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龙八部》之中作者为何安排虚竹屡次破解原因是出于几方面考虑的呢?难道真的就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么?我们不妨一起来分析讨论一下。

1颠覆虚竹原先的形象

虚竹原先的形象是一个什么?是少林寺一个小沙弥,一个木讷、长相不佳的小和尚。他的存在似乎和这个江湖格格不入。然而作者却安排他屡屡破戒,被废除少林内功这个只是小菜一碟。其后他更是破了色戒、吃肉、喝酒。

《天龙八部》作者为何让虚竹屡屡破戒?原来用意这么深

这对于他的形象可以说是一次大的颠覆。经历这些之后他不可能再是原先的那个和尚了,因为他做了太多事情,已经无法回头。至于后来他回到少林寺受罚其实是这个人物内心的救赎。那个时候的他还徘徊踌躇。

《天龙八部》作者为何让虚竹屡屡破戒?原来用意这么深

然而不管如何,金庸是在把虚竹这个人物塑造成为侠客,而不是想令他做一个木木讷的和尚。如果有注意看的话不难发现,虚竹前后的变化是十分巨大的。

2虚竹其实是一类人的缩影

《天龙八部》说的其实就是天下芸芸众生,它不是三个主角的故事,而是所有人的缩影。只是金庸把他具现到各个人物的身上。

《天龙八部》作者为何让虚竹屡屡破戒?原来用意这么深

而虚竹无疑是很大一部分人的缩影。他原先的木讷老实并非伪装,只是他欠缺的是际遇。试问真实的世界之中有多少人像之前的虚竹?芸芸众生之中的凡夫俗子,木讷老实是本性。但是凭什么一辈子就要平平凡凡?凭什么不能冲破命运的束缚?色戒、荤戒、饮酒其实并非是它们本身的意义,而是代表对于生命的一些束缚。

《天龙八部》作者为何让虚竹屡屡破戒?原来用意这么深

只是很少人能够有虚竹那么幸运,能够冲破自身的束缚。虚竹不正是那些正在饱受束缚和折磨的人们的愿景么?

3没有绝对的善恶

所谓坏人做坏事,好人做好事。人真的就应该如此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去选择自己的人生,每个都不是天生的好人和坏人。没有人是圣人,要用条条框框来规定自己。人本来就是复杂的,就像虚竹,喝酒吃肉只是为了生存。至于破色戒是因为本性。

《天龙八部》作者为何让虚竹屡屡破戒?原来用意这么深

天龙八部说的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其实是在超度,渡曾经的自己。虚竹并没与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他做的只不过是正常人都会做的事情,为何却成为了罪孽?如果他是和尚,破色戒是罪、喝酒是罪、吃荤腥是罪。那么如果抛去他和尚这个没有选择的身份,他只是一个人呢?试问何处是罪?

《天龙八部》作者为何让虚竹屡屡破戒?原来用意这么深

并没有绝对的善恶,只是我们以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眼光去看他所以他才有了罪。但我们永远不是审判者,也没有资格审判人。作者写虚竹,不正是讽刺那些以己三寸鼠目寸光看人的人么?

突然想起仓央嘉措的一句话: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

相关文章