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色列著名政治家、歷 史學家阿巴·埃 班也認爲,腓 力斯丁人是愛琴海上的一個民族,入侵的北方 部落把他們從家鄉克里特島和小亞細亞的沿海地區趕了出來,腓 力斯丁人最 初想在埃及找到立足之地,但沒有成功,然後他們才進入巴勒斯坦的。她指出,古埃及文獻中提到的海上民族是古代世界許多不同的部落集團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總稱,每個部落集團的活動範圍和規模都相當大,而在古埃及所見的腓力斯丁人則是他們活動的尾聲。

腓力斯丁人

 

腓力斯丁人

從公元前13 世紀下半葉起,在南起埃及、北至希臘半島、東抵小亞細亞和巴勒斯坦、西達塞浦路斯和克里特島的地中海東部廣大地區,出現了許多古代文化中心迅速衰落以至滅亡的現象。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對此,衆多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作過不少的發掘和探索,提出了種種推測和許多假說。有些學者把這一現象歸因於“海上民族”腓力斯丁人的入侵。那麼,腓力斯丁人究竟何許人也?他們來自何方?他們爲什麼有如此威力?

 

古代希臘人稱腓力斯丁人(Philistine)的居住地爲巴勒斯坦,意即腓力斯丁人的國家,這就是巴勒斯坦地名的由來。顯而易見,腓力斯丁人和巴勒斯坦地區的歷史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特別是和希伯來文明密不可分。

 

希伯來人的起源至今仍是一個令人因惑不解的問題。公元前14 世紀,摩西率領希伯來人逃離埃及進入西奈半島。在征服巴勒斯坦即迦南地區的過程中,希伯來人遇上了一支新的和更加可怕的敵人——從小亞細亞和愛琴海諸島進入巴勒斯坦的腓力斯丁人。腓力斯丁人比希伯來人更爲強大有力,他們迅速擴充地盤,迫使希伯來人放棄許多已經到手的土地,並把加沙、阿什克倫、阿什杜德、以革倫和加特這座城市結成聯盟,以便防守自己居住的地區。腓力斯丁人住在最富饒的地區,並擁有可觀的財產,掌握了赫梯人鍊鐵和製造武器的祕方,他們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其士兵的裝備也很精良,戰鬥力極強。他們還常對以色列人施加壓力並強佔其土地,以色列各部落被迫採取共同行動,因此,以色列組成爲一個民族與其說是取決於內部的變革,不如說是由於外部的壓力更確切一些,是由於腓力斯丁人的威脅,希伯來人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抵禦這一威脅。公元前1025 年,希伯來君主國建立,首任新王掃羅首先把全部精力投入反擊腓力斯丁人的鬥爭。繼任君王大衛則將腓力斯丁人趕出了巴勒斯坦地區,使腓力斯丁人的地盤縮小到南方狹窄的沿海地帶。

 

腓力斯丁人究竟源自何處?他們是哪些人組成的?他們與猶太人的歷史 發展有何關係?這些問題一直是古代文化史中的難解之謎。現代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愛 德華·麥 克諾爾·伯 恩斯和菲利普·李·拉爾夫認爲,腓 力斯丁 人是從小亞細亞和愛 琴海諸島進入巴勒斯坦地區的。以色列著名政治家、歷 史學家阿巴·埃 班也認爲,腓 力斯丁人是愛琴海上的一個民族,入侵的北方 部落把他們從家鄉克里特島和小亞細亞的沿海地區趕了出來,腓 力斯丁人最 初想在埃及找到立足之地,但沒有成功,然後他們才進入巴勒斯坦的。

 

前蘇聯著名的古代史專家阿甫基耶夫認爲,腓力斯丁人是在公元前12 世紀突然出現於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的。他繼而含混地說,“腓 力斯丁人是屬 於愛 琴部落集團的,在埃及銘文中這些部落被稱爲海上民族。”但對這一集 團包括什麼人這一問題,阿甫基耶夫卻避而不談。他認爲,腓 力斯丁人的強 大無比在於他們廣泛地使用鐵,而鐵在公元前13 世紀時卻是十分珍貴和稀少 的。

 

另一名前蘇聯古代史學家塞爾格耶夫提出了與阿甫基耶夫略微不同的假 說。他認爲,腓力斯丁人就是以希臘人爲主而形成的一個強大的部落集團。 古代希臘人自稱達那俄斯人(Danaos),又名亞該亞人,公元前13 世紀至 14 世紀,亞該亞人聯合其他部落——加里亞人、西里西亞人、條克里人等— —由海上大肆入侵埃及,後來他們分散於地中海諸島和沿岸方向。對此,埃 及銘文曾有記載。

 

有兩位名叫阿列山德拉·尼比和南希·K·桑達斯的女學者分別撰寫專著闡述各自的見解。阿列山德拉·尼比主要從詞彙學、語言學方面尋求答案。她認爲,要解決問題必須重新研究涉及載有“海上民族”的古埃及文獻資料, 糾正從埃及學發展早期流傳下來的一些不正確概念,嚴格按照文獻中所有詞彙的確切含義進行分析。她的結論是:進攻埃及的腓力斯丁人是被埃及文獻稱爲“北部丘陵諸國”的西部亞洲人,只是我們至今還不知道他們的族源, 也不知道他們的故鄉所在,要想把這一問題的研究推向深入,有賴於西亞考古和閃米特語種研究工作的進展。

 

南希·K·桑達斯着重從社會發展和古代社會部族的交融來考慮問題。她提到大約在公元前1186 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打退海上民族和其他來自北方的敵人的聯合進攻。她認爲,關於海上民族及其在當時的歷史時代中的作用, 其圖案是支離破碎和無限複雜的。她指出,古埃及文獻中提到的海上民族是古代世界許多不同的部落集團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總稱,每個部落集團的活動範圍和規模都相當大,而在古埃及所見的腓力斯丁人則是他們活動的尾聲。在總稱爲腓力斯丁人的各部落集團中,有些人可能來自西亞西北角的安那託利亞、塞浦路斯和敘利亞北部;另一些人則來自愛琴海的一些地區,諸如希臘半島的美塞尼亞和克里特等等;還有一些則來自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

 

她還認爲,如果過多地注意埃及文獻中提到的一大堆名字,那將是一個錯誤。實質上,這是一個衆多民族融合的過程,我們只看見他們活動的一部分,它只是數世紀中地中海東部已經存在的這一地區特有的海盜活動和小國間戰爭的繼續。西西里人、撒丁人、腓利斯人和色雷斯人也曾是“海上民族”的一部分,而後來活躍於世界歷史舞臺上的雅典人、呂底亞人、腓尼基人、以色列人、阿拉美亞人和羅馬人等則是“海上民族”各部落集團因遷移而相互融合所產生的新部落集團。

 

總之“海上民族”究竟源於何處?包括哪些人?他們去向何處等等問題,至今仍無一種成爲學術界所公認的定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