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馆藏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在故宫展出时引发“故宫跑”。急不可耐的观众像开运动会一样往展厅狂奔,只为了一睹真迹。每人只能在画卷前停留几分钟,即使对画卷意犹未尽,也只能抱憾而归。

三年后,《清明上河图》又将展出在大众面前。这次的展览被称为“黑科技版”。

“如何让现在的观众更好地接受这些古老的文化,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对于这一难题,《清明上河图3.0》展演则交出了一份详实的答卷。本次故宫的动态展览包括巨幅互动长卷、宋代雨巷互动体验区、孙羊店沉浸剧场、虹桥球幕影院等四个展厅,以及一个宋人文空间,从各种维度最大化地营造观展的沉浸感和互动性。

《清明上河图》原画中814个角色、83头牲畜、29艘大小客货船、13辆交通工具、180多棵树均为动态效果。观众可站立于长卷前,看长卷缓缓滚动,细致欣赏画中人物场景,再也不用“故宫跑”。

动态长卷对面的显示屏上,12个具有代表性的信息点解说轮番滚动。关于城门、孙羊店、赵太丞家、递铺、交通工具、脚店、虹桥、船运码头、漕运、扫墓游春、柳树和郊外的信息讲解一应俱全,每个信息点特制动态影像,通过近距离触摸交互,让观众通过展演对宋代文化有着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LED地屏全感官互动体验区“宋代雨巷”会根据观众的足迹所至,展现出涟漪、绿草等动态场景,营造出沉浸式交互体验空间。更让人身临其境的展厅当属虹桥球幕影院“汴梁码头”。观众可坐上摇曳的船椅上,观看270°全景影片,6分钟展现从黄昏日落到华灯初上的宋代汴京河畔的景象。36个独立建筑和24艘船只模型参考了大量实物和文献资料,并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出古代的汴梁城河畔情境。

据介绍,《清明上河图3.0》动态画卷是由几万张手工画卷制作而成,背后凝结了数位画师的心血打磨以及众多专家共同研究的成果。“画师团队需临摹张择端的笔法,一帧一帧画出来。十几个人画了整整一年半。”

做好的图稿还要经过专家的严密审核。故宫博物院研究室、资料信息部、故宫出版社与凤凰团队,邀请艺术家、文化专家组成专项小组,历经近两年的反复推敲,力求其内容的精益求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