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在日本銷售第一的鎌倉襯衫,

——每分鐘銷量數百件,年銷售10億件,一間店相當於日本著名的銀座三越百貨所有襯衫店銷量總和,堪稱日本坪效之王;

繼征服美國市場後,

——鎌倉襯衫2012年在奢侈品扎堆的曼哈頓麥迪遜廣場連開兩店,成爲入駐該商區的唯一亞洲男裝,目前更位列Yelp最受歡迎的紐約男裝店第一名;

吹響了進軍中國市場的號角,正式開通中國直郵電商業務。

“日本第一”初入中國

雖然對產品極爲有信心;但純電商的體驗缺失,讓鎌倉的產品優勢無法完全發揮出來(鎌倉創始人貞末良雄常說“穿上好襯衫的快感是無法傳遞給別人的”),

加上兩國電商的發展差異(對習慣了天貓京東購物體驗的國人來說,鎌倉的購物流程還有待優化),中國用戶會有怎樣的反應,鎌倉也沒有十足的把握。

負責此次開拓中國市場的,是鎌倉創始人貞末良雄的中國籍助理,鎌倉全球電商業務負責人鄭浩。

從首批中國訂單中,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鎌倉襯衫有多個系列,有的系列以版型爲名,如“東京修身版”;有的以原材料爲名,如“SUVIN GOLD(黃金棉)”(在全球棉花總產量中只佔0.003%的高級棉,一年只能採摘一次且必須人工採摘,因而被業內稱爲黃金棉);

有的則是以紡織工藝爲名,如“200支紗”、“300支紗”(支紗國內也稱根數,是指一平方英寸面料中紗線的數量,數量越高,棉布就越細密、柔軟、堅實,通常採用80支以上棉布的襯衫就屬於高檔品)。

這和其他襯衫品牌的分類有很大不同。

大部分襯衫品牌,是按照時裝的理念給系列命名,以款式、風格爲賣點,如“商務”系列,“休閒”系列,“純色”系列,“格子”系列等。

而鎌倉給產品設定的這些奇特“參數”,與小米當年給發燒友看的“系統跑分”有異曲同工之妙,揭開了紡織業的真相。

揭開紡織業的真相

瞭解紡織業的人會知道,服裝的款式是最表層的東西(當然這並不意味着它不重要),真正決定紡織品質量和質感的,從棉花就開始了;

——品質好的超長棉才能紡出細緻、勻淨的棉線,越細緻的棉線能織出越柔軟透氣有光澤的布料,布料經過有經驗的匠人裁剪成衣,一件高級服裝纔有堅實的基礎。

襯衫是用什麼棉花做出來的,如同手機採用了什麼處理器、內存;

200支紗或300支紗的布料,直接決定襯衫的光澤手感,就像手機屏幕1080P的分辨率;

一直到最後做出成品,幾家都是7寸觸屏雙攝像頭,你打廣告說你“拍照更清晰”,騙得了廠妹,騙不了IT男。

在鎌倉橫空出世的年代,1992年,日本的男裝競爭早已白熱化。就像小米誕生的年代,外有蘋果、三星等巨頭,內有金立、波導、TCL一大批國產品牌。找到自己的市場空間是頭等大事,而鎌倉和小米,都選擇了從最挑剔的專業人士下手。

數碼產品和服裝,均屬於高關注度的商品,有重度消費人羣和大批從業者,這樣的土壤,最有可能誕生鎌倉和小米這樣以專業性價比取勝的品牌。假如換成洗衣液,情況大概完全不同。

小米爲手機發燒友而生,鎌倉同樣是靠紡織發燒友推動。

普通襯衫店的情況是,客人走進店,描述自己需要一件在什麼場合穿,大概什麼顏色、質感的襯衫,導購根據需求推薦款式。理論上,只要店裏有的款式,都是任你選購的。

客人走進鎌倉襯衫的門店,就像走進了一個襯衫倉庫:

特製的格子襯衫櫃,每一列都是按尺碼分類的襯衫,第一列都是37號,第二列38號,一直到45號……每個尺碼的襯衫,再從上到下按照領型、花色存放。

老客人進門,會直奔自己的尺碼櫃,看有什麼喜歡的新款式。因爲鎌倉每一款襯衫都是小批量生產,每週上新兩次,每個款式花色指定尺碼在每家門店都只有一件,售完就沒有了。

如“黃金棉”這樣搶手的系列,很多客人會反覆來店裏確認是否有新貨,因而進門就會直接問導購,“是否有SUVIN GOLD到貨”——這樣專業的對白,不像在一間零售店,倒更像是經銷商與品牌商之間的訂貨諮詢。

在鎌倉的發燒友中,最著名的當屬日本首富,優衣庫的掌門人柳井正。在他的強力推薦下,從沒做過廣告的鎌倉一夜成名,門店脫銷的狀態持續了半年,平日完全無貨可賣(每當新貨到店立即被搶購一空)。

柳井正們的品味,並不僅僅是出於專業的偏執。在服裝文化發達的國家,上層人士對服裝面料的講究,同樣是傳承了數百年的傳統。

比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對美國社會風氣有重要影響的《預校生正式手冊》在誇獎肯尼迪總統的女兒卡羅拉·肯尼迪時說,“嚴格地講,她在衣飾、舉止方面比她母親更有預科生風範,因爲在哈佛廣場的四年當中,任何非自然類纖維都未能貼近過她的身體”。

而國內曾一度流行的天絲、莫代爾、萊塞爾、竹纖維等,均屬非自然纖維,實際屬於化纖材料。

首批中國訂單的“有趣發現”

交代完這些背景,終於可以說回鎌倉首批中國訂單中的有趣發現了。

在日本,經過柳井正等紡織發燒友的帶動擴散,顧客對鎌倉專業的產品分類是比較熟悉的(鎌倉門店的銷售員也會積極向普通用戶普及紡織知識),他們知道原料、支數、版型的差異,最受歡迎的是“參數跑分”表現最爲均衡的200支紗系列。

日本銷售最佳的鎌倉200支紗襯衫

前面介紹過,支紗數與原料棉的品質以及紡織工藝密切相關,支紗數越高,布料越高檔。國內將支紗數較高的棉布稱爲“精梳棉”,21支以上即屬精梳棉,60支就是少有的高檔精梳棉了。

市面採用80支以上布料的襯衫,已經是高檔品,200支紗的品質可想而知——國內達到這個水平的都是奢侈品牌,定價大幾千元。

而鎌倉的200支紗系列,人民幣定價是699元。

從鎌倉的首批訂單看,中國用戶的選擇卻大有不同:銷量最大的是售價899元的300支紗系列,除此之外,就是售價499元的入門款“鎌倉襯衫”。

從中,我們可以一窺中國用戶不同的消費心理。

200支紗的性價比確實非常高,與奢侈品牌看齊,但相比用合適的價格購買合適的商品,中國消費者似乎更願意嚐鮮頂尖貨。

鎌倉300支紗系列

300支紗是目前全球紡織業的工藝極限,能做出這個水平的沒有幾家。也就是因爲鎌倉創世人貞末良雄的初心,是通過減少中間渠道,降低零售價格,復興成本高昂的日本紡織業,否則單純從商業利益上講,沒有必要做出這樣極致的產品。

不過鄭浩告訴我們,300支紗還不是鎌倉的終點,他們正在研發地球人從未體驗過的400支紗系列。因爲工藝要求之苛刻,從梳棉紡線就要在日本進行,後面的織布、染色、剪裁成衣,將是徹底的日本製造。最終的產品,將會超過真絲的光澤,超柔軟、輕薄的夢幻襯衫。

用真絲的光澤和觸感類比300支紗和400支紗,普遍會有一個誤解,即認爲這樣的襯衫容易起皺,不易打理。就像羊皮底的Prada,雖然精緻舒適,但不能踩大馬路哪都去,只適合走紅毯。

後來我們被鎌倉的專業人士科普才知道,爲了克服高支紗的缺點(褶皺、不耐磨),保留高支紗的優點(光澤、柔軟、透氣)他們採用的是3股甚至4股高支紗擰成一股紡布,如300支紗*4ply(通常的紡織工藝是2股)。

這樣,即使是像真絲一樣光澤柔軟的300支紗,也可以做到普通襯衫的耐穿度,不易褶皺,而且方便打理(不像很多高檔衣物動輒要求乾洗,所有鎌倉襯衫都推薦家洗,只要放入洗衣袋丟進洗衣機就行)。

鎌倉襯衫三個價格帶(以人民幣計算):499,699,899。中國用戶顯然還在嚐鮮階段,看品牌的,選899;看價格的,選499。

日本用戶的選擇更符合經典的營銷理論,在低價和高價的對比下,大部分人會選擇中間價,也就是所謂的性價比之選。

不知接下來,鎌倉襯衫在中國的拓展之路,還會有哪些有趣發現。且拭目以待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