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

水稻都是種在水田裏

你見過

在旱地上種水稻嗎?

今天

記者在吉林農業大學的

水稻教學科研基地

見證了這一變革時刻

吉林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所長凌鳳樓帶領他的團隊在做播種前的準備。

工作人員在整地的同時對水稻種子進行包衣,旁邊的水稻旱直播機蓄勢待發,2公頃的旱地試驗田上將播撒下水稻種子。

種子攤開,準備包衣。

“今天將播種完畢,這些秧苗將在10天左右出苗,8月初便可出穗。”吉林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所長凌鳳樓告訴記者,水稻旱作的全程技術都將在這一處試驗田完成,包括百餘個水稻品種抗旱實驗、幾十個除草劑配方實驗、水調控技術實驗等。

旱田上分佈的小牌上標註着上百個水稻品種,在同時進行抗旱實驗。

水稻旱作

“水稻旱作”就是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像旱田一樣進行播種和收穫。

水稻旱直播技術是吉林農大水稻研究所從1998年開始,歷時二十載,最終研發成功的一項包含全套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壓5個方面的種植技術。

水稻條播和穴播種植實驗也同時進行。

“水稻旱作”優點

水稻旱直播技術採用膜下滴灌、噴灌、漫灌水肥一體化技術,節水效果達到60%。而且水稻旱種省去了扣棚、催芽、育秧、泡田、耙地、插秧等環節,減少了田間作業次數和勞動強度,有效降低了作業成本。

一公頃旱田淨省五千多元,至少節省30%的化肥量,而且平地、坡地、窪地、崗地都可以種植,便於機械化操作。

水稻旱作直播機,一次作業完成播種和施肥。

“我們的水稻旱直播技術幾近成熟,今年我們將把試驗田的種植全過程製作成材料,以便明年可以推廣到廣大農民手裏。” 凌鳳樓說。

記者在長春市農博園瞭解到,佔地1000平方米水稻旱直播技術展示區也已經播種完畢,屆時在第十七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上,長在旱地上金燦燦的水稻定會成爲一大亮點。

2018年

是我市深入推進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年

水稻旱直播技術

投入少、回報高

將助力傳統農業

進一步發展成爲

綠色生態農業產業

怎麼樣?

今年秋天

我們就能喫到

旱地裏種出來的大米了

真正地品嚐到

科技進步

帶給我們的果實!

記者:趙猛佳

攝影:趙猛佳

編輯:林琪

責編:苑丹 于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