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的,我們這代人受臺釣影響實在太深了,就拿調漂來說吧,多少人到現在還深信着調四釣二是最佳的調釣方式!

臺釣那一套東西在當年確實挺厲害的,但這都多少年過去了,而且這種釣法也並不是說在所有魚情下都適用,至少野釣來說,傳統釣還真不輸它的

不過今天咱不說調漂,來講講“霧化”,這東西比調四釣二更洗腦!

餌料“霧化”很重要?別被大師誤導了,野釣附鉤性纔是關鍵

野釣還在追求霧化?難怪你釣不上魚,餌料狀態都弄錯了

我並不是說霧化不好,而是反對盲目的追從,很多新手連基本的拋竿動作都沒學會就追求霧化,結果一甩竿餌料還沒入水,就全甩飛了,何談釣魚?

自然水域小魚鬧窩是常事,這時你還講究霧化性、溶散性簡直是自討苦喫

霧化太好肯定招小魚,如果水太深,到底後就剩兩個空鉤,咱們的目標魚即使想喫也無從下口啊,此時附鉤性纔是王道

餌料“霧化”很重要?別被大師誤導了,野釣附鉤性纔是關鍵

有的人既想快速霧化又想保持一定的附鉤性,於是一邊加雪花粉一邊加拉絲粉

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呢,餌料入水就開始霧化,到底後鉤上全是麪筋一樣的硬疙瘩,這玩意兒魚不喜歡喫,還容易擋口(針對小鯽魚)

餌料“霧化”很重要?別被大師誤導了,野釣附鉤性纔是關鍵

說到霧化就不得不提鰱鱅,衆所周知鰱鱅餌比重都很輕,霧化也很好,釣鰱鱅時咱們也一直在強調抽竿頻率和霧化性

但實際作釣中如果你一直用強效的霧化餌去釣魚,會導致魚進窩了,浮漂也有動作了,但總是等不到那一個頓口,或者十次中魚九次是矛的

這就是霧化太好、附鉤性太差導致,魚兒輕輕的吸了幾下,餌料還沒進嘴就掉落了,下次大家可以加點玉米粉、麪粉調一下粘度試試

餌料“霧化”很重要?別被大師誤導了,野釣附鉤性纔是關鍵

什麼時候不要霧化、什麼時候需要霧化

1、水淺需要霧化,水深不要霧化

2、雜魚少需要霧化,雜魚多不要霧化

3、釣鯽魚等小體型魚需要霧化,釣青魚等大個體魚不要霧化(鰱鱅除外)

4、魚少口慢需要霧化,魚多口亂不要霧化

5、生口魚需要霧化,老滑魚不要霧化

6、水流穩定無風浪需要霧化,走水有風不要霧化

餌料“霧化”很重要?別被大師誤導了,野釣附鉤性纔是關鍵

當然以上情況也只能作爲參考並不絕對,因爲當幾種情況疊加在一起的時候就需要綜合考慮了

個人認爲,野釣時附鉤性比霧化更重要,保證合適的附鉤性以後再去考慮餌料的軟硬、大小、粘散,這纔是上魚之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