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狀態是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也稱爲“第三狀態”。隨着社會壓力明顯加大,亞健康狀態已經逐漸成爲困擾生活的頭號問題。

亞健康狀態雖未出現明顯症狀學特點,但是潛在量變的長期影響,有可能發展爲疾病狀態。

這是由於機體已經產生了陰陽偏勝偏衰,這一病機過程與病理體質的形成有互通之處,因此亞健康狀態分型與中醫體質類型之間是存在相關性的。

有調查對來自全國8個省市20-60歲13385例居民進行隨機抽樣調查。

調查職業分類:管理、專業人士、服務業、學生、工人、農民、其他。共7類。

結果發現:

一、疲勞主要見於專業人士。

快節奏的社會生活、繁多的信息刺激使人的交感神經長期處於亢奮狀態而導致植物神經功能失調。

快節奏的生活作爲應激刺激,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後,腎上腺皮質系統分泌增加,導致呼吸、心率加快、血糖升高,本來這事機體一種“應激”反應,一種保護性機制,但是一旦這種刺激是長期、持續的,及會導致交感神經功能長期亢奮,疲勞感出現。

專業人士長期處於高度集中緊張思考狀態,隨之出現的肌緊張以及刺激代謝的激素釋放增多,腦組織的耗氧量升高,產熱量會顯著增加。若長期連續緊張工作,大腦長期處於緊張疲勞的狀態,人就容易疲勞。

亞健康狀態總得分最高的是工人。

提示工人的亞健康狀態最爲嚴重,工人多以體力勞動爲主,工作時間常不固定,容易出現以失眠爲突出表現的多種軀體不適,加之他們勞動符合比較大,長此以往容易導致過早衰老。

隨着科技的進步,自動化產業的發展,中國工人的下崗失業問題越發的嚴重,中國目前正處於一個社會轉型期,工人的生存壓力較大,較容易出現社會適應不良,進而對自身、對未來、對社會缺乏安全感、自信心下降,對自己缺乏鋅的職業規劃,難以自我實現。

心理領域得分最高的是學生

學生在抑鬱傾向、焦慮傾向、學習記憶等方面得分最高。

20歲以上的學生,主要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承載着來自社會和家庭過高的期望值,但是心理發育尚未成熟,缺乏必要的社會經驗、適應能力也較差。心理耐挫折能力弱,故容易導致一些心理變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