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讲坛」六一到,远离伤害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周末讲坛」六一到,远离伤害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在为孩子欢庆节日的同时,如何避免孩子受到意外伤害,也是家长们所关注的。最新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名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中国意外伤害占儿童死因总数的26.1%,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快速增加。所以,让儿童远离意外伤害刻不容缓!本期周末讲坛我们邀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专家,来和大家聊一聊儿童六大意外伤害的预防及处理。

烫伤

牢记三步急救法

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烧伤整形科副主任医师 袁心刚

一名2岁的女童,因走路不稳,摔倒在刚打碎的热水瓶流淌出来的热水中,导致左腿大面积烫伤;另一名2岁多的女童在玩耍时,双手不小心按进放在院子地上的热汤锅中,所幸锅里汤水不深,只是手掌部位烫伤;更有一名7岁的小男孩,右腿大面积烫伤,当问及烫伤原因时,家长却说不清楚。

上述孩子的烫伤大都源于家长一时疏忽大意,才让孩子有机会接触滚烫的液体。由于儿童解剖和生理特点,儿童烧烫伤后往往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有时甚至可危及生命,后期还可形成瘢痕、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毁容、残疾等。因此,建议家长不要将可能导致烫伤的物品放在孩子够得着的地方。特别是孩子放假在家,更要加强看管。

如果孩子不慎被烫伤,家长不要慌乱,不要轻信所谓的“土方法”(如立即脱掉孩子的衣物,用酱油、麻油或狗油、牙膏、润肤霜、白酒、红药水、紫药水、燃烧后的草灰、盐等处理伤口)。这些处理方法不但会加重孩子的受伤程度,带来二次伤害,还可能干扰医生对烧伤程度的判断。

孩子烧烫伤后,家长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1

迅速脱离热源。

火焰烧伤:迅速熄灭火焰,切忌呼喊、奔跑呼救,以免增加头面部、呼吸道损伤。

化学烧伤:用大量清水冲洗,剪开并轻柔地褪去浸染的衣物。

电烧伤:立即中断电源。切忌未中断电源时接触患者,以免使自己受伤。

2

立即冷疗。

冲:用干净流动的冷水对创伤处进行冲洗降温10~30分钟,水流可以不用太急。

脱:去除覆盖伤口的衣物,但不要随便撕扯孩子衣物,尽量使用剪刀剪开衣物。同时,要避免剪刀伤到皮肤,或弄破水疱。

泡:用冷水持续浸泡烫伤部位约30分钟。冬天要避免用冷水浸泡,可用常温水湿敷。

盖: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毛巾、棉布覆盖伤口并固定,保持伤口清洁。

3

及时到医院就诊。

发生重度以上(烫伤处皮肤呈灰白色/红褐色/变黑或者烧烫伤面积较大)烧烫伤时,请尽快送往正规专科医院接受治疗。就医途中适当饮用含盐饮料,可减少大面积烫伤后休克的发生,但应避免饮用含糖饮料、白开水、矿泉水等。

气管异物

幼儿最需被关注

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耳鼻喉科主任 姚红兵

来自四川的2岁女童舒舒在家一边吃米花糖,一边看电视,开心大笑后突然一阵剧烈的咳嗽,咳得脸色都变了,吓得家里人手忙脚乱。一阵拍背后,舒舒似乎缓解了一些,随后又开始大哭,父母赶紧带上她到当地医院就诊。一个多星期过去了,舒舒仍咳嗽不止,还有“吼吼”的声音从喉咙里发出来,父母又带她到我院仔细检查。

舒舒在耳鼻喉科检查后,发现左侧支气管里面有异物。手术后取出一颗半粒黄豆大小的花生米,考虑花生米应该来自此前吃的米花糖。其实,像舒舒这样误吸异物进入气管的孩子不在少数。据统计,我院全年接诊的气管异物病例有500余例。气管异物的情况多出现在3岁以下的孩子,由于他们咀嚼功能不全,吞咽功能还不是很协调,容易将花生米、豆类、米粒、瓜子、玩具小部件等误吸入气管,造成剧烈呛咳、呼吸困难,严重甚至导致窒息。

孩子误吸异物进入气管,家长该如何做好有效的预防呢?应避免给3~5岁以下的幼儿吃花生、瓜子、豆类等食物,特别是孩子在哭、闹、玩、笑的时候,不能吃东西。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花生、瓜子等颗粒状的食物容易吸入气管。同时,家长要督促孩子改正口中含物的不良习惯。如果发现孩子口内含物,应劝其吐出,不要用手指强行挖取,以免引起孩子哭闹而将异物吸入气道。

若孩子已经误吸异物,出现剧烈呛咳、面红耳赤,并有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家长要快速反应,正确及时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1

用于年长儿童:

施救者站在误吸者身后,双臂环抱住误吸者的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误吸者的肚脐与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

2

用于3岁以下儿童:

立即抱起孩子,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周末讲坛」六一到,远离伤害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周末讲坛」六一到,远离伤害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周末讲坛」六一到,远离伤害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如果家长掌握和了解海姆立克急救法,应尽快帮助孩子将异物咳出。如果无效,家长应及时将孩子送至医院救治。如果发现孩子像舒舒那样出现无故咳嗽、咳喘的症状,家长也要警惕是否孩子在无人看管时误吸了小东西,需及时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高烧不退

警惕热性惊厥

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李秀娟

“医生,快看看我家孩子,是不是在抽筋……”2岁的豆豆不慎着凉发烧了。“白天还好好的,跟外婆一起在小区里玩耍,晚上洗完澡开始打喷嚏,凌晨就发烧了,我在家给他量的体温是39.6℃”,豆豆的妈妈焦急地跟医生说:“我没经验,不知道咋办,所以赶紧带孩子来医院。医生,刚刚孩子是不是在抽筋啊?”经检查,豆豆被确诊为热性惊厥。

「周末讲坛」六一到,远离伤害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热性惊厥有何特点

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初次发作多在6个月到5岁,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初期,当体温骤升超过38℃时,突然发生惊厥,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后,方可诊断为热性惊厥。

惊厥多发生在发热后24小时内,多数为全身性发作,少数为局灶性发作。多数惊厥发作历时短暂,一次热程中仅有1次发作,为单纯性热性惊厥。当惊厥时间超过15分钟、24小时内惊厥有再次发作、惊厥为局灶性发作时,称为复杂性热性惊厥,需家长高度重视,建议到专科门诊就诊。热性惊厥多数预后良好,但约1/3的患儿可复发。在没有高危因素的情况下,约2%的热性惊厥患儿以后可能发展为癫痫。

家长应该怎么处理

孩子发生热性惊厥时,家长该怎么办呢?

1.如果孩子的衣领较紧,记得解开衣领,立刻将孩子侧卧或平卧。平卧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误入气道引起窒息。如发现孩子的口腔里有呕吐物,可以将小毛巾缠到食指上,然后用食指将嘴里的呕吐物掏出来。

2.孩子惊厥发作时,需保持周围环境空气流通,以减少缺氧。在家里可以打开窗户,如有吸氧的条件,可以给孩子吸氧;如果是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发生惊厥,需要立刻疏散人群,或将孩子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

惊厥发生时,还要做到“六不要”:

1.不要喂孩子吃任何东西

因为孩子此时并未清醒,喂食容易导致窒息。

2.不要强行按压肢体

按压肢体不但不能终止抽搐,反而可能会导致骨折。

3.不要塞任何东西到口腔内

有人发作时会把手指放入孩子的牙齿之间,结果手指被咬得惨不忍睹。

4.不要强行弄醒孩子

比如掐孩子、扇巴掌、用针扎等都是非常错误的方法。

5.不要用力拖拽孩子

比如用力将其拖拽到其他地方,剧烈摇晃孩子。

6.不要掐人中

目前没有证据证实这种方法能有效止惊,建议不要采用。

对于有热性惊厥史的患儿,一定要预防感染,增强体质,家中常备体温计、退热药及感冒药。一旦感染出现发热,需积极降温,每0.5~1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当体温超过38℃,就应该使用退热药,并建议多饮水协助降温。用药1小时后测量体温,观察用药效果。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出现持续发热、精神反应差、反复惊厥发作、感染重等情况时,应尽快送医院。

跌倒

要防骨关节损伤

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骨科中心骨一病房主任 李明

「周末讲坛」六一到,远离伤害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6岁的童童在和小朋友玩耍时,不慎跌倒,右肘部剧烈疼痛,不敢活动。小伙伴们吓坏了,赶紧跑去喊大人来帮忙。童童被父母送到医院后,被诊断为右侧肱骨髁上骨折。幸好X片显示只是骨头上出现了一点裂缝,没有完全移位,所以用石膏固定后就回家休息了。

孩子跌倒,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同时,由于滑板车、自行车、平衡车等大量涌入,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损伤尤为常见。儿童摔伤容易造成触地部位及力量传导部位的骨关节损伤,其中大部分是骨折,如肘部骨折、锁骨骨折、前臂骨折等,甚至可能合并关节脱位和血管、神经的损伤。

儿童骨折损伤与成人是有区别的。首先,儿童骨骼有机质相对较多,容易出现不完全断裂,以及弯而不断的“青枝骨折”;其次,儿童骨膜厚,血供丰富,恢复也较成人快很多。同时,儿童骨骼存在骨骺,即骨的生长板。如骨折累及骨骺,很可能影响骨的生长发育,引起肢体畸形和功能障碍等。儿童表述能力差,且活动量大,治疗依从性差,这些都给儿童骨关节损伤的诊治带来困难。

儿童摔伤后,不要随意牵拉和活动受伤部位,更不要在未拍摄X片明确诊断的情况下随意揉捏。可以用硬木板、纸板、书本或铁片等对受伤肢体进行临时固定,再送往专科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这样可以避免搬动、转运过程中骨折断端进一步损伤血管和神经等。

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没有大碍,没有及时将其送往医院,使骨折或关节脱位长时间得不到处理。等到发现畸形后,已经是陈旧性骨折或陈旧性脱位了,这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甚至手术也无法完全恢复正常,容易产生并发症,留下肢体畸形和关节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因此,建议家长要高度重视。当孩子跌倒摔伤后,如出现肢体肿痛、不敢活动、畸形等,应正确制动,及时就医,防止骨关节损伤给孩子带来危害。

溺水

防范与救助同等重要

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急诊科主任 谭利平

夏日炎炎,游泳成了孩子们嬉戏纳凉的最爱,但意外随时可能发生,安全教育必须重视。据WHO资料显示,溺水是世界各地意外伤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周末讲坛」六一到,远离伤害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溺水事故的12种情况

以下是青少年儿童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12种情况,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

1.不小心从池边、岸边或薄冰等处落入水中。

2.在水中突然滑倒后站立不起来或嬉水时,被人按压而不能自控。

3.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下水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4.有时过于逞强,不自量力或游泳时间过长而造成过度疲劳。

5.突然呛水,不会调整呼吸。

6.带在身上的浮具脱离或破裂漏气沉入水中。

7.游泳技术没掌握好,在水中遇到碰撞等意外造成惊慌失措、动作慌乱。

8.在水温过低的水域里游泳而产生抽筋现象。

9.入水方法不当,撞到墙壁或石头等硬性物体而受伤所造成的意外事故。

10.冒险潜水,由于憋气时间过长,造成心肌缺血或中枢神经系统工作骤停等现象。

11.被溺水者紧抱不放的其他游泳者。

12.游泳场所的设施不当,或在急流、有旋涡、有大风浪的海或湖等水域里游泳。

如何自救也很重要

(一)不会游泳者溺水自救

1.落水后不要慌乱,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

2.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保持正常呼吸。

3.呼气浅,吸气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等待他人救助。

4.切记不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做反而容易使人下沉水中。

(二)会游泳者溺水自救

1.会游泳者溺水一般是由于小腿腓肠肌痉挛所致,应平心静气,及时呼救。

2.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

3.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的下肢拇趾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趾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抽筋自然就会停止。

4.一次发作后,同一部位可再次抽筋,因此对疼痛处要充分按摩并慢慢游向岸边,上岸后给予按摩和热敷患处。

5.如手腕肌肉抽筋,可自行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用两足游向岸边。

预防溺水做到“六不”

避免儿童溺水,首先要对孩子加强监管,告诉孩子下河游泳的危险性;其次,如果在泳池游泳,要告知孩子远离深水区。同时,加强孩子对游泳潜在危险的认识。

预防溺水,家长要告诫孩子做到“六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熟悉水性的未成年人不擅自下水施救。

此外,还有以下几点应该注意:

1.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癫痫、红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时均不要去游泳。因为不但容易加重病情,还容易发生抽筋、意外昏迷危及生命。

2.参加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下,否则易引起抽筋。

3.被污染的(水质不好)河流、水库,有急流处、两条河流交汇处以及落差大的河流湖泊,均不宜游泳;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不宜游泳;恶劣天气,如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也不宜游泳。

「周末讲坛」六一到,远离伤害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误服中毒

三种“毒”最常见

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白科

近年来,儿童误服药物或毒物中毒为常见的急症之一,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多见。如何才能有效避免误服中毒所致的意外伤害呢?

农药中毒

我们曾接诊过因误服百草枯中毒的孩子,治疗起来比较棘手。百草枯属于剧毒农药,用于除草,已被20多个国家禁止或者严格限制使用。儿童误服两毫升以上百草枯就有生命危险,它对肺、肝脏、肾脏、心脏、消化道、骨骼、神经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其中对肺的伤害最大,可导致肺纤维化而出现呼吸困难。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

百草枯这种能让生命枯萎的除草剂,没有特效解毒药。中毒后尽快催吐、洗胃、倒泻及血液净化等对症治疗抢救极为重要,但大量吸收入血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极低。百草枯中毒多为误服,亦有空气大量吸入病例,因而有百草枯农药的家庭,最好整理出专门柜子或抽屉放置,并且上锁,保持瓶盖密闭,避免孩子误服而发生悲剧。

酒精中毒

酒精中毒包括误服中毒、酗酒中毒及擦浴中毒。误服中毒常见于3岁以下儿童,而酗酒中毒可见于青少年儿童。酒精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使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抑制,严重中毒者可导致呼吸循环中枢抑制和麻痹而死亡。长期酗酒儿童,酒精对消化道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影响正常饮食及营养素摄入,阻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肝脏在对酒精进行解毒时,会对儿童娇嫩的肝细胞造成损伤,影响其肝功能。研究表明,酒中含的酒精可以使儿童、少年的大脑功能发生变化,导致神经发育受阻,进而影响其认知和行为能力。饮酒除了对身体造成的直接损害外,还容易诱发儿童其他不良行为甚至危险事件,如吸烟、暴力、毒品滥用、危险性行为等,从而扩大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的伤害。

面对儿童饮酒,要通过多种渠道传递关于饮酒危害方面的知识。首先,家长应了解饮酒对儿童的危害,从早期强化家庭教育开始,对孩子的饮酒行为表现出鲜明的反对态度,不能有任何纵容或无所谓的想法和表现,这对儿童有着重要的约束意义。其次,父母应以身作则,给儿童树立健康的行为榜样。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期,器官及各项功能并不齐全。酒精对他们来说,是百害而无一益的。最后,酒精擦浴降温亦是小婴儿酒精中毒的主要原因。因小婴儿皮肤稚嫩,酒精擦浴时,容易经皮肤吸收入血,因而家长需要了解相关知识,避免不当操作引起孩子酒精中毒。

药品中毒

家里的药品一定要放在安全的地方,不能让孩子拿得到;有盒子的,一定要盖紧。一旦发生误服,家长不要惊慌失措。首先要安抚孩子的情绪,尽量问清楚误服了什么药物,及时带孩子上医院就诊,并带上装药品的瓶子及孩子的呕吐物,以便协助医生明确病情及进行合适的治疗。

针对孩子的特点,应该将所有危险的液体物品保管好,并对孩子进行常识教育,明确告诉孩子什么不能喝。此外,父母要盯紧特别多动又喜欢抓东西往嘴里塞的幼儿,否则,一不注意就可能酿成惨剧。

点击下方图标,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周末讲坛」六一到,远离伤害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