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之治,使唐王朝出現自隋以來的“大唐盛世”。與此相應的則是唐王朝經濟、文化和宗教各方面大繁榮的局面。而中國禪宗,也正是在這一開放時期得到全面興盛。

慧忠和尚是直接從六祖慧能處得法的高僧,玄宗即位後的開元年間,慧忠被賜爲南陽國師,並應詔入京,受到玄宗親自接見的禮遇。

玄宗的第三個兒子肅宗即位不久,同樣繼承父親崇佛的傳統,對佛教給予更多的扶持和利用。肅宗即位不久,即下詔接見慧忠南陽國師。爲了這次接見,肅宗做了認真的準備,他讓人繪製了一幅國師的畫像懸掛在宮殿的一側,並且爲國師準備了豐盛的素宴。

當萬事俱備,專等慧忠前來之時,卻久久不見國師的身影。直到午時已過,才聽到太監們的呼喊:“國師到!”遠遠地,一個偉岸身材的僧人身穿杏黃僧袍像風一般飄然而至。肅宗禁不住嘆道:果然仙風道骨非同凡響,國有此師,運祚有酬啊。

慧忠走上殿來,朝皇上雙手合十,略施一禮,便在專門賜於他的座位上坐定,接着便面含微笑,默然無語。這樣的場面,不免使場面顯得沉滯,肅宗也覺得有些尷尬,然而他知道自東晉慧遠倡導“沙門不敬王者”以來,一般的高僧見到皇上都不禮拜已成慣例,於是也就不以爲然。他希望與國師就一些問題展開討論,如敦煌壁畫的保養問題,如放寬僧人去西域求法的政策問題,還有如何防止僧人的私度問題等等。再看那慧忠自走進宮殿,就一直端坐於鍾,兩眼一刻也沒有正視自己。那種漠然的神情,像芒刺一般讓肅宗極不自在。肅宗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快,說道:“朕爲一國天子和尚爲何不肯正眼看我?”

慧忠依然兩眼平視,說:“陛下看到眼前的虛空了嗎?

虛空者,即佛的境界,肅宗當然地說:“看見了。

那麼,陛下看到的虛空可曾對陛下眨一眨眼嗎?

肅宗無言以對。過了一會兒,肅宗又說:“和尚您修的是什麼法,可以方便一說嗎?

對於禪者來說,世間的一切都無有差別,是不二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更何況是佛法,難道還有這種法或那種法嗎?慧忠說:“陛下看到天上的一片雲了嗎?

看見了。”肅宗說“陛下看到的一片雲是什麼樣子,它是用釘子釘着的,還是懸空掛着的呢?”

肅宗終於意識到,佛法是自然的內心的體現,如果有一點人爲的因素,佛法也就不是佛法了。慧忠就是這樣以不卑不亢的姿態,以禪者的虛無和高潔來面對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的。然而,慧忠不愧爲一國之師,在這簡短的一問一答中,卻能讓國主明白了佛法的真諦像一切禪者一樣,慧忠從不直接回答對方的問題,而是用引導、暗示等方法啓化對方的心智,讓其在獨立的思考中明白世間的道理。

那一年的十月,有幾位專門講經的論師來訪問慧忠國師。幾句問答之後,慧忠已知道這幾位論師除了照搬佛經,實則是徒有虛名,慧忠突然把話題一轉說:幾位論師剛從城外來,城外的草是什麼顏色?”

禪是心與心的交流,是“不立文字”的產物,果然,這幾位朝廷用俸祿供養着的論師們無法接應慧忠的禪機,他們老老實實地回答說:“黃色,慧忠當即將一個剛入佛門的小沙彌喚來問道:城外的草是什麼顏色?”

小沙彌回答說:“黃色,慧忠對那幾位論師說,你看,各位論師能解三十二部經論,可是,你們的見解卻與這剛入佛門的小沙彌是一樣的啊。”

幾位論師頓覺尷尬,其中的一位反問慧忠說:和尚看到城外的草是什麼顏色?”

慧忠說:“你看見天上的鳥了嗎?

論師們嘴角露出一絲不易覺察的諷笑說:“和尚說的更不沾邊了。還是請和尚直接地回答我們問題吧。

慧忠突然叫道:“論師!”

論師們面面相覷,不知慧忠是在喚誰。慧忠見論師們還是不能理解,就說:“各位論師且先回去,等改日再來吧。

論師們只得悻悻而去。到了第二天,幾位論師們果然又來了,他們請求道:“希望和尚能對城外的草作一番解釋,我們還是不能領悟。

慧忠說:“領悟者,當下即能領悟,不能領悟者,解釋也是沒有用的。”慧忠的說法並沒有錯,禪是心與心的交匯,是無法用簡單的語言來溝通的。

那幾位論師開始發難,說:“以前的國師,從沒有像您這樣說話的,我們討論起佛法來真是對接如流從無停滯。

慧忠說:“他們是師國,而我是國師,這就是我與他們的區別,其中的一位論師似早有準備,說:“我曾聽說你們禪宗的高僧說過一句話,青青翠竹,盡是真如佛性鬱郁黃花,無非般若智慧。說這話的人認爲這是微妙而深奧的智慧,但我們卻不贊同這樣的觀點,如果真如佛性能體現在無情草木之中,那麼我們人類不是人人儘可成佛了嗎?

慧忠說:“至高的菩薩們的境界,非一般凡夫小民所能夠悟解的。各位不是熟知各種經論嗎,應該記得《華嚴經》上就曾說過。

佛性充滿在萬事萬物之中它廣泛的呈現在一切衆生之前,隨着機緣而爲,應一切機會而生,無不普遍而永恆地處在這菩提智慧之中翠竹既然在萬事萬物之中,怎麼就不是佛性即真如本相呢?又如《摩訶般若經》上說,因爲物界無邊,所以般若智慧也無邊。菊花既然在物界之內,怎麼不是般若智慧呢?這樣意義深廣的話,論師們怎麼就不領會呢?幾位論師只得再次悻悻回寺。回去的路上,論師們沮喪地說:“我們這些論師,自認爲對三藏十二部經論瞭如指掌,然而依他們禪宗看來,真是牛頭不對馬嘴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