1988年出生的马燕利,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麻醉科34名麻醉护士中的一员,若是类似上述的小型手术,一名麻醉护士平均每天会参与3至8名患者的麻醉和护理工作。

不论手术进行多久,马艳丽都在手术室随时待命。

手术结束后,马艳丽马上来到库房配药。

麻醉科主任张欢医师表示,清华长庚医院开院前,就将招募来的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送到各大医院ICU和麻醉科进行培训,并把十几名入职护士送到厦门长庚医院进行麻醉护理培训。“在这个国内比较新的领域,可以说我们是走在前面的。目前,我们医院麻醉护士可以默契配合麻醉医师,完成术前、术中、术后的几乎所有麻醉相关内容,如麻醉药品和物品的管理、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监测和护理、术后患者急性疼痛管理和麻醉随访等,有效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和质量。”

麻醉科总护士长涂淑敏告诉记者,“马燕利在去年第一个提出要注意患者的麻醉护理安全,虽然年纪小但很棒。”“麻醉护理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促使我不断去想如何避免发生不良事件。”马燕利说,“现在我们还有麻醉护理安全日,来促进麻醉护理更加优质。”

5·12护士节怎么过?会休息吗?涂淑敏说:“当天会照常工作,但医院科教科有对麻醉护士资质的一级、二级认定,会举行一场颁证仪式。”

这就是一位麻醉科护士的工作“日常”。

□本报记者 唐诗/文 彭程/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