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莫斯科

 

火燒莫斯科

儘管1807年法國皇帝拿破崙與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簽訂了《提爾西特和約》,宣告法蘭西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結成了反對英國的同盟。但沒過多久,年輕的亞歷山大一世就發現他上了拿破崙的當,他在這場法俄的同盟中並未獲得多大利益,他贏得的只是時間,而非和平。因此,他很快改變了對拿破崙的忍讓策略,開始強硬起來,並與英國重新建立起聯合抗法的同盟來。

 

對於沙俄的“背叛”,拿破崙十分憤怒。同時,也爲了真正實現他對歐洲大陸的統一,拿破崙在對英國的戰略進攻失敗後,意識到只有打敗俄國才能打敗英國。因此,他於1821年6月24日對俄國不宣而戰。

 

就這樣,法軍攻佔了莫斯科,拿破崙也住進了沙皇的皇宮之中。但是,侵略者幾乎沒有過上一天太平日子。9月17日早晨,拿破崙從睡夢中驚醒。他透過克里姆林宮的窗戶向外眺望,只見莫斯科全城烈焰騰空,一片火海。這位法國皇帝頓時驚得面如土色,連聲叫道:“多麼可怕的景象!”實際上,從法國軍隊侵入莫斯科的第一天——9月15日深夜起,莫斯科就已經起火。16日晚到17日,由於狂風大作,火勢更加猛烈。克里姆林宮附近、莫斯科河南岸一帶和索良卡等地,火逐風飛,煙焰滿天。最後,連克里姆林宮的特洛伊茨塔也燃起呼呼的火苗。拿破崙和他的隨從人員只得狼狽逃出。這場來勢兇猛的大火整整燒了一個多星期,當大火熄滅後,昔日風光綺麗的莫斯科變成了一片令人心悸的廢墟。

 

由於莫斯科被燒,法軍無法從莫斯科取得補給。同時,由於法軍挺進太深,後方援助不能及時到達,糧草供給非常緊張,在不得已的情況下,10月19日,拿破崙被迫從莫斯科撤軍。

 

得知法軍撤退的消息後,俄軍在沿途不斷予以狙擊,迫使拿破崙不得不隨時改變撤退路線。到12月,拿破崙才終於撤出了俄境。雖然逃離了俄國,但拿破崙損失慘重,軍力損失達47萬餘人。

 

對於拿破崙這次軍事冒險的失敗,人們不足爲奇。可對於莫斯科當時那場罕見大火的起因,多少年來,卻一直爭論不休。

 

更多的人認爲,當時的那場大火應該是莫斯科人自己放的。當年,由於敵強我弱,庫圖佐夫決定放棄莫斯科,莫斯科人民也決定隨俄軍一起撤退。爲了不給入侵者留下任何有用的東西,莫斯科居民忍痛放火燒了莫斯科城。拿破崙就一直認爲放火燒城是莫斯科軍政總督羅斯托普金蓄意謀劃與部署的。因爲當法軍企圖救火時發現,偌大的莫斯科城內居然沒有一件消防水龍頭和滅火工具,顯然是事先有人把它們都運走了。另外,城裏城外同時起火,顯然也是有計劃、有部署的預謀。而當時法軍逮捕的一些縱火嫌疑人也交代是羅斯托普金指使他們這樣乾的。據說,羅斯托普金在後來也曾說過,是他命令放火燒城的。

 

從戰略的角度看,放火燒城的決定雖然代價慘重,但卻十分正確。這是一次十分勇敢的“焦土政策”,它表明了俄國人民不惜一切代價抗擊侵略者的決心。而真正追究放火的元兇,應該是法國人。正是由於他們的入侵,才迫使莫斯科人民不得不燒燬自己美麗的家園。

 

也有人認爲,這場大火是莫斯科人和法國人共同所爲。更爲激進的說法則是法國人蓄意縱火。蘇聯的一位歷史學家就在他的論著中這樣寫道:“看到莫斯科大火的俄國人證明,拿破崙是事先有計劃地來焚燬和破壞莫斯科的。”

 

然而,無論是誰放的火,都讓莫斯科城遭到一場空前浩劫,戰爭帶給莫斯科人民深沉的傷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