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洋第49航次第四航段科考隊員5月8日在西南印度洋進行海洋微塑料取樣作業,這是第四航段自起航來首次開展調查作業,也是我國首次在西南印度洋開展微塑料調查。

當地時間8日16點半爲實施調查取樣工作,科考隊乘坐的“向陽紅10”船將航速降低爲2節,約每小時3.6公里。此時湧浪較大,約爲3米,科考隊員用船上後甲板的絞車和A型架將微塑料採樣器緩緩放入海中,約半小時後將採樣器收回,成功完成取樣。整個過程約1小時。

相信你對微塑料並不陌生——這些粒徑很小的塑料顆粒及紡織纖維,通常直徑小於5毫米,主要來源於直接排放到環境中的小塑料顆粒以及大塊塑料垃圾降解產生的塑料碎片。微塑料是污染載體,又被稱爲“海洋裏的PM2.5”。

由於微塑料可吸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且可被鳥類以及魚類、底棲動物等海洋生物攝食,微塑料已成爲國際海洋生態學與環境科學研究熱點。

“此次科考隊將有效利用‘向陽紅10’船的航行時間,在航線上開展5個站位的海洋微塑料取樣。”負責此次取樣工作的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周亞東介紹說,科考隊員將採樣器網底管內的截留物洗出,放入樣品瓶加入福爾馬林固定保存,待“向陽紅10”船返回國內後,這些樣品將被送往國家海洋局海洋監測中心實驗室作進一步分析。“這將爲我們瞭解西南印度洋海洋微塑料分佈狀況,評估該區域微塑料污染程度提供重要數據資料。”

此次“向陽紅10”船執行的中國大洋第49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任務,也填補了中國在西南印度洋進行微塑料觀測的空白。中國大洋第49航次第四航段首席科學家倪建宇表示,隨着海洋塑料垃圾成爲全球性問題,在不同海域深入開展跟蹤研究,有助於推動中國海洋微塑料監測融入全球海洋垃圾監測體系,這也是中國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舉措。

(中國海洋報記者 趙寧)

(編輯:鄭雅楠審覈:吳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