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日,上汽乘用車榮威首款純電動ERX5在北京正式交車,標着榮威在充分佔據上海大本營的本土市場後,拉開了在全國範圍內爭奪新能源市場霸主的序幕。

當前的市場競爭格局

2012年底上汽乘用車的首款新能源產品E50純電動轎車上市以來,上汽新能源業務堅持以插電式爲主、純電爲輔的產品策略,同時積極探索燃料電池的產品和技術路線。新能源產品完全集中在榮威品牌發力,名爵品牌基本基本沒有涉及新能源領域。

2014年至今,榮威所有的新能源產品中,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始終佔據統治地位,份額一直處於95%左右。純電動產品只有E50一款小車,銷量始終不佳。雖然榮威750和950燃料電池車是目前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當中唯一上牌的車型,但基本還是處於“示範”階段。

從地域分佈上看,上海大本營始終是上汽新能源車最主要的銷售市場。這主要得益於上海對純電動和插電式同樣的開放態度以及上海有“特色”的地方補貼政策。

根據《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暫行辦法(2016年修訂)》,對於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同時滿足(1)發動機排量小於或等於1.6L;(2)混合動力工況百公里油耗小於或等於5.9L(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之條件B燃料消耗量);(3)油箱容量小於或等於40L的,在正常標準基礎上,再給予每車1.4萬元的額外補助。

而對於上海地方補貼的退坡機制,上海政策規定自2014年1月1起單一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商在上海累計銷售該類型新能源汽車總量如果<=4萬臺,則能拿到100%的上海地方補貼,如果累計銷量介於4萬-6萬之間,則上海地方補貼金額將減半處理,如果累計銷量超過6萬臺,則不再享受上海地方補貼。

根據這一地方“特色”的補貼政策,榮威的老對手、中國新能源汽車“一哥”比亞迪汽車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在上海銷售主要有秦、唐和宋,雖然三款產品的油耗和發動機排量基本上能滿足上海地方政策的要求,但在油箱尺寸方面,比亞迪三款產品油箱尺寸均在50升以上,大於政策規定的40升的要求,因此比亞迪三款主力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均不能享受上海地方補貼中的額外1.4萬的補貼。

相反,上海“地頭蛇”榮威的三款主銷車型e550、e950和eRX5在發動機排量、油箱尺寸和油耗方面均能滿足地方政策的要求,因而除了正常享受中央和上海地方的兩級補貼外,還能享受到1.4萬的額外地方補貼。實際操作中地方補貼還需滿足不超過中央補貼的50%的規定。

除了額外補貼的要求,上海地方補貼的退坡機制也對上汽榮威的新能源汽車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據《汽車海外併購》和《智能電動汽車》查詢交強險數據後發現,從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榮威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上海累計銷售3.65萬臺,低於上海地方補貼政策中規定的4萬臺的水平,因而能享受到地方補貼中對於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全額1萬元補貼。而反觀比亞迪,從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比亞迪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上海累計銷售了4.51萬量,超過的4萬臺的政策要求。《汽車海外併購》和《智能電動汽車》發現,從2016年10月份起,比亞迪唐、秦和宋便只能享受上海地方補貼中1萬元的一半,即5000元了。

基於上海的地方政策影響,從2016年開始,上汽PHEV在上海的銷量開始一舉超過比亞迪,成爲插電式混合動力的“一哥”。由此帶動了上汽榮威新能源與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

2014年比亞迪新能源車在上海的份額高達66%,而此後比亞迪的市場份額一路從2015年的53%一路狂跌到2017年上半年的18%。市場份額跌去了70%以上。而同期上汽榮威新能源車在上海的份額從2014年的19%一路高歌猛進,一直漲到了2017年的48%。

可以說,上汽榮威新能源在上海的成功,除了產品本身外,地方政策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

上汽榮威新能源雖然在上海政策的保護下取得了不錯的競爭優勢,但是隨着榮威自身新能源車銷量的提升(在上海很快將超過4萬臺),地方政策對榮威的保護開始出現消退的跡象。榮威必須迅速改變目前依靠上海單一市場的做法,進軍全國是下一階段榮威新能源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於是,我們看到了新的EREX5 純電動SUV的推出,並且要強勢進攻中國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單一市場--北京。

北京目前佔據中國新能源市場28%的市場份額,其市場規模幾乎爲上海規模的兩倍。但北京是純電動汽車的天下,並且是“地頭蛇”北汽新能源的大本營。

EREX5 純電動SUV進攻北京市場,必然會遭到北汽新能源和比亞迪的強勢競爭。比亞迪憑藉e5和e6的競爭力,從2015年不足10%的市場份額一路增加到了2017年上半年的30%左右,迫使地頭蛇北汽新能源從2015年在北京高達53%的份額拱手讓出了20%的份額。EREX5在北京能否成功將直接決定着上汽榮威新能源能否在全國取得成功。

榮威新能源車的積分情況

《汽車海外併購》和《智能電動汽車》從七月份上汽與寧德時代的36GWh電池和系統的合資公司奠基儀式上了解到,除了該合資的100億元投入外,上汽集團計劃再投入200億,開發新的新能源汽車產品,計劃在2020年前投放30款以上(包括自主和合資品牌以及現有新能源車型的換代)的新能源產品,2020年年銷量目標在60萬左右,其中上汽乘用車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年銷量將達到20萬輛。

根據即將於2017年8月公佈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積分並行管理辦法》(《雙積分辦法》),“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傳統能源乘用車年度生產或者進口量大於5萬輛的乘用車企業,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2018年度至2020年度,乘用車企業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爲8%、10%、12%。”新能源積分要求的計算方法爲傳統燃油車產量乘以積分比例。

上汽乘用車2016年共生產汽車31.3萬輛,其中PHEV 1.7萬輛,BEV 1500輛,汽油車29萬輛。《汽車海外併購》和《智能電動汽車》從工信部公佈的2016年乘用車企業平均油耗公示信息獲悉,2016年上汽乘用車企業油耗達標值爲6.9升/100公里,年度實際值爲4.93升,完全滿足油耗的達標要求。

據《汽車海外併購》和《智能電動汽車》的測算,2017年上半年,上汽乘用車的油耗達標狀況依然良好,上半年其油耗正積分大約爲38萬分左右,全年油耗正積分爲70萬分左右。上半年上汽乘用車新能源汽車產量爲1.4萬臺左右,其可產生的新能源正積分爲2.8萬分左右。2017年全年預計新能源汽車產量爲2.8萬臺左右,可產生的新能源積分爲7萬分左右。

《汽車海外併購》和《智能電動汽車》從目前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產品規劃來分析,上汽乘用車的純電動車續航里程將從目前的160公里提升到300公里以上,純電動車的單車積分也將由2.6分左右提升到2020年的4.6分左右。

根據測算,2018年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正積分爲12.7萬分,扣除8%的新能源積分要求,2018年上汽乘用車仍將有近9萬分的盈餘,屆時其油耗估計也將爲正積分。上汽乘用車的油耗正積分和新能源正積分可用於幫助上汽集團內部上海大衆、上海通用等的積分缺口。上汽乘用車在上海汽車集團內部的地位將大大上升。

同樣道理,2019年和2020年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正積分預計能達到31萬和61萬分,扣除10%和12%的新能源積分要求,2019和2020年上汽乘用車仍將有近25萬和52萬分的新能源盈餘,屆時上汽乘用車的油耗正積分可進行集團內部結轉,幫助上汽集團內部上海大衆、上海通用等的積分缺口,其新能源正積分可以出售產生額外的經濟效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