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市场上有一个“活鱼定论”,是指有些公司发展遇到了瓶颈,虽然有好的技术或者题材,但是从银行贷不来款,靠自身的发展,开拓不了更为宽阔的发展空间。

那么,这样的公司可以称之为是一条“活鱼”,如果把握好时机,以适当的价格被大公司或者行业龙头公司收购,可能就突破瓶颈,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些公司创始人,思路清晰、目的明确,知道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公司、能把公司做成什么规模、团队的能力和市场的需求是怎么样的。

以被收购为目的,把公司养成新鲜价高的活鱼,在适当的时候,把公司卖掉套现,这就是活鱼定论。

前些天沸沸扬扬的美团收购摩拜案,也是如此。

为何这么多公司热衷于并购?揭开美团收购摩拜背后的“活鱼定论”

共享单车作为一个新兴题材,有创新、有价值,但是目前还不具有比较清晰的盈利模式。

摩拜单靠自身发展,想要走出一条更独立的道路,可能性是存疑的。

“以27亿美元作价收购摩拜,包括65%现金和35%美团股票,此外美团承担摩拜债务(5-10亿美元之间),管理团队留任。”

这是美团给出的收购方案,期间经过多方交涉、谈判与投票表决,最终,摩拜75%以上的股东通过收购提案。

从美团发出收购要约到交割结束,全程在两周内完成。

有些公司,虽然看起来像是“活鱼”,但是如果定位不清、摇摆不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很有可能面临倒闭的风险,同时又错过了最佳并购时机。

那么,如此多的大佬企业热衷于并购,动因是什么?或者说并购能带来什么样的利好呢?先来看一个例子。

甲公司是一家做传统制造业的上市公司,由于现在传统制造业都不好干,甲公司在低谷持续徘徊了好几年,年亏损数千万元,濒临退市边缘。

公司总股本为1亿股,股价10元左右,总市值10亿元左右。其中第一大股东王老板,持股40%。眼看着公司难以为继,王老板开始谋划寻找潜在重组方。

因为总市值比较小,消息一经放出,立刻在市场上引起广泛关注。

各路专门干并购业务的中介公司,开始主动找上门来。经过慎重考虑和认真遴选,王老板最终选择了乙公司。

乙公司涉及最近大热的“一带一路”题材,第一大股东孙老板,持股70%,该公司2014年净利润为5500万元,孙老板承诺2015~2018年净利润分别为8500万元、1.2亿元、1.6亿元和2亿元。

经过双方讨价还价,初步确定乙公司估值为12亿元,并且由专业机构做了评估报告。

经过数月谈判和尽职调查,甲公司召开董事会做出决议,确定了本次并购的方案:按照每股10元,向乙公司全体股东定向增发9000万股股票,值相当于9亿元;

同时再向10家特定对象机构(券商、私募基金等)定向增发3000万,再募集3亿元现金,支付给乙公司全体股东。一共是12亿元。

并购完成后,乙公司称为甲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乙公司全体股东获得了9000万股甲公司股票(价值9亿元)以及3亿元现金,共12亿元的交易对价;

乙公司大股东孙老板原持股70%,按照这个比例,9000万股的70%那就是6300万股,3亿元的70%那就是2.1亿元的现金,所以孙老板获得了6300万股甲公司股票和2.1亿元现金。

而交易完成后,甲公司总股本将从1亿股增加到2.2亿股,孙老板将在甲公司中持有6300万股成为第一大股东。

甲公司从一个连年亏损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当今最热门的“一带一路”的概念股,并且预计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董事会预案一经发布,经过利好消息的刺激,甲公司股票复牌后牢牢封在涨停板上,此后连拉六七个涨停板,一直涨到20元左右才基本稳定下来。

此时,甲公司总股本2.2亿股,每股20元,甲公司的总市值为44亿元,孙老板持有的6300万股股票价值12.6亿元,原来的王老板持有的4000万股股票价值8亿元。

还有股民、以及认购3000万股定向增发股票的私募基金大佬们,短短的时间内股票价格都翻了倍。

从本案例的积极角度看,甲公司属于夕阳产业,持续亏损,面临退市的边缘, 王老板推动公司并购的动因,是希望救活这个企业,并能够持续发展。

对于乙公司的孙老板而言,则是考虑到如果乙公司以后要上市,肯定得申请排队,等不了太长的周期怎么办?

公司并购是一条好走的捷径。通过并购,把乙公司的业务和资产注入到甲公司,实现借壳上市,同时又获得了甲上市公司的控股权。

这场并购的魅力在于,通过公司并购,双方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从多年的并购实务经验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类并购动因:

1、协同效应。

是指通过公司并购,实现1+1大于2的效果。比如通用电气旗下的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并购威望迪环球娱乐,通过公司并购,进行了资源整合,整体效率获得了很大提高。

2、扩大规模。

通过公司并购,迅速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竞争能力,也有利于消灭竞争对手。

3、战略调整。

例如,由夕阳产业向朝阳产业调整,或者由单一产业向多元化方向调整。通用电气就是典型的例子。

原来主要生产照明和家电,但实施多元化战略之后,陆续进行了高达700余次的并购交易。通过多元化经营,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达到降低和分散风险,多渠道盈利的目的。

4、盘活企业。

是指把那些有发展潜力,但是资金链紧张,遭遇困境的企业,通过公司并购的方式救活、盘活。

如果这些企业走出困境,将会获得巨大发展,给收购方带来可观的利润。

5、借壳上市。

我国对公司上市审查比较严格,标准比较高,在注册制推出来之前,是需要申请排队的,所以很多公司就采取并购这条路,来实现借壳上市。

每个公司的发展阶段和自身特点不一样,不能盲目热衷并购,但也不能固步自封。

建立起开放性的战略思维,以并购动因作为内在驱动力,以公司快速发展作为目标,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把握并购时机。

为何这么多公司热衷于并购?揭开美团收购摩拜背后的“活鱼定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