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清考古遺址

 

班清考古遺址

班清位於泰國東北部呵叻高原,它只是泰國的一個普通小鎮,是個過去所有的歷史書中都沒有提到過的一個小鎮。一次偶然的機遇,使這個地球上沒有標記、鮮爲人知的小鎮班清名揚天下。

 

1966年,美國駐泰國大使的兒子斯蒂芬·揚來到班清進行社會調查。一天,他路過一個築路工地時,在堆積石料的地方,看到許多被推土機挖出的破損陶器。他被上面的圖案所吸引,就撿了一個大而美麗的陶罐帶給泰國的嬋荷公主玩賞。這個陶罐雖然已經破損,但在淺黃色的底色上,有一些奇怪的深紅色圖案,也有精確的幾何圖案。這種色彩搭配不但搶眼,還相當賞心悅目,再加上美麗的圖案,使陶器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另外,嬋荷公主注意到這種圖案不同於泰國已發現的任何一種,倒是有幾分像古希臘的陶器圖案。

 

公主不知道班清有過什麼,但深知這些文物非比尋常。這些陶器形狀各異,最令人驚歎的是一些頸部只有一根筷子那麼粗的高花瓶,即使是用現代技術也很難做成那樣。古人是怎樣做到的?還有一些粗矮的大缸,上面有着精緻得不可思議的圖案,顯得很不協調。這是爲什麼?

 

嬋荷公主知道,在佛教盛行的泰國大規模開挖墓葬很難得到王室批准,她決定藉助國外的力量。她將陶器全部拍成照片並編印成冊向國外發行。圖片發表之後轟動了整個世界,因爲在亞洲的其他地方從未見過這樣的陶器出土。泰國怎麼會有這麼古老的陶器呢?

 

1968年,美國著名的藝術史學家伊麗莎白·萊昂斯把一些陶器碎片送到費城大學的考古研究中心。經碳14測定,班清的陶器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製造的,幾乎和兩河文明的年代一樣久。這是令人難以相信的,一般認爲,泰國的可考歷史至多隻有1500年。以後又多次測試班清陶片,結果都是一樣。 難道班清曾是世界古文明的搖籃之一?東南亞是一個向外流淌文化的源泉?

 

1974年,在聯合國的資助下,考古人員開始對班清小鎮的古墓葬進行挖掘。開挖的第一天,人們的期望並不很高。很難想象這個人口不足5000人、世代以種稻爲生的小鎮會有很悠久的歷史。然而,當挖到五米深時,一種考古者熟知和夢寐以求的土層出現了。這是六層界線分明的墓葬,最深的一層是公元前 4000年的,最淺的一層也可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這可大大地超過了泰國的可考歷史。

 

挖掘工作愈發不可收拾,每天都有大量的文物被挖掘出來。到1986年,班清挖出各種文物18噸,其中有大量的青銅器和金銀裝飾品,還有一些用象牙和骨頭雕刻的人像,還有用玻璃和次等寶石製作的光彩奪目的珠串。

 

經過對挖掘文物的測定,這些珍寶至少已在班清埋藏了5000年之久。同時,發掘表明,早在公元前3000年,班清人已經掌握了青銅的冶煉技術。因爲這些青銅器的製作年代大約在5000年前,是世界上歷史最久遠的發明。過去的歷史學家一直認爲,5000年前的東南亞人還生活在原始的石器時代,而青銅器最早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流域,冶金術是從西亞傳播到世界各地的。班清的考古發掘,對以往的這種結論將是一個最爲有力的挑戰。

 

最先的研究顯示,這裏的文明起源於種稻,但很快有了作坊工業。早在公元前3000年,班清人已經掌握了冶鐵技術,比中國和中東要早得多。那時,世界各地的文明先發者開始了農耕,有了製作石器的技術。班清人卻已經開始用難以想象的幾何圖案製作手鐲、項鍊、兵器、工具和陶器了。

 

班清文化不僅是東南亞,而且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銅文化。最初的中東青銅是紅銅與砷的混合物。後來,在接近公元前3000年時,錫取代了砷,青銅就變成銅與錫的合金。據此,有人認爲,班清的青銅文化很可能是世界文化的源泉。人們甚至猜想,班清的地下文明也許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

 

有人猜測,班清的寶藏的發掘還遠未被窮盡,因爲這裏有成千上萬個古墓葬,數量之多遠遠超過埃及的帝王谷。這個不知名的文明的地域範圍遠遠超過瑪雅文明,不亞於印度河文明。

 

那麼,班清的地下到底還有多少古墓、多少珍寶呢?這是一個輝煌的文明,這是一個不可一世的文明,但爲什麼史書上沒有一點記載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