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与老朋友的偶遇,都是在邂逅当年的自己”,这是小赵与茶农品茶的时候,茶农发出的感慨。白茶就好比自己的老友,也和人一样有自己性格,其性格唯有悠悠岁月可以塑造。其中的恬淡虚无,只有千帆过尽才能成就。

其实与白茶之间的约定从采摘的时候就开始,茶农为了一泡上好的白茶,在才摘的时候会早起上山采摘,在一夜之后,昨天原本短矮的芽头,像风中的新竹,噌噌噌,就冒上来了。这些新芽头,叶片嫩绿,还带着丝丝鹅黄,鲜嫩欲滴,饱满丰腴。在晨风中亭亭玉立,逗引着茶农采摘。看到芽头肥壮的,叶片窄小的,茶农才会把它采下来。芽头稍微瘦一点的,叶片稍微大一点的,茶农都是直接略过。这就是茶农与白茶之间的第一约定,肥美。

采摘下来的茶叶静静的待在茶农的竹篓,等待着与茶农的第二约定轻薄。

茶农回到家后会对采摘回来的茶叶进行晾晒,茶农为了履行与白茶之间的约定,不惜一切成本也必须轻薄于它。不然的话茶叶也会回击茶农,使自身重度发酵并且带一股渥堆味,没有青气,不鲜爽,喝起来少了空灵感。而薄摊的茶,需要你细细地,慢慢地,均匀地洒一层在水筛上,使阳光都能透过水筛,洒在地上。水筛,还要离地70公分,隔空,隔热。保证茶叶的完全自然萎凋。这样的茶,做出来才带着馥郁的花香,拥有香甜的口感。也只有与白茶有过约定的茶农,才会倾尽所有,来换取那一筛好茶。

当白茶享受好阳光雨露后,就会开始享受静养与时间的陈伦。这也是与茶农的最后约定----等待

茶农在等待的过程中,也会隔三岔五的来看望白茶,感受它的变化,香气的变化,口感的变化,如果没有形成好的口感和汤水,就要调整,或者在有太阳的天气再晒一晒,或者再养一养。等到一个月左右,它也养的差不多了,也有了自己的性格,也到了茶农,送走它们的时候。但茶农,也有舍不得它们的时候,会一直养着它们,养它们3年,5年,十年或者无期限的养着。茶农在养它的同时,它也会给茶农带来回报,陈放3至5年的茶,既有一定汤感基础,还有着迷人的香气。清新的花香、果香以及毫香,兰花香、稻香、花蜜香或巧克力香、豆香等,在香型中不断变化。年轮10年后有着各自丰富的变化,馥郁的药香、枣香,荷叶的清香,转化后的陈香。只有最自然的存储,茶叶的陈化效果才会最好。这也许就是白茶带给茶农最好的回报。

当结束一天农忙后,给自己冲泡一杯茶,感受它带给自己的味觉享受,想必是是消除疲惫最好的方法了。这也茶农与白茶之间最私密的约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