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心繫家鄉教育事業的呂佛才繼續愛心傳遞,出資6萬元爲小川中心學校全體師生訂做校服和教師工作服。爲解決山區就業難問題,2016年,呂佛纔在黃山市成立了黃山亞川勞務服務有限公司,解決了家鄉80多名農民工就業問題,每年爲家鄉至少帶來500萬元的務工收入,成爲歙縣“居家就業扶貧基地”之一。

黃山市呂佛才:捐贈百萬助力山村教育

人物簡介:

呂佛才,男,1975年10月出生,歙縣小川鄉古稔村元正組人,現任小川鄉古稔村黨總支書記、主任。

事蹟簡介:

23年前,他懷揣東拼西湊的20元錢從安徽歙縣小川鄉遠赴福建廈門打拼,事業有成後,他帶着滿滿的愛心反哺家鄉的教育事業和公益事業。他捐款百萬,設立了“勵志資助”獎學金,組建起了一支“山區教育志願服務隊”;他投資400餘萬元,新建了面積約500平米的古稔村文化活動中心,投資20萬元新建了歙縣首座村級電影院,無償爲老百姓播放電影,出資修建家鄉道路近5公里;爲帶動山區就業,他成立了黃山亞川勞務服務有限公司,解決家鄉80多名農民工就業問題,每年爲家鄉農民至少帶來500萬元的務工收入;他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個人出資建設泉水魚魚塘30多口,以貧困戶入股分紅的形式發展“石馬山”泉水魚養殖基地,增加了村集體經營性收入。

正文:

冬衣溫暖 創業成功反哺母校

呂佛才幼年喪父,小時候與母親、弟弟妹妹相依爲命過着清貧的日子。排行最小的弟弟甚至都不知道父親長什麼模樣。“在古稔讀書的這三年,是呂佛才一家最困難、最艱苦的三年。那時候,沒見他穿過一件新衣服,一雙解放鞋,腳後跟磨完了,鞋底磨穿了還在穿,一到冬天,整個腳都凍瘡,紅腫得厲害。”呂俊喜老師說。

“那時候離家遠,到了冬天,我帶來的午飯早已冰得像鐵一樣,老師們都要幫我熱一熱,讓我喫上熱飯菜。有個姓葉的老師,把自己的棉襖脫了下來,套在了我單薄瘦弱的身體上。現在想起來,我全身還是熱乎乎的。”也就是從那一刻起,愛的種子開始在呂佛才的心中紮根發芽。

1988年,13歲的呂佛才小學畢業了,便跟了做手藝的鄰居到杭州當起了學徒。1996年,21歲的呂佛才隻身去廈門謀求生計,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金屬製品工程有限公司、裝飾設計有限公司等。

2008年秋,呂佛才的外甥女小霞從家鄉轉到廈門讀書。看到領到校服高興的手舞足蹈的小霞,呂佛纔想起在那遙遠的家鄉小學裏,孩子們甚至連校服都沒有見過,更別說穿了。當即,呂佛才就聯繫了當時退休在家的呂俊喜老師,2009年5月20日,量身定做的352套校服和教師工作服整齊地擺在了古稔小學的教室裏。全校176名師生,每人兩套服裝,一套夏裝,一套春秋裝…校服送到學校後,呂佛才又得知學校教學設施嚴重缺乏,馬上加購了10臺電腦送去。

真情愛心 春風送往貧困山區

致富不忘家鄉人,從2011年開始,呂佛才的捐贈範圍從母校古稔小學擴大到小川中心學校、小洲中心學校,捐贈物資從學習文具、熱水袋、雨傘、飯盒、校服到電腦以及校園安全電子監控設備等。

2013年,爲了讓更多人關注山區教育,他先後發動身邊12名好友及公司員工前往小川鄉開展“山區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活動,組建了一支以公司員工爲主體的“山區教育志願服務隊”,開展了捐資助學、植樹護綠、關愛留守兒童、助力公益事業等志願服務活動16次,累計捐助物資達100餘萬元。其中,爲小川中心學校全校師生捐贈校服700餘套及校園安全電子監控設備(價值10萬元)。

2017年,呂佛纔出資2萬元爲小川中心學校食堂購置碗筷;爲鼓勵學生認真學習,呂佛才每年出資6000元,設立了“勵志資助”獎學金,對品學兼優的特困生及考上歙縣中學的優秀學生給予資助。

2018年,心繫家鄉教育事業的呂佛才繼續愛心傳遞,出資6萬元爲小川中心學校全體師生訂做校服和教師工作服。當呂佛才得知小洲中心學校在建的幼兒園工程因資金問題無法安裝蓄水池,全校師生會面臨時常斷水的困擾,呂佛纔出資2.5萬元爲小洲幼兒園樓頂加裝蓄水池。其實呂佛才關心的不僅僅是家鄉教育事業,2018年他還爲福建集美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贈5萬元。

多年來,受呂佛才捐贈次數最多的孩子已經修完九年義務教育,上了高中,可他們也只是知道呂佛才這個名字,卻並不知道他們口中的“呂叔叔”長什麼模樣。

在心繫家鄉教育事業的同時,呂佛才還時刻掛念着家鄉公益事業,他先後爲古稔村委會捐贈了電腦、複印機等辦公用品,出資支持家鄉修建道路近5公里,爲村裏主要道路安裝太陽能路燈48盞。2012年以來,針對村裏大部分都是留守老人的實際情況,呂佛才麾下的黃山清亞麗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先後投資400餘萬元,在古稔村元正組新建了面積約500平米的古稔村文化活動中心,2017年建成投入使用,活動中心的建成爲村裏的老人提供了休閒的好場所,豐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爲了讓家鄉的父老鄉親們不用走出村就可以看電影,2017年,呂佛才還投資20萬元新建了歙縣首座村級電影院,無償爲老百姓播放電影。2017年重陽節,呂佛才爲120名65歲以上留守老人捐贈電熱毯、棉被;2018年春節爲80歲以上的貧困老人每人發放200元新年慰問金;2018年重陽節邀請昌仁醫院醫護人員到村爲貧困戶和老年人免費體檢,併爲貧困老年人捐贈電飯煲等必需品。

助力脫貧 從“大老闆”到“村書記”

從山裏娃到打工仔,從打工仔到企業家,呂佛才靠着自己艱難的打拼,他從東拼西湊的20元錢到福建廈門發展到現在擁有註冊資本千萬的6家公司的大老闆,呂佛才完成了人生一次又一次的超越。雖遠在廈門,但是呂佛纔始終心繫家鄉,如何能夠盡己所能,爲家鄉的發展再做些什麼,一直是他多年來思考的問題。爲解決山區就業難問題,2016年,呂佛纔在黃山市成立了黃山亞川勞務服務有限公司,解決了家鄉80多名農民工就業問題,每年爲家鄉至少帶來500萬元的務工收入,成爲歙縣“居家就業扶貧基地”之一;2016年至今,他個人出資建設泉水魚魚塘30多口,以貧困戶入股分紅的形式發展“石馬山”泉水魚養殖基地,爲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貢獻力量。

隨着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的推進,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每每回到古稔村,大家總是嘆息古稔村落後的村莊面貌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這讓呂佛才愈發感受到村民想讓古稔村走出去的強烈願望。當時他手下的6家公司均在不斷發展階段,需要他坐陣管理,但是想到大家的嘆息,呂佛才坐不住了。2018年7月,呂佛才毅然將企業交給還未熟悉業務的妻子打理,返回家鄉挑起了村書記、主任的重任,投入發展村級各項事業當中,這讓鄉親們都大喫一驚。

“這片土地哺育了我,能讓當地村民生活好起來,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擔任古稔村書記之後,呂佛才義無反顧踏上了扶貧這條艱辛的道路,漆黑雨夜,都有他忙碌的身影。2018年7月以來,呂佛才帶領村兩委班子開發古稔村百香果基地、香榧基地、泉水魚基地以及紅豆杉基地,爲增加村集體收入增強後勁;以黃千高速經過古稔村爲契機,把通村公路拓寬到7米,進一步解決羣衆農副產品運輸難問題;爲村內兩個自然村新建停車場和公廁;新建村衛生室,進一步改善村民就醫條件;流轉村民土地,發展生態休閒爲主的現代農業;新建茶廠用於租賃,增加村集體收入……擔任村書記以來,呂佛才用一件件民生實事,回應着全村羣衆的關切。

“在我看來,我現在是在延續老師和鄉親們的愛,無論是‘愛心人士’還是‘扶貧書記’,在愛心傳播的道路上,我只是一個‘擺渡人’。”大山深處,雖人煙稀少,每到夜晚舉目遠望,也是漆黑一片,但在傳播愛心的路上,一直有燈光閃耀。這條路,連接着大山外面的世界;這條路,充滿了愛心和責任。呂佛才,正在當好“愛心扶貧書記”、帶領村民脫貧致富這條道路上毫無怨言地昂首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