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的5G戰場

"

縱觀BAT在5G領域的佈局,我們不難看出,百度在多個方面佈局較早,關鍵領域的優勢逐漸凸顯;阿里屬於十分明確自己的佈局重點,並在逐漸推進;而騰訊則是發力較晚,基礎相對薄弱,但是社交和應用優勢也相當明顯。

作者: 張雪

來源:投中網旗下CV智識(ID:CVAI2019)

在5G的戰場上,BAT再次狹路相逢。

5G手機、5G應用層出不窮,隨着5G正式商用落地臨近,5G賽道上的參與者也進入了“賽跑”階段。

據天眼查顯示,百度、阿里、騰訊、B站、滴滴、360等紛紛陸續變更了自己的經營範圍,並不約而同地增加了電信業務的板塊。

於這些企業而言,5G對企業來說是一次產業變革的重大機會,抓住這次發展紅利,依託自己的產業特色和優勢,或許就是奔跑在正確的道路上。

以BAT爲例,投中網觀察到,BAT的戰場主要聚焦在三大方面,即車聯網、視頻業務和MEC(邊緣計算)。

BAT的5G戰場

百度着急搭上5G順風車

天眼查數據顯示,在2019年3月6日,百度主體公司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發生經營範圍變更,新增“經營電信業務”、“通訊設備與電子產品的技術開發”、“計算機系統服務”等。其中經營電信業務成爲一個最大看點。

雖然當時百度的業務經營上並沒有“電信業務”的字眼,而現在百度更改經營主體範圍,其所含意義有了實質上的不同。

那麼百度這麼着急爲了什麼?知情人士表示,在4G時代,百度由於戰略的判讀失誤,已經錯過了與阿里騰訊PK的能力和機會,現在阿里的電商帝國和騰訊的社交版圖,是百度所力不能及的,所以百度需要在5G到來之際儘早佈局,以免再次被落下。

關於百度的新賽道,曾有分析指出百度所選擇的是5G+AI,通過在5G環境的AI實踐創新。如此,百度在搶食5G的賽道上,選擇5G與AI的結合,以期發揮出1+1>2的效果。

同時投中網觀察到,一直專注人工智能的百度,近期與三大運營商之間的往來頻頻,其似乎又開始盯上了5G這塊大蛋糕,爲迎接5G風口的翻盤積極做着戰前鋪墊和準備。

具體來看,4月18日,百度與中國電信宣佈達成全面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智慧家庭、智能雲、智能連接及搜索、智能駕駛、5G等領域展開深度戰略合作。

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表示,雙方可以在5G、物聯網、智慧家庭等領域優勢互補,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合作方式,將合作做深、做實、做透。目前,百度與中國電信在智能音箱、DICT與雲、邊緣計算、流量、IDC等各方面具體合作已經展開。

短短20天后,剛剛調任的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便到訪百度總部,與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進行了戰略合作會談,雙方圍繞百度和中國移動戰略合作的落地情況及未來合作方向展開了深度交流。

此次高層會談,意味着雙方戰略合作將更加廣泛和深入。

早在2018年10月,百度便加入中國移動5G自動駕駛聯盟,同年11月百度還邀請中國移動加入了百度Apollo自動駕駛聯盟。

而在更早之前,百度就與中國聯通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首先在此前的中國聯通混改中,百度就是聯合股東之一,不過那時只是單純的作爲被引入民營的資本。

但在此之後,2018年6月,百度與中國聯通就成立了“5G+AI聯合實驗室”,雙方聯合開展5G試驗,現在已經落地了多個應用,比如加速邊緣計算在園區、農場、礦山等多樣化業務場景的落地應用。

除此之外,在2018年9月,百度還與Intel共建“5G+AI邊緣計算聯合實驗室”,打造OTE(Over The Edge)-5G邊緣計算平臺。

同年10月,百度和華爲共同宣佈將在MEC平臺技術、MEC典型應用場景驗證等方面開展合作,打造兼容電信MEC功能和互聯網邊緣計算應用需求的開放平臺。

這也是互聯網企業和電信設備商在5G MEC領域的首次合作,開創行業先河,對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推動MEC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騰訊產業互聯網:繞不開的5G

同在3月,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經營範圍也發生了變更,其電信業務新增第一類增值電信業務中的國內互聯網虛擬專用網業務、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中的國內多方通信服務業務、國內呼叫中心業務。

消息一出,外界紛紛推測這跟騰訊發展5G應用業務有關。

在剛剛結束的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合作大會上,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總經理劉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5G時代,騰訊主要會提供各種應用產品連接,角色也不在是單一的應用場景。

比如說交通信號的監控,騰訊提供的更多是多用場景的探偵,這種應用場景有可能把垂直的行業應用和場景的應用能夠連在一起。

此外,在被問及騰訊和英特爾共同成立5G&MEC聯合實驗室的背景時, 劉昕談到,“目前未來網絡實驗室是面向網絡技術5G相關的。通過未來網絡實驗室,騰訊和行業做一個合作,比如說英特爾和其他一些公司協作,然後用我們沉澱的這些技術解決方案,未來有可能會通過騰訊的商業化團隊在行業裏面做應用。”

劉昕也進一步透露稱,關於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當中的一些項目,比如車路協同專門的應用場景的連接,目前還在一步步的打磨,未來騰訊也希望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把To B的應用和To C的應用做得更加完整和全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世界電信日,騰訊網遊加速器與廣東電信打造了業內首個遊戲加速超體驗的遊戲寬帶產品。

據悉,這個遊戲加速專屬寬帶網絡服務產品,主要針對遊戲用戶在體驗外服遊戲時的網絡延遲、帶寬不足、斷線等問題,提供了專屬的解決方案。

對於遊戲玩家來說,超高速的數據下載速度以及每單位面積更大的聯網容量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隨着娛樂內容的融合,遊戲的邊界將會被打破,將會爲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或許正式因爲騰訊看到了這一商機,所以針對性地逐步推動5G與其融合發展。

和百度一樣,在今年早些時候,騰訊也和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運營商在多地展開了5G外場試點工作。

據瞭解,目前騰訊與合作伙伴正在積極推動,邊緣計算在5G領域的開源,共建5G應用生態。同時,針對遊戲業務的網絡切片進行應用創新、研發4K高清技術等通過關注娛樂體驗走向5G。

在2018年9月,中國聯通就聲稱已與騰訊、華爲等合作伙伴共同實現了5G高清視頻切片業務,實現5G切片從業務定製、資源分配、網絡構建到業務呈現的全生命週期管理流程。

除了與三大運營商、華爲的合作,騰訊還在2018年與諾基亞、大唐電信簽署了5G戰略合作框架,並於近日與中興正式簽署5G合作備忘錄,這些都會涉及到5G技術與應用方面的合作。

綜上可見,騰訊走的是5G+遊戲、視頻,通過5G與產品的融合發展推動產業發展的道路。

阿里巴巴的“雲和5G”

馬雲曾經說過,我們正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大數據時代。

目前,阿里雲在整個阿里集團的框架裏,已經取代傳統的電商處在最核心的地位,這被認爲是阿里迎接5G來臨數據爆發時代的基礎。

在MWC2018期間,阿里雲發佈了“智選加速”業務,被視爲是5G垂直應用的超前預演。這是一種建構在現有的4G網絡之上,通過4G QoS加速能力滿足大流量、低時延等應用需求的業務。

此後,2018年6月,阿里雲方面宣佈他們將聯合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以及中國聯通這三家國內最大的運營商來對IPv6的服務進行全方位的支持,並以此來滿足對5G以及物聯網時代的建設要求。

同年8月,阿里又宣佈與中國鐵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阿里巴巴將依託中國鐵塔獨特的資源能力,加快面向5G、自動駕駛、車聯網、新能源、智能設備等領域的探索佈局。

可見,阿里瞄準的下一個發力點就是5G以及物聯網的技術應用創新。但是阿里的員工告訴投中網稱,阿里或者阿里雲並沒有一個專門研究5G的部門。

那麼阿里的5G佈局智慧到底是什麼呢?或許,從阿里雲今年的一些動作,我們可以窺見一二。

今年4 月 24 日在中國聯通合作伙伴大會上,阿里雲與中國聯通簽署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基於各自優勢,聚焦5G時代下的超高清視頻發展。

據悉,中國聯通與阿里雲將重點針對5G環境下4K、8K超高清節目的多路傳輸等進行全面測試和應用研究,開展5G環境下的視頻製作和產品創新,爲用戶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

不僅如此,在聯通合作伙伴大會期間,阿里雲還首次對外發布了邊緣計算ENS聯合容器服務,提供先用後付的售賣方式,賦能企業客戶快速將業務下沉至離用戶更近的邊緣,打造標準、安全、輕量的計算、存儲、網絡能力。

得益於5G更低時延、大帶寬的網絡,自動駕駛、智能穿戴行業將迅速發展,物聯網設備量與數據量也將指數級激增,而各個設備的控制管理仍需要通過信息的傳輸和連接實現。

阿里雲相關負責人表示,爲了爲物聯網終端客戶提供穩定、高質量的網絡連接服務,阿里雲推出了物聯網無線連接服務。

這一服務爲車聯網、智能穿戴設備、移動支付、數字傳媒經濟方案、環境監測和智慧農業等衆多場景提供靈活、安全、穩定、可自定義的物聯網服務。

所以,擁有國內最大電商平臺的阿里則重在5G+IoT,5G技術的普及有利於加快萬物互聯的數據之間的傳輸,這與阿里佈局新零售等新業務不謀而合。

三大主流賽道:BAT各顯實力爭領地

上文提到,BAT的戰場主要聚焦在三大方面,即車聯網、視頻業務和MEC(邊緣計算)。

一位行業觀察人士告訴投中網稱,這三大賽道雖然已是司空見慣,但是確是決定BAT5G之戰的關鍵。

分析來看,首先車聯網一直是業內公認的5G最先落地的垂直行業場景,同時汽車產業複雜龐大,如果在車聯網中能夠佔據一席之地,那便具備了起跑優勢。

其次,即使5G顛覆垂直行業已經成爲不爭的事實,但是業內專家曾表示,5G到來的時候,一定是人最先享受到5G服務,而5G更大的容量、更快的傳輸速度、更低的通信延時等特點爲人提供了更直觀的用戶體驗。

最後,MEC被看做是5G業務發展的關鍵,本質上看,MEC是對雲服務、AI能力的加速,而5G網絡則是對MEC的加速。MEC作爲5G時代的新型基礎設施,將爲行業用戶帶來更豐富的應用場景。

毋庸置疑,在車聯網領域,百度是三家之中最早下注的。作爲三巨頭中唯一一家同時經營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的公司,百度早2014年就開始人工智能佈局,並開始了車聯網領域的探索。

根據今年4月份上海車展上的消息,國內外多家汽車廠商搭載的“心臟”都是百度的小度車載OS。隨後,5月,騰訊集成了車載微信的生態車聯網方案正式發佈,這直接將騰訊系及第三方的內容服務生態接入到汽車中。

另外,阿里也在車聯網領域的動作不斷。早在2016年,阿里和上汽便合作成立斑馬網絡公司,這家合資公司推出的車型底層系統是用AliOS,雲是用的阿里雲,支付用的是阿里的金融體系以淘寶賬號構建了車聯賬戶體系,採用的互聯網模式。

可見,在車聯網的較量中,百度與阿里騰訊並不在一個層次上。不過,阿里和騰訊在車聯網中的戰略大同小異,唯一不同的是,阿里有三年的積累,而騰訊有龐大的微信用戶羣體,這兩家究竟誰能更勝一籌,還有待時間和市場的檢驗。

在高清視頻方面,視頻、遊戲等作爲騰訊的大型業務,自然而然也成了騰訊5G發展押寶的重點。

近期騰訊專家研究員商世東表示,“面向即將到來的5G時代,騰訊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將通過大數據、智能網絡結構以及調度和資源優化,爲用戶帶來極具5G時代色彩的沉浸式音視頻體驗。“

與此同時,早在去年,阿里雲就發佈了全球首個8K視頻雲解決方案,並聯合多家企業成立8K產業聯盟,這足以表明阿里雲在5G視頻佈局的“野心”。

百度則在今年百度雲智峯會上宣佈,與中國移動、華爲首次展示基於SA架構的5G Vertical LAN(行業局域網)技術,承載8K實時會議系統,助力企業雲辦公。

雖然BAT三家都在提起佈局5G的視頻業務,但側重點也各有不同,阿里和百度屬於聯合生態合作伙伴的激進派,而騰訊而略顯低調,屬於悶聲做事。

在邊緣計算領域,三家的競爭也是相當激烈。

據介紹,阿里雲的邊緣節點服務ENS已經可以很輕量的應用到產業互聯網、智能監控、新零售、在線教育、音視頻直播、內容分發等場景與行業中,提高業務響應能力,降低綜合運營成本。

同樣,百度也積極部署MEC,並在今年於國內首發智能邊緣,同時完成了在智慧農業、智能製造、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領域的廣泛落地。

而對於騰訊來說,騰訊無線與物聯網絡中心高級工程師陳煒透露稱,目前在研發的一個騰訊智能邊緣計算網絡平臺的架構。同時他認爲,構建了MEC節點之後,騰訊可以把比較大的流量帶到整個節點裏面。

縱觀BAT在5G領域的佈局,我們不難看出,百度在多個方面佈局較早,關鍵領域的優勢逐漸凸顯;阿里屬於十分明確自己的佈局重點,並在逐漸推進;而騰訊則是發力較晚,基礎相對薄弱,但是社交和應用優勢也相當明顯。

所以在這場剛剛開始的比拼中,BAT三家中的成王敗寇還難有定論。

你可能還想看:

中美博弈中中國隱藏的潛實力

最全清單:中國尚未掌握的核心技術

起步晚了20年,韓國芯片憑什麼打破美日封鎖,做到世界第1?

福布斯發佈2019全球品牌價值100強:華爲上榜蘋果奪冠

全軍覆沒!麻省理工零錄取中國學生,斯坦福取消面試!說好的科研學術無國界呢?

關於未來的10點核心思考

二十大未來最有潛力的新材料(絕對經典值得收藏)

粉絲可添加論壇君微信

進入粉絲羣

BAT的5G戰場

(添加時請備註簡要個人信息,暱稱+學生或某公司職位)

歡迎關注公衆號:世界科技創新論壇(ID:bdqqcxlt),爲您提供一手科技資訊、產業轉型升級案例分析、新奇有趣的創意想法…… | 編輯:Angel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