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腹脹大


問題: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點擊右上角“關注”即可。

獨腹部腫大,而軀體四肢皆消瘦

[概念]

單腹脹大又稱鼓脹、單鼓。獨腹部腫大,而軀體四肢皆消瘦,稱爲單腹脹大。

本症,《素問.腹中論》稱爲"鼓脹"。《靈樞.水脹篇》稱"膚脹"。《諸病源候論》稱"水蠱"。《直指方》又有"榖脹"、"水脹"、"氣脹"、"血脹"之分。

單腹脹大與腫滿有別。腫滿係指水腫,其腫多從四肢目窠開始,繼而及於周身。單腹脹則腫脹在腹,四肢不腫,嚴重時才見四肢盡腫。故《醫學心悟.腫脹》說:"水腫鼓脹何以別之?答曰:目窠與足先腫,後腹大者,水也;先腹大,後四肢腫者,脹也。

單腹脹大與腹中痞塊也應區別。腹中痞塊是指腹中結塊,或脹或痛。單腹脹大雖然腹中也可見到痞塊,但經久不移,並見青筋暴露,其症狀較腹中痞塊爲重,不過腹中出現痞塊,往往是單腹脹大的先兆。《醫門法律》雲※"凡有症瘕積聚痞塊者,即呈脹病之根,日積月累,腹大如箕,腹大如甕,是爲單腹脹"。

[鑑別]

常見證候

氣滯溼阻單腹脹大:腹部膨大如鼓,皮色蒼黃,脅下脹滿或疼痛,飲食減少,食後脹甚,噯氣不舒,小便短少,舌苔白膩,脈沉弦或弦緩。

溼熱蘊結單腹脹大:腹脹大而滿,腹皮緊張拒按,肌膚灼熱,煩熱,口苦,口臭,大便幹,小便黃,面色黃晦,舌苔黃膩或灰膩,舌質紅,脈弦數。

氣滯血瘀單腹脹大:腹大堅滿,腹壁青筋顯露,胸背頸項或面部可見紅斑赤縷,面色青紫,脅肋刺痛,形體瘦削,口渴欲飲,脣舌紅黯不鮮或紫,脈弦細或弦澀。

脾腎陽虛單腹脹大:腹部膨大,入暮益甚,按之不堅,兼有面色晦滯,畏寒肢冷,或下肢浮腫,身倦神疲,尿少便溏,舌質淡胖,苔薄白滑,脈沉細無力。

肝腎陰虛單腹脹大:腹部脹大,甚則青筋暴露,形體消瘦,兼見面色萎黃,或面黑脣紫,口燥心煩,手足心熱,尿少短黃,大便幹,舌質紅絳少津無苔,脈弦細數。

鑑別分析

氣滯溼阻單腹脹大與溼熱蘊滯單腹脹大:兩者皆爲實證,其共同的病理基礎爲肝脾失調,氣機不暢,水溼停留,邪壅中焦,故其見症也多相似之處。但前者是溼阻氣分,以溼爲主,溼邪重濁粘滯,故必兼見納呆,食後脹甚,舌苔白膩,脈弦緩等症;後者爲溼熱互結,易耗氣傷陰,故必兼見煩熱,口苦,口臭,面色黃晦,小便黃,舌苔黃膩或灰膩,舌質紅,脈弦數等,嚴重時邪從火化,火擾營血,迫血妄行,可見吐、衄、便血之症。氣滯溼阻單腹脹大,治以疏肝理脾,行溼除滿,方選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溼熱蘊滯單腹脹大,治以清利溼熱,健脾調氣,方選中滿分消丸,若邪從火化,擾動營血,宜清營涼血,方選犀角地黃湯加味。

氣滯血瘀單腹脹大爲本虛標實的虛實夾雜證。其症緣於肝鬱氣滯既久,氣滯則血瘀,表現爲脅肋刺痛,舌紫脈澀等症。《醫學入門》雲:"凡脹初起是氣,氣不走則阻塞血行,血不行,久而成水"。氣滯、瘀血、水邪聚於中焦,單腹脹大益甚。治宜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方選血府逐瘀湯加減。

脾腎陽虛單腹脹大與肝腎陰虛單腹脹大:兩者皆爲虛證。脾腎陽虛單腹脹大多起於脾陽不運,水溼不化,繼而累及腎臟。《寓意草》雲:"單單腹腫,則中州久窒其四運之軸,而清者不升,濁者不降,互相結聚,牢不可破,實因脾氣衰微所致"。故臨牀必兼見畏寒肢冷,神倦體怠,尿少便溏,舌質淡胖,苔白滑,脈沉細無力等症。肝腎陰虛單腹脹大,多因於病久不愈,肝腎陰液不足,則陰虛火旺,故必兼見口燥,心煩,或鼻衄,齒衄,便血,舌紅絳少津,脈弦細而數等症。脾腎陽虛單腹脹大,治予健牌溫腎,化氣行水,方選附子理中湯合五苓散加減。肝腎陰虛單腹脹大,治宜滋養肝腎,涼血化瘀,方選六味地黃湯加何首烏、丹蔘、雞血藤、玄蔘、石斛等,血熱妄行佐入茅根、仙鶴草。

總之,單腹脹大一症,逐漸發展而成,緣由氣滯、血瘀、水停所造成,先由肝氣不舒,繼則脾失健運,水溼內聚,加之氣滯血瘀,以致愈脹愈甚。病情一般都由實漸虛,或虛實夾雜。治療

原則,實者重在袪邪,但不忘扶正,虛者重在扶正,於扶正之中寓袪邪之品。然初起不可伐太過,欲速則不達,反致危殆;後期

亦不可辛燥溫補太甚,否則愈增其脹。《格致餘論》雲:"醫者

不察病起於虛,急於作效,炫能希賞,病者苦於脹急,喜行利藥

以求一時之快,不知寬得一日半日,其脹愈甚,病邪甚矣"。

[文獻別錄]

《張氏醫通.鼓脹》:"夫脹皆脾胃之氣虛弱,不能運化精

微,致水榖聚而不散,故成脹滿。飲食不節,不能調養,則清氣

下降,濁氣填滿胸腹,溼熱相蒸,遂成此證。小便短澀,其病膠

固,難以治療。用半補半瀉之法,健脾順氣寬中爲主,不可過用

猛烈,反傷脾胃,病再復脹,不可治也。宜分消湯、分消丸,隨

寒熱虛實加減治之。……蓄血成脹,腹上青筋見,或手足有紅縷赤痕,小水利,大便黑。金匱下瘀血湯,不應,或抵當丸去水蛭,

加樗雞作丸。"

《辨證錄.臌脹門》,"初起之時,何以知其是蟲鼓與血鼓

也?吾辨之於面焉,凡面色淡黃之中,而有紅點或紅紋者是也;

更驗之於腹焉,凡未飲食而作疼,既飲食而不痛者是也"。


如果你想聯繫馬氏中醫。聯繫方式如下:

第一步:點擊〖關注〗

第二步:點擊〖頭像〗

第三步:點擊〖私信〗

第四步:填寫〖你好〗

第五步:點擊〖發送〗

系統會自己回覆你的問題。


每晚八點:歡迎準時收聽馬氏中醫直播的健康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