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在周晶看來,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尤其是當她帶着孩子們到上海演出,孩子們在機場看到飛機興奮地大叫時,她更是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在人生的起步階段,有機會走上這樣的舞臺,他們很幸運”,更重要的是這一年多的排練,讓這羣孩子變得更加開朗和自信,也學會了團隊協作,“如果這次比賽能激勵他們勇於迎接未來的各種挑戰,我覺得這將是比獎盃更重要的收穫。在此次羣星獎的決賽作品中,空巢老人、鄉村致富、農民工生活、親子關係等百姓關注的話題,成爲舞臺上的“熱詞”,一部部作品入情入戲入景,滿滿的煙火氣,讓觀衆們跟着哭、跟着笑,讓百姓們看到了羣文作品的溫度。

今晚,第十八屆羣星獎頒獎晚會在東方藝術中心舉行。作爲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的一項重要內容,本屆羣星獎共有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及軍隊、工會系統的84件作品入圍決賽,經過激烈比拼,最終20個獲獎作品脫穎而出(獲獎名單後附)。

其中,“上海出品”佔據三席,它們是:民樂重奏《和·鳴》、音樂劇小品《看見自己》、短篇蘇州評話《捍衛者》。

這些來自老百姓的作品,沒有一呼百應的名角、沒有氣勢磅礴的舞美,卻在短短几分鐘裏,以樸實無華的藝術語言,講述了一個個真真切切發生在普通人身邊的故事,以小見大,以粗見細,以真見情。

接地氣|留守兒童 擊壤而歌

在獲獎作品舞蹈《擊壤歌》的舞臺上,一羣天真可愛的孩子時而呈現“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的農耕習俗;時而演繹“擊壤而歌,嘻水而洢”的童趣生活,將觀衆們帶入了古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鄉村生活場景。這羣孩子,全都來自江陵縣農村,其中一大半是留守兒童,最小的纔剛讀小學。

第十八屆羣星獎獲獎名單火熱出爐!這二十個作品憑什麼脫穎而出?

“因爲大部分孩子沒有舞蹈功底,所以排練起來特別難”,湖北省荊州市羣衆藝術館副館長周晶告訴記者,爲了展現田間地頭那份純摯的童真,他們特意選來了一批農村的孩子,但這也給創排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每一個動作,都要從頭教起。而比起舞蹈動作,更難的是讓她們學會在臺上釋放情感,“因爲長期留守的關係,他們內向而敏感,不太善於表達情緒,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去啓發他們。”

第十八屆羣星獎獲獎名單火熱出爐!這二十個作品憑什麼脫穎而出?

但在周晶看來,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尤其是當她帶着孩子們到上海演出,孩子們在機場看到飛機興奮地大叫時,她更是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在人生的起步階段,有機會走上這樣的舞臺,他們很幸運”,更重要的是這一年多的排練,讓這羣孩子變得更加開朗和自信,也學會了團隊協作,“如果這次比賽能激勵他們勇於迎接未來的各種挑戰,我覺得這將是比獎盃更重要的收穫。”

顯特色|紅色基因 海派精神

相比專業院團的一臺臺大戲,羣星獎的84部參評作品只有短短几分鐘,卻同樣以新鮮獨特的切入點與真摯的情感,打動了不少觀衆。而來自全國不同省市的作品,又因爲凝聚着濃烈的地方特色,而展現出別具一格的個性特徵。作爲東道主的上海,交出的是一份怎樣的答卷?

獲獎作品民樂重奏《和·鳴》給出的答案是——海派精神。舞臺上,中國的古琴、口弦、竹笛、大鼓,澳洲的迪吉里度管,瑞士的手碟,非洲的沙克……這些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樂器在同一個舞臺上隔空對話,和諧而動聽。

第十八屆羣星獎獲獎名單火熱出爐!這二十個作品憑什麼脫穎而出?

“在創作過程中,我們體會到了海納百川、美美與共的精神存在。無論來自哪裏的文化,上海這座城市都會給予包容和再創造,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魅力”,演出出品單位、上海長寧文化藝術中心主任葉笑櫻說。

演出後,觀衆對舞臺上這些新奇的樂器表現的強烈興趣,更激發了葉笑櫻的思路,未來,主創團隊還計劃推出導賞版《和·鳴》,對舞臺上的每一件樂器進行普及,“對於一部優秀的作品而言,得獎只是開始,未來,我們還要努力讓它走得更遠。”

而另一部來自上海的獲獎作品《捍衛者》則從紅色現實題材切入——以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爲題材,謳歌了中華兒女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情懷。導演魯俊說:“實地採訪時,看到四行倉庫牆上的彈孔,又震驚又感動,這是我們這座城市的記憶。生活在這座城市裏的人要珍惜當下的生活,共同創建美好家園。”

有溫度|以小見大 以情動人

在此次羣星獎的決賽作品中,空巢老人、鄉村致富、農民工生活、親子關係等百姓關注的話題,成爲舞臺上的“熱詞”,一部部作品入情入戲入景,滿滿的煙火氣,讓觀衆們跟着哭、跟着笑,讓百姓們看到了羣文作品的溫度。

小品《生日聚會》用一段父子親情的故事,通過與衆不同的敘事視角,表現了父愛的深沉和兒子的感恩,讓觀衆沉浸在濃濃的親情之中,潤物無聲般地觸及人們內心最柔軟的神經。

第十八屆羣星獎獲獎名單火熱出爐!這二十個作品憑什麼脫穎而出?

江蘇省張家港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李忠影透露:“爲了有更好的演出效果,我們主創團隊經歷了無數個不眠之夜,在這些日子裏,我們有激烈的爭執、有創作瓶頸的困惑、有推翻重來的勇氣。”

音樂劇小品《看見自己》同樣聚焦親子關係,只不過故事的主角由父子變成了母女。劇組中一位女演員在有一天的排練時突然哭得不能自已,她說劇中的女孩像極了自己,“我已經好多年沒有和媽媽好好說說話了,每次她來上海,住不了幾天就互不相容,最終總是不歡而散。直到有一天,爸爸傳給我一張照片,我突然發現他們頭上怎麼這麼多白髮,我覺得自己錯過了好多。”

第十八屆羣星獎獲獎名單火熱出爐!這二十個作品憑什麼脫穎而出?

演出後,有不少觀衆也在舞臺上看見了“自己”——那個總是流連新鮮生活的年輕人,也曾忽略過站在原地默默關心自己的母親。

第十八屆羣星獎獲獎名單火熱出爐!這二十個作品憑什麼脫穎而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