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福環能爲什麼總能趕上國家戰略的“機遇列車”?

生產車間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用來形容龍福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非常貼切。

從一家破產重組的小化纖廠,成長爲全國行業標杆企業、全國惟一擁有“聚酯瓶片——滌綸長絲——毛毯、地毯”全產業鏈的節能環保型企業,龍福環能只用了十餘年時間。

這期間,公司董事長段建國洞察到國內外發展大形勢和國家產業政策的變化,及時對企業航向作出調整,使其與國家發展戰略相向而行,從而贏得了發展主動、佔得了市場先機。

夾縫中求生存——

聯手科研院校讓廢舊聚酯瓶“變廢爲寶”

據介紹,龍福環能公司前身是一家小化纖廠,長期經營不善。到2006年,工廠資不抵債,法院公開拍賣,最終青年企業家段建國以230萬元接手了這個“爛攤子”。

彼時,全國化纖企業多是規模化、體量化生產,產能一般在一二十萬噸,大的有一二百萬噸,而他的企業產能只有區區3000噸。而且正值全球能源空前緊張,作爲化纖原材料的原油價格節節攀升,化纖行業的成本不斷抬高。段建國明白,如果仍然走購進石油原料生產普通化纖的老路,在江浙一帶大型企業的擠壓下,無疑是死路一條。出路在哪裏?

段建國在市場調查中發現,陽信縣處於20多個大中城市的環抱之中,礦泉水瓶、飲料瓶、食用油瓶等廢舊聚酯瓶堆積如山,京津塘地區每年產生的廢舊聚酯瓶在26萬噸以上,濱州、東營、淄博、濟南等地每年也產生23萬多噸。不僅如此,與採用石油原生聚酯切片相比,採用廢舊聚酯瓶片作爲原料生產滌綸長絲,原料成本每噸能降低1500—2000元。段建國敏銳地認識到,資源循環再生利用,既是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又符合科學發展的大趨勢,利潤空間大,發展前景廣。

問題是,用廢舊聚酯瓶生產滌綸長絲,技術難度非常大,國內一直沒有成熟的技術。經過多方考察論證,段建國意識到,與科研院校合作是惟一的出路。於是,公司與東華大學、中國紡科院等“聯姻”,合作搞科研攻關。

2007年7月,全國首條“利用廢舊聚酯瓶片生產滌綸長絲”中試成功;同年11月,1萬噸/年產能的再生滌綸長絲裝置建成投產。其中的“螺旋式連續乾燥”、“多級變壓過濾”等技術均爲國內首創,實現了100%廢舊瓶片生產滌綸長絲,成本大幅降低。

此外,用廢舊瓶片生產滌綸長絲,還有顯著的生態環保效益。如今,龍福環能一年回收利用廢舊聚酯瓶20萬噸,年產再生滌綸長絲8萬噸、聯產滌綸毛毯4萬噸,滌綸地毯750萬平方米,可節約石油120萬噸,節能摺合標準煤168萬噸。

危機中求擴張——

藉助國家“4萬億投資計劃”建設產業園

正在段建國大幹快上的時候,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這場危機波及範圍甚廣,很多企業沒能挺住,龍福環能公司也面臨着生死考驗。

面對這場猝不及防的金融風暴,有人看到的是危險,也有一些人看到的是機遇。段建國屬於後者。

爲了化解金融危機對經濟發展帶來的衝擊,國家及時推出了4萬億元投資計劃,山東省政府也拿出了300億元的產業振興資金。

當時,龍福環能已經獲得了“山東省循環經濟示範企業”稱號,也是全國第一家化纖產業循環企業,企業技術成熟先進,品牌業已樹立起來。段建國再一次敏銳地意識到,公司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來了。

段建國及時向政府提出申請,在陽信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低碳產業園,上馬年產6萬噸滌綸長絲項目,把技術、品牌和產業結合起來,讓產業提檔升級。

該項目得到了省、市、縣的大力支持,項目立項後,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共給予了2250萬元的優惠貸款,並多次獲得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主導的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2016年又獲得國開行技術改造建設基金1.18億元。在這些資金的支持下,龍福環能一方面上馬國內領先的生產線,擴大瓶片、滌綸長絲生產規模;一方面加大研發力度,開發地毯系列新產品,產品遠銷美日歐等國家和地區,實現了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發展邁上一個新臺階。

開放中求提升——

沿着“一帶一路”把工廠建到巴基斯坦

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積極探索國際合作新模式。

搶抓國家“一帶一路”機遇,龍福環能及時進行全球化佈局,拓展線上營銷。公司搭建全球直銷機構和研發基地,在阿聯酋、美國、英國等地設立辦事處,在比利時、伊朗等國家設立研發機構,與國外知名設計公司合作,有效提升了公司中高端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

順應國際市場需求,從2016年開始,公司先後投入資金1.5億元,對循環經濟產業鏈進行了整體升級改造,淘汰落後產能,先後從國外購入了高清數碼印花機、紅外光學自動分選系統和地毯織機、簇絨織機、背膠機等國際最先進的高端智能化設備,把國際上一流的設計、頂尖的設備、一流的營銷團隊和領先的工藝相融合,上馬年產750萬平方米彩色地毯項目,目前該項目已達產運營。

巴基斯坦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重要合作伙伴,龍福環能在其國內有大量客戶。2017年,公司把兩條總產能1.5萬噸的滌綸生產線搬到巴基斯坦,以設備、技術入股,與巴方公司合作建立毛毯生產加工基地,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鞏固了市場。

機遇中求轉型——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建設全國首家廢塑料回收利用體系

近幾年,國家對環保越來越重視,治理力度空前,並於2017年底前停止洋垃圾進口,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走到了歷史發展的新拐點。龍福環能一半以上的廢塑料依靠進口,停止進口洋垃圾將給公司生產帶來不小的影響。同時,國家高度重視新舊動能轉換,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上升爲國家戰略,成爲全省貫徹十九大精神、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統領經濟發展的重大工程。

作爲“山東省惟一符合廢塑料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的領軍企業,公司準確把握國家政策導向和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戰略機遇,從企業自身需要和履行社會責任出發,及時向省政府提交了《關於建設全省廢塑料回收利用體系打造新舊動能轉換髮展模式的報告》,在全國首家提出建設廢塑料回收利用體系,力求實現轉型發展。

對這項工作省政府高度重視。今年1月9日,省經信委等9部門印發了《關於支持重點企業先行先試建設廢塑料回收利用體系的意見》,重點引導和扶持龍福環能做好廢塑料回收體系建設工作。

按照《意見》,廢塑料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將以龍福環能爲橋頭堡,以濟南市爲中心,建設魯北、魯中、魯東、魯東南、魯西南五個大型再生資源高值化利用基地,輻射全省17地市。以基地爲中心,各地市因地制宜,設立分揀打包中心,採取“宜建則建,宜租則租,合作入股,PPP合作”等多種方式,建立輻射全省的再生資源回收連鎖經營新模式,助力新舊動能轉換,致力於全省再生資源全部實現高值化利用。回收利用體系建設總投資預計24億元,建成後每年可回收利用廢塑料70萬噸,僅我市可實現年回收利用廢塑料30萬噸,實現產值15億元、稅收1.3億元、利潤1.1億元。

這一次,龍福環能又搶先站在了行業發展的潮頭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