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下第一塊難民迴流的“骨牌”

歐洲或將迎來一絲“清涼”

文/蘭順正

據俄羅斯塔斯社8月3日報道,俄羅斯國防控制中心負責人米哈伊爾•米金採夫(Mikhail Mizintsev)3日表示,未來幾個月內世界各地會有近90萬敘利亞難民回到祖國。米哈伊爾表示,這一結論是根據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給出的數據得出的,俄羅斯政府已經成立了部門間工作組監督難民的返回祖國工作。在筆者看來,這則消息或許可以讓已經被難民問題整得焦頭爛額的歐洲稍稍鬆口氣了。

從 2010 年底“阿拉伯之春”中東變局尤其是敘利亞內戰之後,從中東、非洲和西亞等伊斯蘭國家經地中海和巴爾幹半島地區向歐盟國家尋求居留而產生的大規模難民潮。這一難民危機尤其在 2015 年迅速激化成政治、社會危機並席捲整個歐洲大陸,該年共有超過 182 萬非法移民( 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難民和經濟移民) 抵達歐盟。而敘利亞可謂是難民的最大“起點”之一,據統計自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總共有超過500萬敘利亞難民背井離鄉,前往別的國家避難。

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因落魄而來投奔的客人給歐洲各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在一開始,歐洲國家出於人道主義同時元氣尚足,對於難民在表面上還是不拒的。但隨着大量難民的湧入,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歐洲的接納能力開始接近上限。

由於在申根機制下,難民可以在成員國之間自由流動,於是給恐怖分子摻雜在難民中伺機破壞提供了便利,爲此一連串恐襲案讓多個國家流血。一些難民由於生活所迫,也會參與非法活動,惡化社會治安環境。

其次難民讓歐洲國家在經濟上也不堪重負,除了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還要爲其將來的就業、社會融合等事務操心,這些都需要所在國政府掏腰包。同時,難民長期滯留會擠佔本土居民的就業崗位,影響歐洲旅遊交通等行業,降低當地居民收入。

另外,難民問題也讓歐洲國家之間以及國家內部出現分裂。各種宣傳拒收難民的歐洲極右翼勢力開始興起。如意大利新政府上臺後,很快將其對難民的強硬立場付諸行動。當地時間6月10日,一艘載有629名難民的救援船被意大利政府拒絕進入意南部所有港口。而對於意方的這一做法,法國總統馬克龍馬克龍在12日的內閣會議上,指責意政府“不負責任”、“厚顏無恥”,並稱其拒絕難民船停靠違反了國際海商法。法國此舉引發了兩國的外交對峙升級,意大利方面隨即要求法國道歉。而對難民最爲寬容的德國也撐不住了,德國政府內政部長霍斯特•澤霍夫6月18日以辭職逼迫總理默克爾同一限制難民入境,在7月3日據媒體報道雙方達成妥協,澤霍夫同意不辭職,默克爾則表示今後將阻止其他地方的難民進入德國,而且德國將建立過境中心,將難民送返他們抵達歐洲時的國家。

而現在隨着敘利亞局勢逐漸好轉,有越來越多的難民出現了回國意向。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目前至少有170萬敘利亞難民表示出希望回到祖國的願望。

米哈伊爾稱,僅黎巴嫩的地區難民中心已收到大約10,000份願意返回祖國的敘利亞難民的申請,僅7月28日一天就有約900名難民從黎巴嫩返回敘利亞。當然,目前回流最快肯定是敘利亞周邊地區和國家的難民,迴流潮在短時間內還不會影響到隔海相望的歐洲,但是隨着第一塊多米諾骨牌的倒下,在今後一定會有不少眷戀故土或者受夠了寄人籬下白眼的難民踏上返鄉之路,這對於正經受“火烤”的歐洲來說將是難得的一絲“清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