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合众新能源资质申请之路

2017年3月28日,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核准的批复》(发改产业〔2017〕729号)同意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的通知》和《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的要求,同意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这意味着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成为继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长城华冠、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车、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云度汽车、兰州知豆、河南速达之后,第13家获得独立新建纯电动生产资质的企业,也是首家研发学术机构进行产学研实践产业化的最新案例。

到目前为止,这13家获得资质的新建新能源汽车企业共投资260个亿,产能规划76万台。

根据发改委核准文件,该项目单位为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地点为浙江省嘉兴市桐乡经济开发区,项目新建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电池包生产线、综合研发楼、试车跑道、办公楼、联合站房等建筑和公用辅助配套设施,新增相关生产工艺设备,项目全部建成后形成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能力。项目总投资11569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97371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4700万元,建设期利息3619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68190万元,银行贷款47500万元。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201410月由原奇瑞新能源汽车的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心副主任方运舟注册成立。方运舟是中国最早一批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专家,是国家新能源汽车专家组成员,其在清华大学博士后的导师便是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教授。方运舟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参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家“十二五863”计划的编写,是最接近国家新能源政策与资质审核的专家之一。

浙江合众曾经计划只作为各个主机厂公司进行新能源汽车配套的供应商,“公司之初目标定位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重点是新能源板块),产品包含车身大型覆盖件生产、轻量化车身焊接喷涂及汽车主要总成零部(仪表板分装总成、内饰分装、电池包组装、动力总成及电控等总成组装),通过专业的研发与生产团队完成低本、高质量总产品,为国内各大主机厂有力配套商。” 然而,随着合众整合了清华大学新能源汽车体系相关的各种资源后,发现在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几乎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于是决定进一步在零部件基础上发展整车业务。

根据浙江合众的环评报告书,“合众汽车经过技术积累与努力。目前已具备整车正向开发能力并独立完成首款样车的开发,产品送至国家专业汽检测中心进行整车性能、三万公里可靠性多项检验,在安全性、可靠性、动力性、经济性等方面均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公司在嘉兴和桐乡设置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中心和零部件试制车间,为公司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整合国内优质资源,引进技术、吸收消化,现已开展了智能互联技术、轻量化技术、整车控制技术、电机驱动技术、电池管理系统等技术研发,形成了研发、生产、质控和采购等正向研发体系和整套汽车核心技术能力。根据公司长期战略发展需要经董事会批准决定启动新能源整车开发及制造项目。

虽然《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年产11.5万台套冲压件、车身及零部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已于2016年6月获得了批准,但为了实施整车战略,浙江合众决定在实施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后,年产11.5万台套冲压件、车身及零部件建设项目终止。

根据《汽车海外并购》和《智能新能源车》了解到的信息,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产品规划是从低端入手,逐渐提高。合众计划年产5万台纯电动乘用车,包括代号为EP10的年产1.5万台,EP10是A00级别微型电动车,续航里程在160-250公里之间。代号为EP20的年产2.5万台,EP20属于A级城市载客车,续航里程在220-300公里之间,而EP30年产1万台,属于MPV多功能车,续航里程在250公里左右。

浙江合众桐乡生产基地2016年6月开工建设,计划2017年6月完成一期建设,2017年10月开始生产。全部车型共计划实现销售收入60.2亿元,平均每台车实现销售收入12万元左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