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福环能为什么总能赶上国家战略的“机遇列车”?

生产车间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用来形容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非常贴切。

从一家破产重组的小化纤厂,成长为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全国惟一拥有“聚酯瓶片——涤纶长丝——毛毯、地毯”全产业链的节能环保型企业,龙福环能只用了十余年时间。

这期间,公司董事长段建国洞察到国内外发展大形势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及时对企业航向作出调整,使其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向而行,从而赢得了发展主动、占得了市场先机。

夹缝中求生存——

联手科研院校让废旧聚酯瓶“变废为宝”

据介绍,龙福环能公司前身是一家小化纤厂,长期经营不善。到2006年,工厂资不抵债,法院公开拍卖,最终青年企业家段建国以230万元接手了这个“烂摊子”。

彼时,全国化纤企业多是规模化、体量化生产,产能一般在一二十万吨,大的有一二百万吨,而他的企业产能只有区区3000吨。而且正值全球能源空前紧张,作为化纤原材料的原油价格节节攀升,化纤行业的成本不断抬高。段建国明白,如果仍然走购进石油原料生产普通化纤的老路,在江浙一带大型企业的挤压下,无疑是死路一条。出路在哪里?

段建国在市场调查中发现,阳信县处于20多个大中城市的环抱之中,矿泉水瓶、饮料瓶、食用油瓶等废旧聚酯瓶堆积如山,京津塘地区每年产生的废旧聚酯瓶在26万吨以上,滨州、东营、淄博、济南等地每年也产生23万多吨。不仅如此,与采用石油原生聚酯切片相比,采用废旧聚酯瓶片作为原料生产涤纶长丝,原料成本每吨能降低1500—2000元。段建国敏锐地认识到,资源循环再生利用,既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又符合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利润空间大,发展前景广。

问题是,用废旧聚酯瓶生产涤纶长丝,技术难度非常大,国内一直没有成熟的技术。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段建国意识到,与科研院校合作是惟一的出路。于是,公司与东华大学、中国纺科院等“联姻”,合作搞科研攻关。

2007年7月,全国首条“利用废旧聚酯瓶片生产涤纶长丝”中试成功;同年11月,1万吨/年产能的再生涤纶长丝装置建成投产。其中的“螺旋式连续干燥”、“多级变压过滤”等技术均为国内首创,实现了100%废旧瓶片生产涤纶长丝,成本大幅降低。

此外,用废旧瓶片生产涤纶长丝,还有显著的生态环保效益。如今,龙福环能一年回收利用废旧聚酯瓶20万吨,年产再生涤纶长丝8万吨、联产涤纶毛毯4万吨,涤纶地毯750万平方米,可节约石油120万吨,节能折合标准煤168万吨。

危机中求扩张——

借助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建设产业园

正在段建国大干快上的时候,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这场危机波及范围甚广,很多企业没能挺住,龙福环能公司也面临着生死考验。

面对这场猝不及防的金融风暴,有人看到的是危险,也有一些人看到的是机遇。段建国属于后者。

为了化解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国家及时推出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山东省政府也拿出了300亿元的产业振兴资金。

当时,龙福环能已经获得了“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称号,也是全国第一家化纤产业循环企业,企业技术成熟先进,品牌业已树立起来。段建国再一次敏锐地意识到,公司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来了。

段建国及时向政府提出申请,在阳信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低碳产业园,上马年产6万吨涤纶长丝项目,把技术、品牌和产业结合起来,让产业提档升级。

该项目得到了省、市、县的大力支持,项目立项后,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共给予了2250万元的优惠贷款,并多次获得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主导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2016年又获得国开行技术改造建设基金1.18亿元。在这些资金的支持下,龙福环能一方面上马国内领先的生产线,扩大瓶片、涤纶长丝生产规模;一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开发地毯系列新产品,产品远销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开放中求提升——

沿着“一带一路”把工厂建到巴基斯坦

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

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机遇,龙福环能及时进行全球化布局,拓展线上营销。公司搭建全球直销机构和研发基地,在阿联酋、美国、英国等地设立办事处,在比利时、伊朗等国家设立研发机构,与国外知名设计公司合作,有效提升了公司中高端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顺应国际市场需求,从2016年开始,公司先后投入资金1.5亿元,对循环经济产业链进行了整体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先后从国外购入了高清数码印花机、红外光学自动分选系统和地毯织机、簇绒织机、背胶机等国际最先进的高端智能化设备,把国际上一流的设计、顶尖的设备、一流的营销团队和领先的工艺相融合,上马年产750万平方米彩色地毯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达产运营。

巴基斯坦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要合作伙伴,龙福环能在其国内有大量客户。2017年,公司把两条总产能1.5万吨的涤纶生产线搬到巴基斯坦,以设备、技术入股,与巴方公司合作建立毛毯生产加工基地,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巩固了市场。

机遇中求转型——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全国首家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

近几年,国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治理力度空前,并于2017年底前停止洋垃圾进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走到了历史发展的新拐点。龙福环能一半以上的废塑料依靠进口,停止进口洋垃圾将给公司生产带来不小的影响。同时,国家高度重视新旧动能转换,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全省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

作为“山东省惟一符合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领军企业,公司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战略机遇,从企业自身需要和履行社会责任出发,及时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建设全省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模式的报告》,在全国首家提出建设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力求实现转型发展。

对这项工作省政府高度重视。今年1月9日,省经信委等9部门印发了《关于支持重点企业先行先试建设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的意见》,重点引导和扶持龙福环能做好废塑料回收体系建设工作。

按照《意见》,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将以龙福环能为桥头堡,以济南市为中心,建设鲁北、鲁中、鲁东、鲁东南、鲁西南五个大型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基地,辐射全省17地市。以基地为中心,各地市因地制宜,设立分拣打包中心,采取“宜建则建,宜租则租,合作入股,PPP合作”等多种方式,建立辐射全省的再生资源回收连锁经营新模式,助力新旧动能转换,致力于全省再生资源全部实现高值化利用。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总投资预计24亿元,建成后每年可回收利用废塑料70万吨,仅我市可实现年回收利用废塑料30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税收1.3亿元、利润1.1亿元。

这一次,龙福环能又抢先站在了行业发展的潮头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