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準格爾部在與清政府爭奪蒙古各部的同時,也試圖控制西藏,葛爾丹之子策妄阿拉布坦曾經率兵佔領了拉薩,控制了西藏。乾隆皇帝則是利用這一機會發動了對準格爾部的戰爭,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軍佔領了伊犁,北疆被完全納入到清朝的版圖之中。

在網上有很多噴子不喜歡清朝,但是我要說的是,今天中國的疆域在很大程度上由清朝奠定的。而這一點與你們是否喜歡清王朝並沒有必然的關係!換句話說,縱然你們不喜歡清王朝(我也不喜歡),但是你們不能不承認今天中國的疆域主要是由清王朝奠定的。

聊聊清代的疆域

明朝全盛時期的疆域

那麼在清朝之前的明朝,其疆域有多大呢?在南方和越南、老撾、緬甸的邊界,大體和今天的邊界差不多。在東面,隔鴨綠江和朝鮮爲鄰。這一點和今天相比也沒大的變化。但是在東北方向,卻不同了。明朝說是在黑龍江的入海口設立過奴兒干都司,但實際上明朝政府並沒有能夠有效管轄那些地區,明朝政府實際控制的地區也就是今天遼寧省和吉林省的南部而已。而當滿清崛起之後,尤其是薩爾滸一戰,確定了明朝在關外的頹勢。清軍入關前,東北已經在滿清的控制之下了。在北方,明政府大體以長城一線和北方的蒙古各部爲界。雖然名義上北方的蒙古各部承認明朝皇帝爲天子,並且接受了明朝的冊封。但實際上,他們和明朝政府之間是敵對的關係。瞅準機會,他們就會南下弄一票。比如土木之變中,明英宗皇帝朱祁鎮就被抓到了北方。

聊聊清代的疆域

(這是明朝後期疆域的示意圖)

在西南方向,有衆多的土司,他們彷彿是一個個的獨立王國,中央政府拿他們也無可奈何。而西藏,明朝政府雖然也冊封了一些官員。但更多的,明朝政府對西藏的控制只是一種名義上的。在西北方向,明朝政府所能控制的也就是河西走廊而已,嘉峪關事實上成了明朝的西大門。明朝也只是在名義上和新疆的地方政權保持了君臣關係而已。

聊聊清代的疆域

看這個圖更直接一些

但是,早在清軍入關之前,皇太極已經統一了滿洲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完全控制了今天中國的東北地區,包括了外興安嶺和黑龍江下游地區。接着,皇太極發動了對蒙古人的戰爭,通過軍事征服和政治聯姻等手段,已經和漠南蒙古實現了聯盟,滿清政府將八旗制度推廣到蒙古各部之中,對蒙古各部進行了有效的管理。

清軍入關以後,一路向南,南明的抵抗並沒有能夠有效組織清軍的南下。到了公元1661年,清朝基本上已經把原來明朝的疆域照單全收了。1681年清政府派大將施琅征討臺灣,鄭克爽出降。清朝獲得了臺灣,在臺灣設立了完整的地方行政機構。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有效地管理臺灣。

而就在此前後,漠西蒙古準格爾部也逐漸興起。在清軍入關之後,漠西蒙古各部和清政府之間確立了藩屬關係。但在葛爾丹逐漸控制了準格爾部之後,開始了和清政府之間的對抗。他不僅試圖將整個漠西蒙古各部統一成爲一個整體,向南消滅了葉爾羌汗國,而且也試圖進而控制整個蒙古。1688年,葛爾丹對漠北蒙古喀爾喀蒙古的戰爭。甚至一度打到了離北京只有八百里的烏蘭布通。康熙皇帝發動了對準格爾部的三次親征。1690年的烏蘭布通之戰,清軍大勝。葛爾丹帶了數千人逃走。1696年,康熙皇帝第二次親征準格爾部,在可莫多之戰中再次獲得大勝。1697年,康熙皇帝發動了對準格爾的第三次親征,葛爾丹病死。至此,清政府不僅已經將觸角伸到了新疆,而且取得了對漠北蒙古的控制。康熙三十年(1691)在多倫諾爾(多倫)與喀爾喀蒙古各部貴族進行的會盟,清政府也將盟旗制度推廣到了喀爾喀蒙古,取得了對漠北蒙古的絕對控制。

聊聊清代的疆域

清朝的疆域

與此同時,清朝政府也開始加強了對青海的經營。蒙古和碩特部羅卜藏丹津曾經與中央政府對抗多年,雍正初年,羅布藏丹津逃往伊犁河谷,清政府完全控制了青海,開始了對青海的直接管轄。

準格爾部在與清政府爭奪蒙古各部的同時,也試圖控制西藏,葛爾丹之子策妄阿拉布坦曾經率兵佔領了拉薩,控制了西藏。但是在兩年後就被清軍打跑了。到雍正時期,開始在西藏設立駐藏大臣。到了清朝乾隆皇帝的時候,乾隆兩次派兵打敗廓爾喀(今尼泊爾)的侵犯,制定《欽定西藏章程》。規定:設駐藏大臣督辦藏內事務;在西藏駐軍,分駐前藏、後藏;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等圓寂後,在駐藏大臣親監下,靈童轉世設立金奔巴瓶制,用金奔巴瓶掣籤決定繼承人,這就是著名的金瓶掣籤制度。清朝開始了對西藏的有效管轄。

聊聊清代的疆域

明長城

清乾隆十五年,準格爾部上層爲了爭權奪利出現分裂。乾隆皇帝則是利用這一機會發動了對準格爾部的戰爭,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軍佔領了伊犁,北疆被完全納入到清朝的版圖之中。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軍攻佔喀什噶爾,南疆也大體被完全地納入到清朝的版圖之中。至此,清朝的版圖大體定型。

我最後再次說明,喜歡清王朝與否是一回事,承認今天的疆域主要是由清王朝奠定的是另外一回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