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萊也跟着脫離了聯邦,後來新加坡大力發展商業,文萊發現了海量的石油,這兩個國家反倒過得都比馬來西亞要好,當年獨立出去也未見的是壞事。新加坡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這一點,在這個聯邦裏,新加坡公民沒有選舉權,屬於二等公民。

世界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的建國不是歷經磨難,那些殖民地國家更是把獨立當畢生理想來追求。唯獨新加坡人當初是被趕鴨子上架,被迫獨立的。獨立還有被逼的?誰逼他們獨立的呢?答案是馬來西亞。對,你沒有聽錯。雖然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現在是兩個國家,但在歷史上,的確是馬來西亞逼新加坡獨立的。說到新加坡獨立,必須要說一下它和英國複雜的關係。

原來的新加坡是英國的殖民地,二戰時被日本佔領,後來美軍趕走了日本人,英國緊接着又重新控制了新加坡。但二戰後,全世界的殖民地人民都在爭自由,鬧獨立,英國也不敢再照搬過去那一套統治模式,不得不給新加坡人一定程度的自由。 1951年,新加坡人開始有了自己的憲法,選舉了自己的議會和總理。但名義上還是自治領,不是一個國家。二戰後,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世界的主要矛盾變成了美蘇兩個陣營的意識形態矛盾,開始了曠日持久的冷戰。 朝鮮戰爭之後,美國把中國當做了最大敵人之一,希望在中國的周邊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高唱中國危險論。

美國人不厭其煩對東南亞國家灌輸中國對外擴張危險的思想,說只有抱團才能抵禦中國。新加坡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經英國允許,和馬來亞、文萊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是真心加入馬來西亞的,因爲他渴望在這個亞洲小北約之內有所作爲,大家都對聯邦的未來充滿熱情。誰知道,人算不如天算,聯邦成立沒有兩年,就面臨散夥的危機。到底是爲什麼呢?

首先是聯邦這個大家庭組建後,對怎麼用人,怎麼花錢,怎麼持家,大家看法不一。李光耀開始只是對馬來人大權獨攬心懷不滿,說政府的預算對新加坡的建設投入太少。新加坡的企業家也抱怨政府把他們當外人,在稅收上沒有一視同仁。新加坡商人的抱怨也是有根據的,雖然大家都是一個聯邦了,但聯邦買經濟上還把新加坡當外人,對新加坡商品加收關稅。新加坡希望聯邦是一個大市場,希望把商品賣給所有人,但馬來人不幹。 他們擔心這樣下去新加坡人會越來越有錢,會和他們馬來人爭奪聯邦治理的話語權。所以他們不但不答應新加坡人的要求,反而把稅收提高了兩成。

最主要的原因是,馬來西亞人認爲新加坡影響到了馬來西亞的人口結構。雖然新加坡是個彈丸小國,可是新加坡在加入聯邦時,人口超過了一百八十萬!跟馬來西亞幾乎相等。在這近兩百萬人中,大部分是華人,而馬來西亞傳統上一直是以馬來人爲主的國家。全聯邦裏一半的人是華人,讓馬來西亞高層非常擔心,擔心未來威脅到馬來人的主導地位。因此,馬來西亞堅決不給新加坡人選舉權。

新加坡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這一點,在這個聯邦裏,新加坡公民沒有選舉權,屬於二等公民。 一邊是馬來人一直對當年讓新加坡這個不安分的兄弟入夥後悔不已。另一邊是新加坡的政界非常矛盾。新加坡高層的矛盾主要是因爲考慮了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新加坡當時是個弱國,窮國,非常想留在聯邦這個大家庭。依然要靠住馬來西亞這顆大樹。另一方面,新加坡人對於沒有選舉權這個原則問題又不能讓步。當然馬來人同樣無法容忍給予新加坡人的選舉權,擔心佔聯邦人口幾乎一半的新加坡人蔘選會改變馬來人在聯邦中的支配地位,因此拒絕讓步。

重重矛盾下,馬來人決心趕走這個讓人頭疼不已的累贅和刺頭。在勉強過了兩年之後,這磕磕絆絆的日子走到了盡頭。1965年8月,馬來人把持的議會通過決議,決定讓新加坡獨立出去。文萊也跟着脫離了聯邦,後來新加坡大力發展商業,文萊發現了海量的石油,這兩個國家反倒過得都比馬來西亞要好,當年獨立出去也未見的是壞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