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興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博士後

儘管目前民調低迷,但蔡政府依然困獸猶鬥。在民進黨內部,蔡英文利用手中掌握的黨組織資源打壓一直不退選的賴清德。在面臨2020選舉上,蔡政府不斷進行各種操弄,提名一些黨派或政治立場鮮明的人物,甚至直接干涉一些中立機構的人事任免,引發廣泛的爭議和質疑。

2018年底的“九合一”選舉失利後,儘管蔡當局聲稱要檢討失敗原因,重新贏得民衆信任。但蔡政府在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方面的動作卻一直不多,反倒是在政治上的動作不斷。尤其是爲即將到來的2020選舉提前佈局,在人事上也進行了不小的調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競選新北、高雄、臺中市長失利的蘇貞昌、陳其邁、林佳龍“入閣”,分別成爲蔡當局的“行政院”正副負責人和“交通部部長”,這種敗選後反而“高升”的咄咄怪事,被民衆諷刺爲“敗選者聯盟”。

同樣競選雲林縣長失利的李進勇則被蔡英文提名作爲事關選舉的關鍵職位——“中選會主委”。儘管李進勇在年初被提名後已註銷了黨籍,退出了民進黨,但其與蘇貞昌和民進黨高層私交甚篤,個人過往的政治表現很難讓外界消除對其能否以中立態度辦理選務的質疑。在28日“立法院”投票時,多名“立法委員”爆發激烈的肢體衝突試圖延阻,但仍擋不住民進黨“立委”人數多的優勢,李進勇的“中選會主委”人事案強行通過。藍營的國民黨候選人郭臺銘批民進黨強行通過李進勇人事案是“罔顧選舉中立的原則,直接踐踏民主進步價值。”還有臺灣媒體人揶揄稱“中選會”將變“忠選會”。

作爲直接負責選務的部門,以往“中選會”負責人都由“內政部長”或“政務委員”兼任。“中選會”法制化改革後,“中選會主委”一職由兼任改爲專任,須由“行政院長”提名後交由“立法院”通過。由於其關鍵性和敏感性,因此不論是陳水扁時期還是馬英九時期,該機構的負責人都是提名無黨籍或不具有黨派色彩的獨立人士出任,包括黃石城、張政雄、賴浩敏、劉義周、張博雅等,且一般都爲法學界出身,極少有政界出身者,目的也是爲了建立不同政黨和民衆對最高選務機關的信任。

但從蔡英文時代起,“中選會主委”的中立性不斷受到質疑。2017年底,蔡政府提名具有綠營背景的陳英鈐擔任這一職務遭到質疑,引發藍營的杯葛,但最終依然憑藉民進黨“立委”的人數優勢通過。並且陳英鈐在2018年底“九合一選舉”中的表現的確讓人不得不懷疑其中立性。在2018年底的“九合一選舉”中,因爲選務工作混亂,臺北的不少投票站出現排隊投票的選民在等候投票時還可以用手機瞭解實時開票結果的情況,或造成“棄保效應”,很難說對後來臺北市的市長選情和選舉結果沒有造成直接影響,陳英鈐也因此廣受各界批評和質疑,被轟“行政不中立”,最終在各方壓力下辭職。

而李進勇這次的強行過關並不是一個孤立事件和操作,而是蔡政府爲選舉所做的各種行動中的一個,其目的都是爲了幫助蔡英文連任。就在李進勇人事案的同時,蔡英文還提名了4名“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其中謝銘洋和蔡宗珍政治立場鮮明,在意識形態上具有明顯的綠營背景。若此次大法官提名通過,未來“最高法院”的15名大法官中將有11人是由蔡英文提名,將佔絕對多數。由於大法官對政治的影響更爲深遠,因此格外受到重視,蔡政府這次提名的人選,也被質疑在爲連任鋪路佈局。

2019年初,蘇貞昌接替賴清德擔任臺行政機構負責人後,便強力主導了一波人事任免。包括替換臺灣中油、中華航空這些公營企業的負責人,撤換土地銀行、合庫金控、第一金控、華南金控、彰化銀行等公股銀行的負責人,被認爲既是爲蘇系人馬在經濟領域卡位,也可以爲蔡英文連任控制金源。4月中旬,因多次報道韓國瑜新聞而被戲稱爲“韓天電視臺”的臺灣“中天電視臺”被臺當局“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簡稱NCC)處以重罰,開創了NCC有史以來干預新聞自由的惡劣先例。民衆和輿論指責NCC的行爲完全違背了行政中立的原則,炮轟民進黨壓制言論自由,濫用手中權力,使NCC完全喪失了獨立性,已淪爲民進黨當局的“東廠”。在各種壓力下,NCC主委詹婷怡最終請辭。

在2020選舉的前夕,中立機構的一系列頗具爭議的人事提名和任免案,既無法消除人們對蔡政府強力進行政治操作的批評,也使人很難相信這些機構在未來會超越政治色彩和黨派立場來公正地行使職權,甚至不排除使用一些“小動作”來左右一些關鍵選區焦灼的選情,達到其政治目的。(責任編輯:唐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