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次合肥之戰孫權趁曹操在漢中與劉備開戰之時,孫權親率呂蒙、陳武、甘寧、淩統、潘璋、宋謙、徐盛、丁奉、賀齊、蔣欽等一衆東吳將領與十萬大軍攻向合肥,這個時候合肥只有七千守軍,曹軍主力又在關中,不可能來得及赴援,本來在各方面來說,這場戰役孫權都是佔據絕對優勢的,但孫權卻被守軍張遼以八百將士硬擊東吳的十萬大軍,將孫權猛將陳武被斬殺 ,孫權丟掉主帥麾旗,嚇的逃跑到山冢,東吳軍隊更是披靡潰敗、望風而退, 張遼初戰告捷,軍心大振,東吳卻士氣萎靡. 連續強攻了十幾日都拿不下只有守軍七千人的合肥,孫權無奈下令班師, 卻被張遼率領追兵,再次擊破孫權、甘寧、淩統等人。劉備取得益州之後,孫權派遣諸葛瑾入蜀要求劉備履約還地,向劉備索南郡並且加上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當然不同意,孫權派呂蒙武力奪取,劉備從益州亦領兵五萬下公安派關羽到益陽與魯肅對峙,雙方陷入劍拔弩張即將兵戎相見的地步,但在這個時候曹操攻取漢中.劉備爲避免兩線作戰,迫於形勢選擇將以湘水爲界, 長沙、湘水東邊三郡江夏、桂陽長沙屬於孫權, 湘水西邊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屬於劉備, 孫權也擔心自己難以打勝,因此同意協議於是雙方罷兵。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軍主力在漢中和劉備作戰,駐守荊州的關羽積極配合劉備的行動,親率荊州主力進攻魏軍佔據的樊城和襄陽,擊敗曹魏大將曹仁並乘機圍困襄陽、樊城,曹操四處抽調兵力去解襄樊之圍,其中包括于禁所率七軍、徐晃軍團、張遼軍團等。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中原地區遙相呼應關羽北伐,關羽威震華夏,曹操差點打算遷都躲避關羽的鋒芒。

關羽北伐之時,孫權爲何不與劉備聯合夾擊曹操反而選擇偷襲荊州

如果這個時候劉備出兵漢中,孫權出兵北伐曹操,或許可以擊敗曹魏,實現楚漢相爭的二雄爭霸的局面,但爲何這個時候的孫權選擇寧願與劉備撕破臉面也要乘關羽北伐的時候,偷襲荊州那?

關羽北伐之時,孫權爲何不與劉備聯合夾擊曹操反而選擇偷襲荊州

其實我認爲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所在,首先荊州問題之上.荊州七郡在赤壁之戰後,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曹操佔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和長江以北的江夏郡,孫權得到長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劉備得到長江以南的南郡、以及荊州南部四個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之後劉備以土地稀少不利於發展爲由,向孫權請求都督荊州,孫權經過考慮認爲北方的曹操需要劉備繼續對抗,因此把手上的南郡借給劉備, 於是劉備便有了完整的南郡,北抗曹操,東和孫權,得益州,建立了蜀漢基業。

關羽北伐之時,孫權爲何不與劉備聯合夾擊曹操反而選擇偷襲荊州

劉備取得益州之後,孫權派遣諸葛瑾入蜀要求劉備履約還地,向劉備索南郡並且加上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當然不同意,孫權派呂蒙武力奪取,劉備從益州亦領兵五萬下公安派關羽到益陽與魯肅對峙,雙方陷入劍拔弩張即將兵戎相見的地步,但在這個時候曹操攻取漢中.劉備爲避免兩線作戰,迫於形勢選擇將以湘水爲界, 長沙、湘水東邊三郡江夏、桂陽長沙屬於孫權, 湘水西邊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屬於劉備, 孫權也擔心自己難以打勝,因此同意協議於是雙方罷兵。

關羽北伐之時,孫權爲何不與劉備聯合夾擊曹操反而選擇偷襲荊州

雖然劉備 “還”掉了一郡,還讓出了一郡,但實際上依然沒有還出本來的南郡, 孫權認爲,荊州居東吳的上游,劉備對東吳是一個大的威脅。如果把劉備的勢力趕出荊州,那麼東吳不僅鞏固了長江中游,還能向巴蜀發展;然後以整個南方與曹操的北方對抗,進而統一中國。 這個時候支持孫劉聯盟的魯肅已病卒,繼位的呂蒙是堅決反對與劉備聯盟

關羽北伐之時,孫權爲何不與劉備聯合夾擊曹操反而選擇偷襲荊州

其二就是在關羽北伐的時候,孫權已將發動過兩次對曹魏的合肥之戰,第一次合肥之戰是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發起的,經過數月的攻擊,不但沒有得到任何好處,最後被別駕蔣濟用計嚇的孫權燒陣撤退,

關羽北伐之時,孫權爲何不與劉備聯合夾擊曹操反而選擇偷襲荊州

第二次合肥之戰孫權趁曹操在漢中與劉備開戰之時,孫權親率呂蒙、陳武、甘寧、淩統、潘璋、宋謙、徐盛、丁奉、賀齊、蔣欽等一衆東吳將領與十萬大軍攻向合肥,這個時候合肥只有七千守軍,曹軍主力又在關中,不可能來得及赴援,本來在各方面來說,這場戰役孫權都是佔據絕對優勢的,但孫權卻被守軍張遼以八百將士硬擊東吳的十萬大軍,將孫權猛將陳武被斬殺 ,孫權丟掉主帥麾旗,嚇的逃跑到山冢,東吳軍隊更是披靡潰敗、望風而退, 張遼初戰告捷,軍心大振,東吳卻士氣萎靡. 連續強攻了十幾日都拿不下只有守軍七千人的合肥,孫權無奈下令班師, 卻被張遼率領追兵,再次擊破孫權、甘寧、淩統等人 。孫權蹴馬趨津,跳過斷橋,才免於被活捉,至此後張遼威震江東,孫權一生畏懼張遼

關羽北伐之時,孫權爲何不與劉備聯合夾擊曹操反而選擇偷襲荊州

合肥之戰東吳與曹魏開展5次,其中前四次都是孫權帶領發動的,孫權第三次發動的合肥之戰也是在合肥守將張遼死去一年纔敢發動的,關羽北伐的時候孫權已將經歷過軍事上最黑暗的時候,東吳全明星武將出動都沒有拿下七千守軍的合肥,這個時候叫孫權再去發動戰爭,恐怕孫權都有些畏懼,但關羽就不同了,關羽正與曹魏開戰,荊州早已將空虛,給了孫權有了最好的機會,既然幹不過曹魏這個老大,幹實力最弱小的蜀漢也是可以選擇的.

關羽北伐之時,孫權爲何不與劉備聯合夾擊曹操反而選擇偷襲荊州

最終曹魏、蜀漢的實力受損,蜀漢關羽被殺,東吳獲利最大,佔據荊州六郡,不僅增加的地盤,而且還“全據長江”,進一步鞏固了東吳政權的安全,但也導致蜀漢與東吳十餘年的同盟關係被打破、反目成仇,最後發生夷陵之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