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酸


問題: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點擊右上角“關注”即可。

小腿痠軟無力

[概念]

脛酸是指小腿痠軟無力而言。

脛酸最早見於《靈樞經》,認爲是"髓海不足"所引起。《素問.刺熱篇》有"【骨+行】酸"症,【骨+行】與脛同義。後世醫學家多將此症列於虛勞、痿躄等病門中論述。

[鑑別]

常見證候

腎氣虛脛酸:兩脛發酸,局部有風吹樣涼感,腰膝軟而無力,伴面色黧黑,氣短,小便頻數,溺有餘瀝,或伴有陽痿,脈沉弱,舌質淡紅,苔薄白。

腎陰虛脛酸:兩脛發酸,且有灼熱感,五心煩熱,頭暈耳鳴,伴面色潮紅,口咽發乾,夜夢遺精,脈細數,舌紅少苔。

溼熱下注脛酸:兩脛發酸,且有鬱脹疼痛感,捫之發熱,伴面色萎黃,浮有油垢,小便短赤,脈濡數,舌苔黃膩。

鑑別分析

腎氣虛脛酸與腎陰虛脛酸:均爲腎虛脛酸。多緣房勞過度,或年結精血衰竭,或久病體虛,耗傷腎臟氣陰而致。蓋腎主骨,骨生髓,精髓不能充養【骨+行】骨,故脛發酸困。兩者辨別要點爲,腎氣虛脛酸有涼感,長風,面色黧黑,溺有餘瀝,脈弱不數,腎陰虛脛酸有內灼感,五心煩熱,頭暈耳鳴,面色潮紅,脈細數。簡言之,脛酸兼有虛熱象的爲腎陰虛證;脛酸兼有虛寒象的爲腎氣虛證。腎氣虛的治宜益氣補腎,方選大菟絲子丸;腎陰虛的治宜育陰補腎,佐以輕泄相火,方選知柏地黃丸。

溼熱下注脛酸:本證多由感受水溼之邪所致。"傷於溼者,下先受之"(《素問.太陰陽明論》)。溼濁入皮困肉,不得發越,化熱傷氣耗陰,使精髓難以充豐,故見脛酸。辯證要點爲:脛酸伴有鬱脹疼痛,捫之發熱,面黃如有油垢,脈濡數,舌苔黃膩。治宜清利溼熱,佐以益氣活血,方選當歸拈痛湯。

脛酸爲內傷證之一,以虛證爲多,且臨牀多與其它虛損證候並見。治療上只可用緩法圖之,慎用攻伐之品。

[文獻別錄]

《靈樞.決氣篇》:"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脛酸,耳數鳴。"

《靈樞.海論篇》:"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素問.刺熱篇》:"腎熱病者,先腰痛【骨+行】酸,苦渴數飲身熱,....."

《雜炳源流犀燭.虛損癆瘵源流》:"如現患精濁,又兼脛酸腰被拘急,知其病在腎也。"


如果你想聯繫馬氏中醫。聯繫方式如下:

第一步:點擊〖關注〗

第二步:點擊〖頭像〗

第三步:點擊〖私信〗

第四步:填寫〖你好〗

第五步:點擊〖發送〗

系統會自己回覆你的問題。


每晚八點:歡迎準時收聽馬氏中醫直播的健康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