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華茅被國家贖買

很多熟悉茅臺的朋友,大概都知道,現在的茅臺酒廠是在解放初期由三家酒坊合併而成,這就是“華茅”“王茅”和“賴茅”。

這三家酒坊中,“華茅”成立最早,“賴茅”規模最大。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獎的榮譽,卻是“華茅”與“王茅”聯合取得。

但很少人瞭解,華茅之所以會成立,其實是出於創始人華聯輝的一片拳拳孝母之心。

華聯輝其人

茅臺酒雖然歷史悠久,但囿於地理位置偏僻,名聲一直都只在西南一帶流傳。直到清代以來,赤水河因爲鹽業運輸繁忙,茅臺鎮也成了水陸交通的大碼頭。茅臺酒的美名才走出大山,傳播到了全國。

清代嘉慶年間,茅臺的酒坊不下20家,一片欣欣向榮之象。道光年間的著名詩人鄭珍曾經寫詩描繪過當時的盛景,“酒冠黔人國,鹽登赤虺河”。可見一斑。

可惜緊接着咸豐年間太平天國亂起,席捲大半個中國,太平軍攻佔茅臺鎮時,茅臺守軍和民團殊死抵抗,戰鬥十分慘烈。這一戰後,茅臺古鎮只剩下一片瓦礫,所有房屋、酒坊在沖天火光中蕩然無存。茅臺竟再也無酒可賣。直到戰亂平息,當地纔有人陸續重開作坊,但元氣畢竟不足。

電視劇《赤水河國釀》中的華聯輝劇照

華聯輝本來是貴州遵義的一個舉人,因爲才華出衆,收到了四川總督丁寶楨的賞識,督辦鹽務。

他任鹽政期間,滌盪陳規,改行官運商銷,實施此法後,市場鹽價穩定,國庫增收白銀200餘萬兩,政績斐然。他也因此被譽爲經濟大家,朝廷破格授以知府之位。雖然他辭任不就,但這相對於他的舉人出身來說,是極罕見的。也足見朝野上下對他的肯定。

華聯輝爲母釀酒

華聯輝辦鹽政,不僅富國,也讓自己的家族一躍成爲黔省首富。他是個孝子,即使政務繁忙,對母親仍然事無鉅細,關愛有加。

有一次,他聽母親提起自己曾經喝過茅臺鎮的一種酒,非常好喝,每天喫飯時飲上幾口,感覺那段時間精神煥發,渾身是勁,不知道這種酒還有沒有。

解放前的成義燒坊

華聯輝十分孝順,很想滿足母親的願望,讓她再喝到這種酒。但當時的茅臺鎮作坊寥寥,釀出的酒也不復當年。於是,他就買下了一座廢棄的酒坊,招募酒師,在其舊址上重建了一座“成裕酒房”(後改名爲成義燒坊),想自己釀出好喝的茅臺酒來。

一開始,酒坊釀出的酒總是不對味,後來經過釀酒師們反覆地試煉,經過華母的品嚐鑑定,終於釀造出了當年那種味道的茅臺酒。華母終於得償所願,而且,華母也在茅臺酒的陪伴下,一直活到了98歲,才溘然仙逝。真可謂福壽雙全。

而華聯輝爲了滿足母親的願望釀出的茅臺酒,卻在無心插柳之下,成爲了當地的名牌,接續起了茅臺酒的釀造傳統,走出了貴州,走向了世界。

追根溯源,茅臺酒本是孝子酒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