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會計憑證如何分辨

一是在理念上。

審計人員應做到憑藉職業敏感大膽地假設聯想,並能夠集中精力仔細查閱憑證,不要因資料多等原因而急躁,確信自己在頭腦中能夠記得很多,要知道如能進入審計狀態,自然會前後聯想,融會貫通,效果纔會較好。

二是在查閱大量的憑證中要有側重。

應確定好審覈、重點審覈和抽樣審覈等多種方法,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一般來說,憑證數量較少而時間又允許的話,可逐一審覈;若憑證數量較多而時間又允許的話,可進行重點審覈,重點是審覈時間和金額,時間的重點應放在年終或該單位重大事情的前後月份;金額的重點應放在連續、大額、幾筆相加一個大的整數上。

三是審覈發現有疑問的憑證,進行系統比對。

第一、直接覈對詢問。即直接向財務、經辦、審批人員及其有關人員提出詢問,直至解除疑點爲止,審計人員應少說多聽,尋找突破口,一項經濟業務的憑證簽字人可能知情,也可能不知情,假憑據更是如此,先找誰,後找誰只能靈活對待,但有一點必須做到,單獨覈對詢問。

第二、走訪,座談覈對,當場取證。即有針對性地走訪有關單位或找有關人員進行座談了解,取得第一手資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證物覈對。也就是按照所懷疑有問題憑證上標明的日期、品名、規格、數量、價格等來查看實物,看是否真實,覈對可分買方或賣方,無論同哪一方覈對,在覈對前心中要有數,對覈對的實物要有一定的瞭解,以防張冠李戴。

第四、比較覈定。

就是將可疑憑證中所載明列支的項目、金額與前後年度、前後月份以及左右單位類似項目的金額髮生情況進行覈算比較,從而揭開虛假會計憑證的廬山真面目。在必要時,還可請有關專業人員,參照國家制定的有關標準來確定。

第五、快速,直接,不失時機地延伸審計或調查。

虛假會計憑證如何分辨

虛假會計憑證的形式內容有哪些

虛假會計憑證有如下幾種形式:

一、僞造、篡改、不如實填寫原始憑證

指行爲人使用塗改等手法更改憑證的日期、摘要、數量、單價、金額等,或採用僞造印鑑、冒充簽名、塗改內容等手法,來製造證明經濟業務的原始憑證。

二、白條頂庫

所謂白條,是指行爲人開具或索取不符合正規憑證要求的發貨票和收付款項證據,以逃避監督或偷漏稅款的一種舞弊手段。

三、取得虛假髮票

這種虛假髮票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發票本身是假的,另一種情況就是發票所記載的內容是虛假的。

四、自制假單據、虛開發票

虛開發票是指行爲人在開具發票時,除在金額上採用陰陽術外,還開列虛假品名、價格、數量、日期等,以矇混過關,便於報銷。

五、用假髮票開具真實業務。

一個單位的假單據有時並不全是外單位開具的,也有本單位業務部門、財會部門自制假單據報賬的情況。有的單位通過開具不真實的銷貨發票,虛減庫存,將真實的貨物銷售後將收入不入賬,作爲本單位的小金庫來源,以用來掩蓋各種不合法的支出;還有的單位自制假的支出單據,開支一些正常業務無法報銷的費用;還有的單位用自行印製的專用收據隱瞞收入。如現在的一些職稱、執業資格考試,有些主辦單位就在報名、售書上大做文章,考務費、報名費開國家統一的行政事業專用收費收據,而教賬、塗卡則開自制收據(白條),以用來搞創收,偷逃稅款。

五、證證不符

所謂證證不符,就是指原始憑證與記賬憑證二者之間的不相符。這種現象可以說是普遍性的,有的原始憑證所記錄的經濟業務內容,發生日期與記賬憑證所用會計科目應反映的內容、記賬日期明顯不符;有的記賬憑證上所列明的原始憑證張數與實際所附張數不符等。

六、賬證不符

在實際工作中,由於會計人員的疏忽大意造成賬證不符的問題是有的,但如果出納人員利用了這種粗心大意,便爲假賬提供了方便之門。

七、記賬憑證上賬戶對應關係不正常

單位在經濟活動中進行會計覈算,記賬憑證上所使用的會計科目和其所反映的具體經濟業務內容,應符合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但有些單位卻經常使用一些往來科目來偷逃稅款,隱瞞收入。

八、虛構經濟業務,編造虛假記賬憑證

有的單位爲了享受國家稅法規定的可用稅前利潤連續三年補虧的稅收政策,而編造虛假的經濟業務來體現虧損,也有的單位爲了體現業績而虛構一些經濟業務來爲大衆呈現一種虛盈實虧的表現繁華景象。

九、假賬真做

無原始憑證而憑空填制記賬憑證,或在填制記賬憑證時,讓其餘額與原始憑證不符,並將原始憑證與記賬憑證不符的憑證混雜於衆多憑證之中。例如,某企業爲了騙取百強企業稱號,將堆壓在倉庫中的產品虛列爲銷售,並授意財會部門憑空填制了收款憑證,煞有其事地將幾百萬元的銷售收入登記入賬,藉以虛增利潤。

十、真賬假做

故意用錯會計科目或忽略某些業務中涉及到的中間科目,來混淆記賬憑證對應關係,打亂查閱人的視線。

關於虛假會計憑證如何分辨的內容先介紹到這裏,在找到了新的工作辦理交接手續的時候,就需要對會計憑證進行分辨看它是否真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