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龍的傳人”是中國人自豪的自稱,並且大家都約定俗成地認爲中國人以龍爲自己民族的圖騰,從古代延續到了今天。萬代藤兵衛是有名的收藏家,生前於天和二年九月將龍捐給日本大阪市浪速區瑞龍寺所做的升龍箱,其中他就收藏包括人魚,河童,這些都是富商萬代藤兵衛所捐的,他的兒子昭和五十年有在重新制作箱子。

“龍的傳人”是中國人自豪的自稱,並且大家都約定俗成地認爲中國人以龍爲自己民族的圖騰,從古代延續到了今天。但是有專家研究認爲,其實我們都是“熊的傳人”,並指出了許多相關的證據,說是龍的傳人並不準確。

 

有專家質疑中國人不是龍的傳人

中國人不是龍的傳人

在很多文學和音樂影視作品當中,中國人都喜歡將自己比喻爲“龍的傳人”,但這種說法現在遭到了古圖騰研究者的質疑。

 

據中新社報道,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教授、中國神話學會會長葉舒憲表示在近日的一場講座中語出驚人,他表示“我們自稱是‘龍的傳人’,但古代沒有這個說法。在古代,熊纔是東亞大陸的神。”

 

葉樹憲進一步解釋稱,說熊是東亞之神有着文學人類學與四重證據的支撐,包括文獻、出土文字、口傳與非遺、文物和圖像。

 

“華夏神話中,佔據中央主神位置的是一隻‘神熊’;所有楚王登上王位的一刻都叫‘熊王’,司馬遷共記載了二十多位‘熊王’;如今河西走廊西邊的魏晉墓裏,‘熊’更是一排一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裏,赫哲人也拿出了世代珍藏的用魚皮縫製的熊圖騰”,葉舒憲說。

 

事實上,中國的圖騰文化博大精深,除了“熊”這類動物圖騰,還有植物圖騰、數字圖騰、文字圖騰等多種。“按照‘四重證據’,中國的圖騰神話有着八千年的歷史,比文字記載的歷史要長一倍以上。再往上材料不充分,但肯定還有。”葉舒憲說。

 

網上近日流傳一張洪水中發現“龍”的圖片,引發網友熱議。有消息傳出,這張照片是重慶最近發洪水時所拍攝的。還有網友回憶,以前就曾在重慶江津看到過龍出現。

 

網上近日流傳一張洪水中發現“龍”的圖片,引發網友熱議。有消息傳出,這張照片是重慶最近發洪水時所拍攝的。還有網友回憶,以前就曾在重慶江津看到過龍出現。

 

網友講述:92年那年漲大水,我只有6、7歲, 我在重慶江津看到了龍! 當時記得水漲得很大,漲到了街上,街上都有人在划船了,我同家人一起到望江樓上看波濤洶湧的長江。當時目擊的人有20幾人吧.聽見有大人在喊打“幹黃膳”,打“幹黃膳”(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我媽媽正在給其他人聊天,我拉我媽的衣服說:龍、龍。 很遺憾的是沒有能留下那珍貴的一刻。那時還沒有數碼相機。有相機的人家也不多。當時在望江樓的人

 

我媽媽正在給其他人聊天,我拉我媽的衣服說:龍、龍。 很遺憾的是沒有能留下那珍貴的一刻。那時還沒有數碼相機。有相機的人家也不多。當時在望江樓的人都沒有能留下這一瞬間。

 

10幾年過去了,我自己都不太相信曾經發生過這樣離奇的一件事。 我更多的是安慰自己看到的不過是一根樹樁或者是一條巨莽罷了。 時間大概是92年,不肯定。 我相信當年漲大水的事,一定有還有人記得吧!

 

龍真的存在嗎?人們一定會說:"龍是我們祖先想象出來的。"因爲龍有馬一樣的長臉,蛇一樣的身軀,雞爪一樣的四肢,還有八十一片鱗。它既能在空中飛舞,又能於水中暢遊,神出鬼沒,變幻莫測。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動物。如果你真以爲龍只是傳說中的動物,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下面的真龍標本和目睹的真龍現象一定會讓你驚呼不可思議!

 

罕見的龍標本,收藏在大阪的瑞龍寺。 相傳明治十一年幕府時代,是由中國輸至日本。據發現這條龍的中國農民表示,當時他是經過河邊時看見這隻奄奄一息的龍,立刻用木棍將它打昏,裝在布袋裏。

 

大約三百七十多年之前,一名日本經商人從中國的港口弄到手,轉讓賣給萬代藤兵衛做爲收藏,萬代藤兵衛愛不釋手。

 

萬代藤兵衛是有名的收藏家,生前於天和二年九月將龍捐給日本大阪市浪速區瑞龍寺所做的升龍箱,其中他就收藏包括人魚,河童,這些都是富商萬代藤兵衛所捐的,他的兒子昭和五十年有在重新制作箱子。

 

中國古代有龍出現記戴一直以來"龍"只是神話傳說,但也確實收藏在日本寺廟中!!?龍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以特殊的涵義佔據了各個領域,併成爲中華文化的精神象徵。

 

被砍斷的龍尾巴?圖中這個就是傳說中的龍比較清楚,日本大阪市浪速區瑞龍寺所收藏,現保存於日本大阪市浪速區瑞龍寺中,其保存相當的良好有三百七十多年曆史。

 

都江堰驚現蟠龍

 

下午一點過,都江堰巡警大隊接到一條特別指令:有市民報案稱在都江堰發現一條大龍,有許多村民正在圍觀,要求巡警立即出警處置並覈實大龍的身份。隨後,正在值班的區公安巡警大隊接處警中隊長劉和平立即率領黃榜斌等民警火速趕往現場。

 

爲大家揭祕此怪物真相:仔細看似真龍的生物其實是叫"洞螈" 這是一種兩棲動物,發現於歐洲一些陰暗 的洞穴裏。過去,人們把它們誤認做是龍的幼仔。洞螈沒有視力,身上幾乎透明,生活在一個極其不一 般的空間。僅管它們不能看見東西,但是它們可以通過身上的感受器來感受化學與電信號,來獵捕一些 無脊椎動物。由於經常生活在水裏,洞源的皮膚特別柔軟並且蒼白。這有點跟某些人的皮膚一樣,因此 它們還有個別名“人魚”。洞源還有一個亞種,叫黑洞源。黑洞源有眼睛,並且它們的皮膚含有色素, 因此沒有洞源那樣顯得神奇。

 

洞螈(亦稱盲螈,學名:Proteus anguinus),是一種兩棲類動物。它棲息於第拿裏阿爾卑斯山脈石灰岩 溶洞的地下水脈中,分佈區域從意大利第裏雅斯特附近的伊松佐河盆地,穿過斯洛文尼亞南部、克羅地 亞西南部,最遠到達赫塞哥維納。這個物種也是洞螈屬下的唯一一個種。此外,它是歐洲唯一屬於洞螈 科的生物,也是歐洲唯一一種穴居的脊索動物。

 

洞螈有着像蛇一般細長的身體,通常長度是20到30釐米,但也有部分個體的長度可以達到40釐米。它 的軀幹是圓柱狀的,粗細大致一致。在各肌節(myomere)的界線上,有間隔一致的皺紋將軀幹分成幾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