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外圓粗車循環指令編程(G71

該指令應用於圓柱棒料外圓表面粗車、加工餘量大、需要多次粗加工的情形。

1.指令格式(1)

1.指令格式(2)

G71 U(Δd)R(e);

G71 P(ns)Q(nf)U(Δu)W(Δw)F S T ;

其中:

Δd—每次切削深度,半徑值給定,不帶符號,切削方向決定於AA方向,該值是模態值;

e—退刀量,半徑值給定,不帶符號,該值爲模態值;

ns—指定精加工路線的第一個程序段段號;

nf—指定精加工路線的最後一個程序段段號;

Δu—X方向上的精加工餘量,直徑值指定;

Δw—Z方向上的精加工餘量;

F、S、T—粗加工過程中的切削用量及使用刀具。

2.指令循環路線分析

●G71粗車外圓加工走刀路線。刀具從循環起點A開始,快速退至C點,退刀量由Δw和Δu/2決定;

●快速沿X方向進刀Δd深度,按照G01切削加工,然後按照45°方向快速退刀,X方向退刀量爲e,再沿Z方向快速退刀,第一次切削加工結束;

●沿X方向進行第二次切削加工,進刀量爲e+Δd,如此循環直至粗車結束;

●進行平行於精加工表面的半精加工,刀具沿精加工表面分別留Δw和Δu/2的加工餘量;

●半精加工完成後,刀具快速退至循環起點,結束粗車循環所有動作。

3.指令參數正負號確定

上述循環指令應用於工件內徑輪廓時,G71就自動成爲內徑粗車循環,此時徑向精車餘量Δu應指定爲負值。圖中給出了4種切削模式(所有這些切削循環都平行於Z軸)下U和W的符號判斷。

4.指令應用說明(1)

1)指令中的F、S值是指粗加工中的F、S值,該值一經指定,則在程序段段號“ns”、“nf”之間的所有F、S值無效;該值在指令中也可以不加以指定,這時就是沿用前面程序段中的F、S值,並可沿用至粗、精加工結束後的程序中去。

2)通常情況下類型I的粗加工循環中,輪廓外形必須採用單調遞增或單調遞減的形式,否則會產生凹形輪廓不是分層切削而是在半精車時一次性進行切削加工,導致切削餘量過大而損壞刀具。如圖所示就是輪廓形狀沒有單調增加時半精加工一次切削凹坑的情形

3)循環中的第一個程序段即順序號爲“ns”的程序段必須沿着X向進刀,且不能出現Z軸的運動指令,否則會出現程序報警。如“G00X10.0;”正確而“G00X10.0 Zl.0;”則錯誤。

5)循環起點的確定:G71粗車循環起點的確定主要考慮毛坯的加工餘量、進退刀路線等。一般選擇在毛坯輪廓外1~2mm、端面1~2mm即可,不宜太遠,以減少空行程,提高加工效率。

6)“ns”至“nf”程序段中不能調用子程序。

7)G71循環時可以進行刀具位置補償但不能進行刀尖半徑補償。因此在G71指令前必須用G40指令取消原有的刀尖半徑補償。在“ns”至“nf”程序段中可以含有G41、G42指令,對工件精車軌跡進行刀尖半徑補償。

●採用內徑粗車循環指令編寫加工程序;

●以工件右端面中心爲工件座標系原點;

●將循環起點設置在直徑爲φ6,距離端面爲5㎜的地方,選擇切削深度爲1.5㎜(半徑值),退刀量爲1㎜;

●X方向精加工餘量爲0.4㎜,Z方向精加工餘量爲0.1㎜。

O2018

T0101;

G98M03 S400;

G00X6.0 Z5.0;

G71U1.5 R1.0;

G71P10 Q20 U-0.4 W0.1 F100;

N10 G00 G41 X44.0;

G01 W-25.0 F60.0;

X34.0 W-10.0;

W-10.0;

G03 X20.0 W-7.0 R7.0;

G01 W-10.0;

G02 X10.0 W-5.0 R5.0;

G01 W-18.0;

N20 X6.0 Z-82.0;

S1000;

G70P10 Q20;

G00 G40 Z50.0;

X100.0;

M05;

M30; 閱讀 1 · 文章內容不代表UC平臺觀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