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神鸟金饰,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追求光明、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太阳神鸟金饰又随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象征着中华民族如神鸟一样,实现了千年飞天梦。 太阳神鸟图案反映了人类早期朴素的世界观和宇宙观。阳光是生命的源泉,因此成为人们最早崇拜的神;中华先民把太阳和在天空中飞翔的神鸟联系在一起,认为是神鸟在驮着太阳飞行。

神六飞天

太阳神鸟金乌饰

太阳神鸟是古蜀人早期部落的图腾,“神鸟绕日”表达了中华先民向往太阳、崇尚光明的飞天梦想。 故宫博物院的金银器专家丁孟介绍说,古蜀部族是中国最早开采和使用黄金的部族之一,早在三千年前,他们就掌握了砂金加工技术,太阳神鸟金饰就是用自然砂金加工制作成的。先要把自然砂金进行热锻,然后反复锤揲成薄如纸的金箔,再绘制图案和镂空雕刻。工艺精湛的太阳神鸟金饰,充分表现出三千多年前中华先民的思想和智慧。 三千年前金箔薄如纸片 太阳神鸟金饰的出土过程偶然得让人后怕。2001年2月8日,在成都近郊金沙村的管道施工中,挖出了一些铜器、石器等文物,考古人员随即展开文物大抢救,对挖碎的每一块泥土进行地毯式搜索。25日上午,一块直径约10厘米的小泥块在施工回填土中不经意地露出了一个小金角,阳光下显得尤其耀眼。考古学家们用竹片和油漆刷小心翼翼地剥落泥块外层的松土,早已被揉成一团的太阳神鸟金饰才得以重见天日。 准确地讲这是片金箔,外轮廓为圆形,图案分为内外两层,均采用镂空的方式来表现。内层图案为等距分布的十二芒太阳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外层图案由四只等距分布相同的鸟构成,鸟均引颈伸腿,逆时针方向飞行。整体来看,内层图案像一个旋转的太阳;外层的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神话传说中与太阳相关的神鸟。据此,有关专家将其定名为“太阳神鸟”金饰。 出土太阳神鸟金饰的金沙遗址,时间距今三千多年,大概处于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650年的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是三星堆文明衰落之后的又一个古蜀国都邑所在。古蜀人是世界上最早开采使用黄金的古老部族之一。当时中国的北方、中原地区也已经出现了金器,但出土数量很少,且基本都是装饰用的金叶或金片。而金沙遗址出土的黄金制品总数超过了二百件,其制作工艺显然高于同时期其他地区,器型包括金面具、金带、圆形金箔、喇叭形金饰等,图案诡异,展现了不同于中原文化的独特风格。 最令人惊叹的便是太阳神鸟金饰。它重20克,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为0.02厘米,与一张复印纸差不多大小;且由自然砂金制成,含金量高达94.2%。这样精湛的工艺,即便是在今天都不容易达到。 对于太阳神鸟金饰的图案,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根据《山海经》中有关太阳神帝俊的记载,认为旋转的火球是太阳神,围绕着它的四只鸟是太阳神的四个使者,寓意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二是旋转的火球是太阳,四只鸟是托负太阳在天上运动的神鸟,该图案展示的是“金乌负日”这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传说中国古代天上有十个太阳,是帝俊与羲和所生,他们住在东方汤谷的扶桑树上,太阳被金乌所背负,一只返回后另一只又接着出去,每天轮流着从东方的扶桑飞向西方的若木。 鸟日神话的出现,表明先民们对日出日落等宇宙规律已经有了观察和感受,对宇宙的探索有着自己的理解。 不过丁孟先生特别指出,鸟日崇拜不单在古蜀流行。浙江河姆渡出土有“双鸟捧日”等饰纹;汉代画像砖上发现的太阳形象就是一只鸟背着一轮圆日作飞翔状;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亦有画有金乌的太阳。这说明古蜀文化虽然有与黄河流域不同的文化特征,但也与华夏文明密切相连,是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的重要源泉之一。 古蜀人自身没有留下文献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