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航工業的一部宣傳片戰士了西飛研製的系列產品。在宣傳片結尾,神祕的幕布下覆蓋着一架沒有垂尾、翼展巨大的飛行器。據信這就是和B-2長得很像的轟-20。

  真相觸目驚心

  其實,單從這兩項特徵是無法確定外形的。而且從我國的戰略需求看,我們的反擊型核戰略首先要求的是可靠命中目標。對場地要求低、以快制快的新一代洲際導彈“東風41”纔是最佳選擇。轟炸機根本沒有必要也難以實現突破美國防空網。轟-20的設計思路很可能不是B-2這種隱身亞音速構型,而是更適用於局部常規戰爭的非隱身高速構型。

  B-2老了

  其實,即便如此我們也躲不開美國的先例。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空軍已經開始預研下一代高速轟炸/偵察航空器。

  “曙光女神”的諜影,首先在1985年曝光。1985年2月,美國向國會提出的1986年預算報告中,包含了一份非機密的武器採購文件。其中“戰略偵察”分類中,正好在美國空軍呈交國會審查的預算計劃書U-2偵察機改良型:TR-1的項目之下,出現了一個被命名爲“曙光女神”的子項目,引起新聞媒體的高度興趣。

  現有的資料表明,“曙光女神”高超音速偵察機平面是一個有着75度後掠角的巨大三角形升力體。側面則是形似一鷹喙的巨大流線體。兩具組合循環發動機在機腹部沿飛機長度方向一直向後延伸和三角翼緊密融爲一體,在機體前下方形成一個龐大的“斜曲面”。這種設計主要是爲組合循環發動機的進氣所設計的,雖然這樣設計無疑會產生相當巨大的阻力,但是卻有利於氣體在進入進氣道前的壓縮,並能引導廢氣膨脹。而且,因爲氣體在飛機底部受壓還可使飛機獲得最大的升力。這是傳統的飛機所沒有的。而且其獨特的翼身融合可以儲放大量的燃料及降低摩擦阻力。“曙光女神”所獨特的三角體本身就是一個升力面,對亞音速、跨音速及高超音速的飛行都比較有利。而且,其尖銳後掠的前緣,也能像邊條翼一樣使飛機增加渦升力。在三角體的後緣,有兩個面積較小的全動式的的雙垂尾,起到穩定及操縱飛機的作用。據推測,“曙光女神”偵察機全機長爲32米,高爲7米,全載重爲83噸,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燃料。

  “曙光女神”偵察機的設計最高巡航速度爲6馬赫左右,而如採用普通的發動機是無法達到這樣高的速度的。只能用渦輪風扇+衝壓的串聯式變循環發動機,使用甲烷燃料。加之最大飛行高度接近4萬米,任何防空導彈都難以攔截。此前成功運用這種方案的就是第一代高速噴氣式偵察機SR-71“黑鳥”,同樣是公認的不可攔截飛機。

  關注公衆號“米格的空天小站”可獲取更多高質量軍事科技資訊。本文系軍事自媒體“米格軍事評論”在騰訊新聞和天天快報發佈,未經授權轉載改編,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